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产品需要不同的运营节奏

来源:互联网的一些事 作者:网友

初创期的产品

首先我们要为初创期下一个定义,在亮哥看来,初创期的产品通常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确实是非常初期的阶段,或许是0.x版本到1.0版本之间;

2、用户很少,需要更多考虑如何获得种子用户的问题;

3、可能没有很多资源也没有很多的钱来做大量的运营投入。

OK,假设亮哥目前接手了一个初创期的产品,那么我要如何来体现运营的节奏感呢?

我觉得有四个关键词:

认知核心,建立能力,少做活动,鼓励犯错

一个一个来解释。

认知核心:这个阶段,所有的运营工作都是围绕帮助用户完成对产品的认知。认知工作就是运营的核心工作。

建立认知是不论何种类型的产品,必须要踏出的第一步,而对于初创期的产品,如何用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表达,让用户理解你是什么,能做什么,是否适合自己,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儿。

认知工作完成得如何,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因此关键。

建立能力:既然阶段核心是建立用户认知,那么,通常产品上优先确保可用性,也就是,要保证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少遇bug,甚至不出现bug,同时各项功能和各种性能,都可以达到平衡。

你会发现,这个阶段,其实运维工作比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都要繁重,那么,运营的机会来了,亮哥会和产品经理沟通,要求完善运营工具,会找开发要求建立数据报表和数据监控(假设之前没时间做的话)。

在工具完成后,确保各项数据都在监控范围中,适时掌握产品的数据变化。

少做活动:少做活动≠不做活动。这里的「少」主要是要求活动开展的频次要少,但活动设计需要更加慎重,同时总结经验,为成长期做准备。

鼓励犯错:通常,所有的KPI都是运营一段时间之后的产物,所以,初创阶段,就要去验证数据指标、鼓励运营大胆尝试,去寻求失败的教训,当然,也可以是胜利的经验。

很多人不敢在初创期做任何动作,生怕做了什么,就惊扰了已有的用户。拜托,你才100个用户,你怕个毛线,到100万你怕我还可以理解。

成长期产品

如果一款产品已经跨过了初创期,获得了自己的种子用户,并开始加速发展,那么就已经进入了成长期,这个时期,迭代的节奏会变得稳定且快速,新功能会越来越多,而随之带来的新功能的使用,又帮助产品获得更多的活跃用户。

如果此时,亮哥来看成长期的产品的运营节奏,那么通常是两个关键词:

保持快速,固定习惯

保持快速,其实就是你经常听到的「最好每天都有活动」的真实写照,一波接一波的活动,变着法儿让用户参加了A活动又去参加B活动,反正怎么能让用户活跃怎么来,怎么能够让用户沉溺怎么来。

固定习惯,看到双11就知道要打折了,看到十月一日就知道会有大活动,看到星期三到了,就知道又有新版本要发布了,诸如此类。

成长期的产品运营其实比初创期要好做的多,因为这个时候,初创期留下的认知核心已经成了固定流程的一部分,用户融入的速度会加快,所以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运营节奏的加快。

初创期可能没有资源做开发,发奖都要用手动,但成长期可能就全部依赖于系统,这个时候,此前积累下来,对于活动类型带来活动效果的判断,对于活动参与人数与投入资源的关系,都应该有据可循。

所以,如果说初创期鼓励犯错的话,那么成长期就要尽量少犯错,但如果这个错是一个新的错误,那么依然是值得的——只要你能快速吸收就值得。

成熟期产品

成熟期产品除了稳就是稳。

如果亮哥接手了这个阶段的产品运营,那么节奏上看,可能前面两个时期的都不能完全适用,这个时候的节奏关键词就变成了:

维护稳定,满足预期,集中精力

维护稳定,是维护用户规模和用户结构的稳定。对社区产品来说,就是要维护那些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因为此时的很多局势已经固定,即便这些内容生产者不再生产内容,马太效应也不会让他们失去话语权,所以,让这些人保持稳定就很重要,运营上就要有周期的去给予关怀。

满足预期,这更多的是对于参与活动付出成本后的回馈问题。当然,这里的回馈未必就是给用户利益,而是符合用户预期的给予利益。

集中精力,这个其实很好解释,就是字面意思。不要把运营动作发展,就针对一部分人群,有规律的开展运营工作。

衰退期

运营只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定期的将一部分用户引导到新的产品中去。

这里的节奏通常不仅慢下来,而且反响也会小一些。


相关文档推荐

IPD流程指南第3.0版.PDF

1735199389  0.79MB 152页 积分10

全流程全要素研发项目管理.PPTX

1734397761  2.28MB 0页 积分8

SPBP&MPP&需求管理&竞情管理.PPTX

316882121  2.84MB 101页 积分10

华为需求管理最佳实践.PDF

316882120  4.05MB 90页 积分6

AI 重塑技术流程下半场的破局之道.PDF

3168342118 黄闻欣 2.63MB 27页 积分6

蚂蚁集团配置即代码的规模化实践之路.PDF

3168342117 何子波 2.12MB 25页 积分5

智能研发的点与面蚂蚁代码大模型落地实践.PDF

3168102114 肖斌 1.06MB 26页 积分6

负责任的技术规划不仅仅是技术.PDF

3168342112 许晓斌 0.97MB 24页 积分5

基于一站式平台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的AI应用.PDF

316882109 龙波 2.96MB 34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

研发流程优化

CIO之家的朋友们 风和先行 

研发管理体系构建完整思路

知乎专栏 车江毅 

软件项目常规交付物

博客园 CIO之家的朋友 

需求验证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