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十大问题斯坦福教授开出两类创新药方
谢德荪 界面

谢德荪(Edison Tse)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源创新”体系创始人、著名动态创新管理之父。

他在中国曾担任广东移动、首都机场集团、首创集团等企业顾问,帮助规划和制定商业生态系统和动态战略。我们向谢德荪提出十个关键问题,他的答案为中国企业开出了创新药方。

一、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在创新领域有什么区别?

欧美企业创新通常是由个人开展而后带动他人加入,所以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大都以其员工的创新能力为基础。欧美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有创新能力,他必须有远见,有热情,敢想他人不敢想的事,不墨守成规,能向传统智慧挑战,有勇气承担风险,有能力说服他人。

因为中国企业有员工服从领导的文化,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及模仿能力,却并不习惯向传统智慧挑战,所以很多欧美学者都认为中国企业的员工缺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在现状下也难以进行创新。

二、以一家企业或一个国家一年内获得专利的数量来衡量它的创新程度,靠谱吗?

我认为,以企业一年内获得的专利数量来衡量它的创新程度不仅太过狭隘,而且还是错误的。据统计,只有很少的专利能给公司带来财富,大部分专利都不能为公司产生价值。这不是说专利完全无用,而是说明公司市值高低不能用专利多少来衡量。

三、对一家企业而言,到底什么是创新?是不是制造新产品便是创新?如果一家企业开发了新的产品,但是产品投入生产后发现没有市场,这是不是有意义的创新?

对一家企业来说,那些不能使企业得到净效益的创新活动都是浪费。这里给大家讲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看谁是创新者,谁又是比较大的获益者。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中国把火药应用在烟花、鞭炮、传统军火上。而西方国家将其用于开山、建铁路来支持工业革命,用于制造先进军火来加强军队战斗能力,所以西方从火药发明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中国。

印刷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当时中国应用这项技术来方便信息的传播。但西方应用该技术来促进商业发展,进而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所以它们得到的好处也远比中国多。

第一台个人电脑是施乐公司做出来的,它只将其看作电脑的新种类。而苹果电脑及很多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利用施乐公司的个人电脑技术推动了个人电脑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并且现在市面上已经看不见施乐公司出品的个人电脑。

四、如何理解将创新分为“科学创新”和“商业创新”?

科学创新是指有关自然规律的新发现,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我在一本书中称之为“始创新”。这也是很多西方学者所指的创新,或者中国许多人常提到的“自主创新”。

而商业创新是指创造新价值,我把它分为“流创新”与“源创新”。

五、什么是“流创新”,或者称作连续性创新?

“流创新”是指能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这一类商业创新活动是用始创新来改进现有的产品,或者找出互补性产品、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及进行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我们把这一系列创新活动称为“流创新”,这个“流”字是我们常说的“开源节流”一词中“节流”的延伸,不仅指减少开支或成本,也包括所有能改善现有理念价值的活动。

有一个类似概念,称为连续性创新( continuous innovation ),意思是这类创新会连续性地增加价值。一个产品的价值链是流创新的重点,参与流创新的成员大多是这个价值链中的成员,而且主要的市场是现有市场。无论这个价值链中哪一个环节的成员进行流创新,其增加的总净利润分配仍是下游取得最高、生产环节取得最低。

在价值链某一环节的企业可用流创新来维持它的竞争能力,它的净利润也会因创新而增加,但它的竞争对手也会很快跟上并使净利润随之下降。所以不论在哪一环节,流创新所产生的优势都是不能持久的,要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频繁地进行流创新。但这不仅会增加创新的成本,而且在同一环节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会造成收益递减,即由此所获的净利润率逐渐降低。所以在这一价值链中,不论哪一环节的企业,即使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也会面临发展停滞和净利润下降。处于生产环节的企业,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净利润率下降至接近于零,从而面临很大的危机。

