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苦难”似乎一直没有过去。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在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的展示和争议言论,将百度一路走低的风评拉到了全新的低点。而刘总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朋友圈回应“终于火了”,进一步为舆论火上浇油。
试举这几天的两个评论标题为例:“如果LOW是一种病,那么百度已经无药可救”;“李彦宏刚刷出的好感度,又被百度用户体验总监给败光了”。
最近事态倒是有平息之势,不过这多半不是因为百度研究决定将刘超从管理团队除名(注意这个说法,我认为这跟大家说的“开除”还是有点距离),而是因为几张百度内网截图的泄露。
外界看内网:“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危机公关”
截图显示,刘超在内网道歉,称给公司形象和“百度同学们”造成了伤害,向大家郑重道歉并表示下次会改正。但刘超的道歉并没有得到百度其他员工的认可。百度内部员工就其专业性、职业道德,道歉态度等表示质疑。
在微博和知乎多个平台,首先流传的截图其实是另一个帖子:刘超一开始并没觉得这个分享是多大的问题,而该帖子几十条讨论最上面一条被截取下来,是一条明确表示反对的评论,上面还有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和所在部门。根据这一信息,他是百度招来不久的应届生员工。知乎网友纷纷表示很担心他的职位是否安全。
就像很多大小公司一样,百度内网论坛的所有帖子都是实名制的。一位自称百度员工的知乎用户匿名解释说,在内网论坛你不仅可以看到发帖者的真名、部门、联系方式,还可以直接点击他的名字和他在百度内部即时通讯软件百度Hi上聊天。
根据他的统计,到7月4日晚9点,两个百度员工自发讨论帖总浏览量4万多次,评论数500条;刘超自己的道歉信有近3.6万次浏览和500条评论。与平时几百个浏览,十几条评论的平均值相比,这次讨论可以说创造了百度内网的一个历史纪录。
“这么多人实名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这么多有正义感的同学让我又看到了百度的一点希望。事实上,之前百度的每次错误,内网上都有同学第一时间发帖讨论,百度的这种言论自由的风气还是有的。”
实际上,这也和外界的普遍看法一致——人们认为,百度内部员工,特别是人微言轻的基层员工对刘超的“讨伐”,才是百度今年以来面对舆论危机最成功的一次“公关”。
老板看内网:对泄密者必欲除之而后快
除了百度,还有很多公司肯定很后悔没有买下知乎——或者微博、无秘、随便什么平台。比如说网易、魅族或者阿里。
先说我的老东家网易。2015年7月14日开始,网易内部聊天工具泡泡(popo)疯狂弹出有人退群的提示,有消息称,加入与工作无关的兴趣群说明工作不饱和,会扣绩效。关于此事的提问还能在知乎看到,但回答却已经面目全非。有几个高票答案被折叠并不能显示,原因是“回答建议修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此事发生当时我已经不在网易很多年,但大致知道当时传出来的原委,也是哭笑不得。
网易泡泡曾经是阻击MSN和QQ的希望,但那时候还是2004-05年,后来它免费短信发完了之后光荣退役,分化成网易即时通,网易云信等多种不同的工具,而后来还有基于全新架构开发的易信。即便如此,泡泡本身作为公司内部沟通依然没有死掉。内网养活了半死不活的公司内部IM,百度Hi和网易泡泡都是典型案例。虽然一开始被设计为大众聊天工具,但因为后来用户量少,自然消亡,也没有什么黑客对它感兴趣,被拿来用作内部交流倒是正合适。
再说魅族。就在这几天网上传出了一份疑似魅族内部沟通邮件,时间为5月5-6日,内容为MX6的外观设计做到第七版之后提请领导确认。黄章给出的答复十分不客气:“我对MX6外观不太满意。如果下一代MX系类的外观再跟PRO一样,MX系列就砍掉。”
该邮件截图从无秘曝光出去,而底下的一条评论是,“对于这种把公司内部信息发出来在这博眼球的畜生,公司应该查出来及时开除掉。”虽然不知道这位大哥的身份是怎么样的,但是从他的发言也能大致看出他所持的立场。
那么公司能不能查出来“这种畜生”呢?当然能!
2015年5月,阿里曝光一次HR危机,一位工作了9年的老员工偶然发现自己被阿里的人力资源经理给出了很低的评价,问题是这位经理从来没有约谈过他。而HR部门的回应则是:离职评价不应该让员工看到。阿里多名员工或实名或匿名在知乎发帖,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现在具体情况已经随着时间推移被人们淡忘得差不多了,只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最早开始爆料的部分员工后来都改成匿名,并且把自己的答案改成了一个微笑表情符号( :) )。这背后,似乎藏着无数的刀光剑影,草木皆兵。
可能实际上,就算是你直接写文字,IT部门也知道你大概可能是什么人,在大概几点钟发的,或者你用公司网络来登录某个网站。我相信这对于全国排行靠前的互联网巨头不是什么难事。阿里论坛的界面全都会带上含有登录用户姓名和工号的水印。如果你想要把截图发出去,就需要至少把图片ps一下。根据自己的内部沟通工具为基础,阿里发展出了被称为是“一种工作方式”的钉钉,水印功能同样被传承下来。钉钉实际上把符合保密原则和内部完善的监控措施当作是企业社交软件的一大卖点。
公司眼中的灾难被公众喜闻乐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不真诚
实际上,在公司的内网或者是内部聊天工具当中来讨论私人事情,本身就是具有风险的。而且在有些挑剔的公司看来,似乎也不符合职业道德。企业社交工具推广时通常表示,因为企业的私密性和易于管理等因素,企业不适宜直接用微信、QQ这样的大众交流工具,但是其实很多的小型团队或者小公司利用公网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大公司也可以灵活处置。可能真的很挑剔的公司是真的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但更多的情况都是管理者矫情。
不同公司对于公司机密的界定是不一样的,但是肯定管理者都倾向于把公司更多的事情定为机密。有些事情一开始没有规定,但是后来临时想到这一点了,说他是机密也就是了。再加上有些公司对于外网访问的限制,搞得有些人即使是在公司内部,也要拿自己的手机流量上网。
而反过来,很多公司又故意的“泄露”一些假装是内部的邮件,老板虽然是对自己员工讲话,可说话就一点儿都不接地气,带有一种故意要给外面看的意思。所以现在的所谓“内部邮件”发的大家也已经审美疲劳,给媒体爆料都不一定会收。而媒体和公众最感兴趣的,恰好是那些老板不愿意公开的,真正的内部邮件和内网截图——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反而是员工们的真性情。
现在看来,不管是刻意的编造所谓“内网邮件”,还是对于真正的内网讨论秘而不宣,都是非常脑残,毫无智商可言的行为。但是也不能怪这么做的人——一般是企业的公关部门。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这很脑残,只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他们发挥的材料和空间既然是有限的,他们就算用再多的心思,也无法伪装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所以,与其说“内网是最好的危机公关”,还不如说,最佳的危机公关策略,永远是真诚待人,说出你的真心话,并且真正地站在社会公众和用户的利益方面着想。用户和舆论都不是傻子,到底谁是真心为他们,他们是看得清楚的。
最后我也想建议刚刚踏入社会的同学, 一定要在一个你觉得很舒服,能呆的下去的地方工作,哪怕为了这样的工作,你赚的钱比另外一家少很多。而内网限制,很显然就是一个会让人很不舒服的减分项。
微信公众号lifeissohappy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
新浪微博 @lishuhang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