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让你的十年和别人的一年大致相等
万方中 经理人分享

是什么一下子结束了你的长期拖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天天活在拖延中有对自己抱有很大希望的高二学妹,只需要一个开始!也许会从这种拖延中走出来,但是学习时机不候人!

这种长期拖延是人精神萎靡,懒惰、困倦、怀疑、空虚、恐惧、焦虑、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纠结痛苦……相信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过这样混沌而艰辛的心理斗争历程,有时候就是一件事、一句话、一本书、一个电影、一次旅行……让你幡然醒悟、茅塞顿开、拨云见雾、柳暗花明、梦如初醒、豁然开朗,从此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步入良性循环生活正轨,从此活得有底气有信仰有使命感。

什么结束了你的拖延?我和许多学弟学妹就像过去迷茫的你,你想,当时如果有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过来人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该多么庆幸与感激。

我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一件事、一句话、一本书、一个电影、一次旅行就让你幡然悔悟的,如果你真的相信什么“顿悟”之类的话,同学,那是你鸡汤喝多了。

一些短期养成的坏毛病可以短期改变。同理,另外一些长期根植于你性格、习惯中的东西,就只能慢慢地来改变了。就好比慢性病,只会慢慢地好起来,不要想着一觉醒来,缠绕我10年的陈年老痼疾一下就好了之类的奇迹。

首先,我觉得拖延症是很可怕的。疾病从表面上直接剥夺了一个人的时间,而拖延症,从某种程度上,无形中缩短了一个人的生命。有了拖延症,你的今天相当于昨天,而明天和今天是一个样。在这漫长的岁月期间,你的时间不知不觉地不见了,你的每天都在重复自己的生活,你的十年和别人的一年大致相等。

以前我拖延症最厉害的时候,那会儿我还在玩豆瓣,我数了一下我的日志,一年才能写几篇文章,并且不能保证定时更新。所以,我公众号的读者老说我有拖延症,其实我已经改了好多了。况且我现在带着病还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看过无数关于拖延症的书,以及研究,以前甚至看过一本《7天治愈拖延症》,这本书看了半年,最后终于看完了……最后该干嘛还是干嘛。书中甚至教导我:清理桌面可以改善拖延症。

还看过《自控力》这本书,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来挽救拖延。其中我记得有种方法是教我冥想,大致的理论是:人的自控力主要由他的前额灰质所掌控,你将前额灰质像肌肉一样锻炼结实了,你的自控力自然会变强。

看过《番茄工作法》,大致来说,就是你将工作时间分为45分钟,他们称之为“一个番茄”,你要训练自己坚持45分钟原地不动地做一件事的能力。每天结束时,你要看看自己完成了多少个“番茄”,并且在每个番茄里,你要反省一下自己是被什么打扰了,以便改进。

实际上,这些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太多用,因为我的工作不属于默啦吧唧在一旁静静地做一件事,做好了你就等着收钱的这种类型——而是隔三差五就有人打断,事情一多的时候,我不得不将一天要做的事写在笔记本上,写好今天要做什么、已经完成了什么,不然很快就会忘记。

这也是为什么我公众号更新很慢的原因,因为我压根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写作,只能在时间的缝隙里挤出一点时间。而作为我本人,很羡慕那些有大块时间读书写作,能一心一意好好地做一件事的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番茄工作法》什么的对我都不适用,因为我的工作就是跟人联系,一天收到几百条微信、和几十个人打交道是常事。而这些人我不可能不联系,我需要吃饭,就需要工作,这是头等大事,吃饱了饭,然后才能去谈其他。所以,我每次都是从时间里挤出时间来写东西,像搭积木一样,一点点地将公众号写完的。

至于冥想什么的,我相信也没有几个会正儿八经地去做。据我自身情况来讲,一个人的自控力与他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当你的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时,自控力会变得很差。你比如我最近感觉腰酸背痛,每次就在电脑前坐不了多久我就需要起来活动一下,而不单纯是那一块前额灰质的问题。至于医学方面的事,可能谈一天一夜都谈不完了。

