什么是产品经理的理想状态

来源:devstore 作者:milanspring

需求

产品是由需求驱动的,需求是一切的根本。也就是PM在思考要怎么解决问题前,得先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要知道想解决什么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基于对市场的理解或生活中的感悟发掘到需求点,然后再做用户调研,从目标用户那里获取需求。但其实,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是需求,即使是需求,也不一定是需要去做的需求。同时有限的沟通以及有限的体验得到的反馈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这种反馈存在很多因素的干扰。

谈到这里,有一个东西不得不提,那就是数据。关于数据的详细分析可参考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5108,里面有提到,根据数据分析,有可能“忽略沉默的用户”,“把沉默用户当做支持和反对的中间态”,“把数据作为决策的唯一标准”和“认为数据是绝对客观的”。当然,这些结果也仅仅是有可能,最终的的分析结果仍取决于人,取决于你对这些数据以及背后的本质的理解程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需求更多的出自感性,而数据无论从设计到分析都更偏重理性,用理性去理解感性,就好像想用程序语言去表达“我爱吃水果”一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理想状态下,PM应该是从自己那里获取需求并作出决策。如果自己是目标用户,自不用多说,调研只是为了让PM更清楚,哪些是共性的需求;如果自己不是目标用户群,那么需求的调研,是为了让PM能够变成一个目标用户,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需求(当然,这一点很难)。一言以蔽之,理想状态下PM永远是在为自己设计产品。

设计

其实到了设计这一步,PM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就是从逻辑层面定义产品,剩下的部分交互设计师、架构师等会给与你很多帮助。

所谓从逻辑层面定义产品,就是用通用的逻辑来描述产品。不要小看这个描述,无论是交互或是程序的技术架构设计都离不开这个逻辑层面的定义。按照逻辑层面的定义所设计的产品其可扩展性也是最强的,因为这样的设计就是对产品的最原始最本质的描述。

有了逻辑层面的定义,下一步就是逻辑层面的产品架构了。即对需求推导出来的功能进行筛选、分组和排序。如此架构出来的产品是最易于理解的。因为正如笔者之前有篇文章提到过的,虽然用户不懂产品设计原则,但是他会积累使用的经验。即用户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理解设计者的思路,并结合生活经验对自己在同一款产品上做的陌生操作产生一个预判。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的思路往往起主导作用,生活经验(包括对其他软件的使用经验)起辅助作用。好的产品设计,会引导用户猜对,这样不但提升了用户潜在的成就感,也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这里提到的“设计者的思路”,就是你架构产品的逻辑。此处不得不提到很多人单纯的以点击次数来评判设计的好坏,这是完全不可取的。离开了设计架构空谈点击次数属于严重的耍流氓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到4.5的微信朋友圈仍然在二级菜单最主要的原因(不过,听说微信5.0要推自定义菜单?)。

所以,理想状态下PM要能很好的从逻辑层面定义和架构产品。

修养

产品之于PM,就像文章之于作者。PM思想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体现在产品中,就好像人的气质由内而外,是装不出来的。因此,PM自身的修养对产品设计非常重要。由于修养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太多,无法一一赘述,此处只提两点。

首先,PM不能预设立场。不要小看立场这个东西,他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渗入到你的思维当中。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与别人争论的时候,有多少次在不知不觉中从求证结果变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孔子到了70岁的时候,才能做到自己的主观意识与理性原则的融合,才能随心所欲。若要完全摆脱立场的纠缠,也许只能等到了那种境界才可以吧~然而孔子做到这一点用了70年…好在做PM不一定要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只需在任何时候明确自己的目的,不断反问自己,这样做是否真的正确,这样便可在某种程度上令自己免于立场的绑架,让自己真正的能力得以展现。

另外一点,PM需要懂市场、技术、运营。对市场的理解有助于发现需求、理解需求、辅助运营和从宏观的层面把握产品。技术不但可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让你知道什么容易实现,什么实现起来比较麻烦,自己的逻辑架构怎样影响技术架构,以及怎么以最小的改动获得最好的效果等等。懂运营则毫无疑问可以帮到产品的推广,无论怎样,产品还是得推到用户手里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文章来源:琳耕的博客

文章作者:琳耕


相关文档推荐

AI编程颠覆IT生产力.PDF

1741937491 丁宇 9.57MB 34页 积分6

Database Copilot在数据库领域的落地.PDF

1741937032 李粒 6.08MB 59页 积分6

大模型赋能DevOps研发全环节提速.PDF

1741936949 唐辉 4.99MB 31页 积分6

AI辅助编程真实测评与企业落地实践.PDF

1741936506 蒋志伟 10.17MB 37页 积分6

探索IDE下的智能研发和研发知识库的建设.PDF

1741936274 汪晟杰 4.23MB 28页 积分6

面向AI研发语言模型训练的可解释性分析与验证.PDF

1741935876 林云 2.7MB 62页 积分8

通义灵码技术解析打造AI原生开发新范式.PDF

1741935300 陈鑫 1.3MB 23页 积分5

从研发视角聊聊字节跳动的AI IDE.PDF

1737365383 徐普航 7.86MB 32页 积分5

大模型技术重塑智能研发新范.PDF

1737364450 张立理 3.45MB 36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

一文讲透研发效能

思码逸 张乐 

科技中心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研发流程优化

CIO之家的朋友们 风和先行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知乎 睡不醒的小王爷 

企业级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构建

捷创成咨询 周金根 

几种常见的研发管理体系

知乎专栏 菜根老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