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愉快地与媒体打交道

来源:潘谈会 作者:王潘

1、不要动不动上来就问对方发稿多少钱

首先你要知道,有些媒体只要是给钱就能发稿的,而有些媒体给钱是发不了 稿子的,主要还是看内容。大多数情况下,主流的媒体,对发稿的要求相对要严一些。以门户网站为例,如果你的事情比较小,又没有什么新闻性的话,基本都不用去问,肯定发不了。所以,在跟对方沟通之前,你要先了解不同媒体的发稿要求。

很多刚入行的小姑娘,一上来加完人微信,就问软文多少钱一篇。我看到这句话,一般直接就会回对方一句:拜托,你就不要侮辱人了好吗?

有一天我正在楼下吃面,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优米网销售”的哥们打来电话,直接问我发软文上头条多少钱,我直接回答他,你怎么这么不尊重人啊,拜托你先了解好情况再来问好吗?真怀疑你是不是来黑王利芬老师的。

还有,不要轻易用“软文”,这两个字真难听,因为一旦你说出这两个字了,媒体往往会觉得你把它当工具在使,我说得直白一点,虽然你心里可以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啊。因为媒体人往往都是靠文字吃饭,多少有那么一点臭清高。有时本来你的内容还有一点价值,但当对方听到你的“软文”说法后,也只好回你一句“不好意思”。

2、不能说的不说都行,但不要轻易撒谎

去年11月,某电动车企业处在风口浪尖,当其老板被曝出出事了之后,他们依然更新老板的微博推广第二周的一个活动。

我当时就给他们另一个创始人打电话问什么情况,对方说正在登机不方便说(其实都知道这多半是套路话啦…),我说只要一分钟不就能说清吗,对方说实在不好意思就把电话挂了。

随后,我给他们公关打电话,问这个时候你们怎么还在老板微博推广啊?是不是自己在炒作?对方回答我说,你可以这么理解。

后来我就根据对方的回应把稿子发了,结果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于是直接跑到他们第二周的活动现场准备要个说法,在现场被两个熟悉的朋友充当和事老劝下来了。因为对方的确不是故意要摆我一道,只是在当时还不太专业,所以最后对方道了个歉也就算了。

对于还缺乏经验的公关,我建议,对媒体有些话不能说的,你不要说或者说的确不方便说就行了,但如果要说就得保证自己说的都是真的。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说的是假的也没问题,但你要保证事后不会被打脸。

另外,承诺也一样,不要轻易对媒体说我会给你安排谁谁的独家采访,你得先上下确定的确可以做到再说,否则很容易失信于人,到时对方只会觉得你不靠谱。

3、尊重媒体劳动成果,不要总想改人稿件

在采写完成后,不是每家媒体都会给看稿的,要求看稿之前,先问问对方是否可以看一下。如果对方信任你愿意给看一下,你也应该做到不轻易改动,要知道,媒体人维护自己的稿子胜过一切。

2015年7月,前百姓网联合创始人李佳创业做硬件,让我做个采访。完了之后我准备发稿时,公关说能不能看一下,除了有错误的地方,保证不会怎么改,我说那行吧。

结果第二天一早,对方扔回给我的稿件已经完全变了样,文字稍微变动我也就忍了,尤其是这位老板在中间加了很多修饰自己以往多么多么牛的句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问怎么回事,对方说她跟老板说了不要改,结果对方硬要改,所以就成了这个鬼样子。

我准备直接打给李佳炮轰他为什么这么不尊重人的劳动成果,公关哀求说要不还是算了,这样两败俱伤不好,要不你就按你自己那版发吧。后来我按我自己的版本发了,好在对方并没有再找上来改,事情也就过去了。

顺便提及一下,尽管上面的事我对李佳仍有不满,但后来我在写《创业公司如何在中美两地失去支持者》一文时,举了很多不好的例子,只有李佳是其中唯一正面的例子。因为在很多众筹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骗钱的时候,只有李佳不是,他在众筹完了之后发现无法及时发货,于是主动承诺向支持者退款,并让众筹者留下收款方式。所以不要总觉得媒体就是有怨气就会报复,还真不是。

4、不要轻易评价竞争对手

评价竞争对手往往容易落下话柄,因为你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一旦你评价竞争对手的言论被公开,大家往往都会觉得,你自己都那个鸟样,有什么资格评价XX。

其实大多数企业公关部在这点上做得很好,但仍有一些企业的老板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今年4月,华为在伦敦发布P9,华为消费者BG的大嘴巴CEO余承东在媒体沟通会上直接炮轰某友商“没见过世面,不可能成为世界品牌,顶多成为东莞品牌”,这种事一旦被写出去,大家肯定会吐槽华为格局不够,老板怎么这样等等,好在华为公关部知道老板是大嘴巴,提前沟通了涉及到竞争对手的不要随便写,这才没有捅出篓子。