六、什么是“源创新”?它似乎有点像破坏性创新。

除去“流创新”,第二类商业创新活动通过一种新的理念来推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有新价值的活动,这种新理念很多时候是被新产品或新科技(始创新)所激发,但也可以是源于生活上的某种欲望,通过新的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满足这一欲望,我们称之为“源创新”。这个“源”字是“开源节流”中“开源”一词的延伸,寓意全新的开始,从无至有。

如果企业有源创新与流创新的能力,就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始创新成果都为它所用,触发一连串的源创新与流创新互动,那么创新便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推动力。

“源创新”在西方学界没有一个适当的翻译,但有比较接近的概念,称为破坏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 ),意思是这类创新会产生新价值并破坏现有市场,但更主要的是指新科技带来的破坏性。例如硅芯片的新技术触发“每个人一台电脑”的新理念,破坏电脑主机市场,从而产生个人电脑的源创新;汽车的诞生使人建立“汽车是一种比马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的新理念而破坏马车的市场。

七、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提“生态系统”这个词,这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词对于商业的启发是什么?

不论新理念是如何被激发的,开始时大家对它不甚了解,而且很多人都看不到它的好处,因为体验这种理念价值的很多条件尚不齐全。

例如,我们以前没有汽车,当汽车诞生后,汽车制造商便创造一个新理念来推动汽车市场。“汽车是一种比马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这一新理念有价值吗?汽车刚发明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因为没有公路。后来很多公路建起来了,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价值还是有限的,因为没有加油站。后来石油公司建立了加油站,汽车可以从A地开往很远的B地了,但是司机在中途需要休息和吃饭,于是快餐店发展起来了。所以,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车本身,因为要实现作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的价值,它的运行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我们称这些配套体系为汽车充分实现其价值的生态系统(简称汽车生态系统)。

当推动一个新理念的时候,可能这个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我们需要激励并引导其他参与者进入这个生态系统,越多参与者参与,这个生态系统越完整,越多人可以感受到新理念的价值,这又会引导更多参与者进入,这个系统便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称之为生态系统的原因。当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时,它内部的多条相关的价值链也相继建立起来:汽车价值链、道路工程价值链、汽油价值链、连锁快餐价值链及修车价值链等。

这时跟随市场需要,每一价值链的参与者都会各自通过流创新来增加价值,而一条价值链的流创新又会引发其他价值链的流创新。这会发展成一连串相关价值链的流创新,从而加强整个生态系统。所以,源创新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使新理念的价值不断增加。另外,同一理念可在不同地区推行,例如汽车在德国发明后,欧洲各国及美国都相继推动这一理念,而各国也相继建立各自的汽车生态系统。

八、推动始创新、流创新以及源创新落地需要哪些不同的能力?

始创新需要靠科技研究、实验及观察能力来实现,始创新的成果是知识产权及专利权。

流创新需要靠营运、产品设计及销售能力来实现,流创新的成果是增强企业在当前市场的竞争优势。

源创新需要对客户十分了解并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源创新的成果是新市场的开拓,而且除了最早推动源创新的企业,其他加入该生态系统的成员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企业要想突破或转型,则必须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能力来推动源创新。

九、中国人有没有创新的潜力?

有!源创新能力包括对人的欲望的理解能力、建立关系网的能力、有创意的模仿能力即执行的能力,而这些都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及环境吻合,这就说明中国人有源创新的潜在能力。

中国人的创新不一定要一味追随西方的始创新,我们现在不应与西方国家拼始创新,而应通过整合旧产品及他人的始创新成果来推动源创新,开拓中国的内销市场,这一战略更符合现在中国的文化及环境。

十、源创新从何而来?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即人们看到好处才会进行商业交易。当人们看不到未来新的生态系统能带来的利益时,他们不会加入该生态系统。所以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源创新从哪里来。

现在让我介绍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一个被称作“grabber”,另一个被称作“holder”。“grabber”是任何可以吸引人兴趣的理念。它可能是一个美好的前景、一个新的价值诉求、一个令人兴奋的产品、一种时尚,“grabber”触动人的感性而不是人的理性。“holder”是能使人从中得到真实利益的实体,它对应着人的理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