从宏观上来讲,拖延症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当你被逼着做某一件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躺下来什么都不做,好好地休息。而当你积累着事情不做时,内疚感又油然而生。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的天性所致,活着的时候,人的心里都带着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会始终缠绕着你。当你打游戏、吃喝玩乐,终日对正事置于不顾时,你会感到心负内疚。而当你去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时,内心又是充实的。如若想要长期内心里面没有这种内疚感,最好抱着一种苦行僧的心态,不然,你很容易受到他的反复折磨。

所以,对于拖延症这件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放轻松,因为他实乃人之本性,而非你所独有。

从微观上来讲,在此我只解释心理上的。我看了这么多的关于拖延症的书,从本质上来讲,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的症结归结为一条:不能将任务量化。

这种感觉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对未来的畅想: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警察、我想当明星,至于什么时候当科学家,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努力,需要完成哪些步骤,心中一概不知,毕竟,在那时的我们看来,未来离我们还很遥远,只需要尽情畅想就行了。这时候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迷茫的。

同样,当我们犯拖延症的时候,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拖延症患者往往的心态是这样的:刚刚布置任务时:现在还早得很,过几天再去做吧。

等过了几天:哎,不急,到最后几天去做也行,到时候多工作几个小时就行了。

到了最后,往往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剩下几个小时匆匆赶工。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心中没有将一件事情去量化。一旦形成这样的心态,拖延症患者便不自觉地将现在的压力推到了未来,至于未来能不能完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现在需要买房,如果你现在是22岁,刚刚毕业,你对自己说:我28岁买房!那买房这事估计泡汤了,你到30岁也买不了房。

因为你的心中完全没有将这个任务量化:你要买多少钱的房子?地理位置在哪里?比如说100万,我首付需要20万,而接下来,这个20万我需要几年来完成?

再来拆分,假如我一个月能存5000块,一年则是存60000,考虑到房价上涨的因素,要买下一套100万左右的房子的首付,你大约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

到这里还没完,你存5000块,平时还要花销吧?每个月花销的大头是房租,假如你房租是3000,通讯费、伙食、通勤费七七八八的加在一起一个月是2000,那么你最近的目标就是找税后1W的工作,越快越好,以保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买房。

这个想的过程很痛苦很痛苦,但总比你几年以后,看着自己的年龄逐渐增大,工作越来越难找,银行户头跟刚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区别、依旧一脸蒙逼的好。

还比如写作,刚刚做公众号的那会儿,我最开始的打算就是既能写公众号,又能将公众号里的文章集结起来出一本书。

一本书15万字,我的一篇文章大概是3000多左右,这样意味着一本书里,我要收录大概40来篇文章,这40篇文章看起来很多,想想看,以我的能力,怎么够写40篇文章呢?一天写一篇,都要连续不断地写上一个多月,天啊,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我的脑子里会有那么多的思想吗?我的思想足够写40篇文而不枯竭吗?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需要把这个任务拆分一下:365天,我只需要一个星期写一篇就能保持这个量了。而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讲,一个星期更新一次,这事最起码的。只要满足了这个要求,就能保证我一年能出一本书——这就是我最初开始写公众号的动力。

再来拆分,我写一篇文章的速度大概是这样:首先是取材,这个很重要,我要掂量一下这个题材我是否能写?是否擅长?然后将结构草稿打好放在笔记本里,这是第一天的内容。第二天将整个稿子完善,使句子通顺。第三天检查错别字,排版。每天只要花上1到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看来,写作还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了。

前一阵子有个读者问我:你有没有周计划、月计划之类的东西?说真的我并没有这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将所有的计划全部都列好在本子上,就等着执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比起周计划、月计划,我觉得,你刚开始克服拖延症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完成眼前的事更重要的了。与其在你的本子上写写画画,规划一个星期一个月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不如把每天的时间排满,按照你心里的部署,将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好实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之前你一直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永远不会达到柳比歇夫一般的自控力(欲知柳比歇夫为何许人也,请自行去看《奇特的人生》一书),将时间像做科研一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精确安排好。但是作为一个常人,将近在眼前的事,一件件地做好总是可以的。

本文原标题《你的生命为什么比别人短?》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