如果非要评价竞争对手,那就评价比自己牛的。别去评价比自己企业还差的公司,拉低自己的段位。当然有些初创公司初期为了打出一些名声,也会选择去炮轰大公司,这时,你应该找准对方的痛点,让网友看了觉得尽管你是在炒作,但我也愿意支持你。

比如百度当时在舆论风口浪尖时,就有餐饮店老板发广告海报说拿着百度离职证明可以免费用餐,这种炒作虽然也没有显得多有格调,但至少不会铺天盖地被骂,而且很多人明明知道你是广告,但还是觉得爽,果断转了!

百度正处在魏则西事件旋涡时,搜狗连夜做出一个明医搜索,这就是很好宣传自己的机会。

5、从下往上找关系,可增加成功率

试想一下,你如果找某企业的CEO要合作被拒绝后,你再去找他们副总裁有用吗?老大都拒绝了,下面的人即使觉得再好也不方便跟你合作。但反过来就不一样,如果你先找副总裁被拒绝,再找CEO的话,起码还有可能,因为后者话语权更大。

媒体也是如此:

听某同行跟我说,2015年底,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融资PPT被他们曝光。对方直接找到他们负责管财经媒体的部门老大,想删稿,删稿不行那就修改部分也行,结果直接被拒绝了。后来对方又找到部门老大下面的主编,本来主编也打算稍微修改一下的,结果听说老大已经回绝了,于是只好爱莫能助。

如果媒体写你的企业了,你觉得有误或者有对你们不利的地方,最好先找媒体直接写这篇稿子的记者,对方不同意删改的话,你再一层一层往上找,就算前面被拒绝了,后面还有可能得到肯定答复,这样你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6、记得录音,有备无患

虽然媒体和企业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至于闹矛盾,但只要你想成为一名有专业性的企业公关的话,你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应该随时随地留存证据,尤其记得录音,关键时刻,这些东西甚至可以作为呈堂供证的。

比如你们CEO本来没有说这句话,结果被媒体写出来了,或者他说的话被断章取义了,你至少可以公布录音还原真相,而不是苦苦哀求人家删稿。

媒体和企业有时候也避免不了撕逼,甚至因为一些事闹上法庭,所以不管是媒体还是公关,录音很重要。当初马云和南华早报的事件,要不是记者有录音,估计早进去了。当然了,没有录音作为证据这位记者应该也不敢写。

我作为媒体人也是这样做,但凡是可能涉及到敏感问题的事件,或者有可能未来撕逼或闹上法庭的事件,我一定会录音,因为到时对方告你诽谤的话,你拿不出任何证据,只好认栽。这也是我为什么两部手机同时用,因为习惯了用iPhone,但又无法边通话边录音,所以只好再用一部Android。

7、多跟大企业学习“乾坤大挪移”

我前两天写了一篇有关电商巨头前二把手“退休”的文章,结果被某巨头的公关找过来,碍不过朋友面子,我把自己朋友圈转的给删了,但公众号发的依然坚持没删。

因为我本就没说什么假话,大家稍微想想就知道一个不满50岁的前二把手“退休”是个什么概念。说好听点叫退休,说难听点就是离职。这么大的新闻,媒体还不应该写翻了天,结果媒体都不关注“退休”的深层次原因,反而去宣扬对方的退休制度是如何升级的。可见这家企业的公关引导做得有多好。

另一家电商巨头也是,在他们关闭某C2C业务的时候,他们老板说C2C假货太多,关闭C2C是了杜绝假货,我们依然专注B2C。而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靠C2C起家的。自己倒下还不忘拉一个垫背的,公关话术也是够高明。

所以,多跟这些知名企业的公关口径学一学,有时候本来是坏事,结果却可以宣扬成好事。只要找到着力点,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乾坤大挪移”,让媒体的视线成功转移。


相关文档推荐

2025中国AI Agent 营销市场发展潜力研究报告.PDF

1743585964  6.55MB 25页 积分5

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AI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2803952  2.8MB 29页 积分4

如何做一场成功的事件营销培训.PDF

1739233857  12.81MB 106页 积分10

企业如何升级营销技术实现营收增长.PDF

1736728347  5.81MB 42页 积分6

企业营销管理基本手册.PPTX

1736727838  0.42MB 159页 积分12

市场洞察实践营销.PPTX

1734679724  2.22MB 46页 积分6

华为数字营销组织结构案例分析.PPTX

1734677946  5.63MB 57页 积分6

情绪价值和社交货币将如何重构数字化营销.PDF

1734396863 沈欣 2.15MB 15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