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在团队中的7种角色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网友

01 为产品负责的人

简单说就是可以为产品拍板的人。

从产品规划、原型设计、开发方式、出去谈商务、找领导聊天……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这样的角色,一般具有相当的项目经验和管理能力,既会实干也能跑火车侃大山。往往在团队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快速给出意见或自己顶上。嗯,哪里不行贴哪里。

我认识的人中不少也是这种角色。在一个团队中,既当爹又当妈,一边做原型一边写方案文档,对外撕逼对内扯皮,除了亲手去开发,其他事情多少有和他有关。这估计和大家想像的产品负责人不一样:

泡一杯咖啡,在独立办公室里,开着双屏,阳光撒向肩膀。时而回复了关于1个亿大合同的邮件,时而对产品给出领袖意见……

孩纸,少看些科幻玛丽苏故事。

这样的角色,行业洞察是真、战略决策是真,但自己不时得上前线也是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部分的产品团队还是十几杆枪甚至几个人的模式,动则几百几千人的大团队,极少。最常见的的产品负责人,往往大哥小弟都是自己。只不过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至于title,它可能叫公司老总,也有可能叫部门经理或产品总监。

02 中规中矩的产品经理

参与产品规划,对需求和产品有一定决策权,偏重需求的挖掘和分析方面。这应该是团队中最常见的产品汪角色了,包括目前自己的状态。

工作内容映射到时间分布上,拿个人来说:40%需求分析和功能相关,20%各类产品文档,5%-10%做产品流程啊原型啊用例图啊,其余打杂,培训、商务、推广等等。

当然,比例不固定,每个人的工作偏重也不同。

这个阶段每天都不少时间是在沟通协调上,思维能力的作用渐显,在团队中有一定管理工作和责任。角色的价值,差不多是项目团队的一枚螺丝钉外加润滑油吧。

03 产品运营

现在有很多运营工作的岗位也被称职为产品经理,和传统理解上的PM有些不同,他多数是直接和用户接触的一线业务方,主要的工作包括:

●直接为用户服务。

●收集最一手的用户需求。

●整理为偏运营侧的产品需求。

●转给产品或项目团队,配合开发实现、验证和面向用户说明。

如果说典型的产品汪和开发团队更近些,那这类型产品经理,相比之下则是离用户更近些,岗位门槛比较低,相当于开发团队和运营团队(如果有区分的话)之间的连接绳索。

04 需求分析师

它应该算是产品经理的早期前身了。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和目前熟知的产品经理职责圈重合,比如用户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类似技术翻译的角色,作为技术与业务的连接点,把用户需求通过技术和业务分析转化为开发们看得懂的语言。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就是需求分析师,早期做过几年PHP开发,后续转岗负责需求分析和项目管理,目前作为团队的leader,也是对外的统一接口负责人。

需求分析师通常有一定开发背景,了解架构,不少还需要设计数据库、负责API接口接入评估、系统建模等。对业务的了解和对技术的熟悉都是硬技能。

05 交互设计师

总觉得这角色有些尴尬。

在我之前公司确实有个UE部门,但他们在大类上属于美术岗位范畴,主要负责界面设计和交互的实现,需要用到一些前端语言。从要求也可见一斑:美学品位出众,色彩控制能力强、 想象力丰富等。在游戏场景开发中倒是经常见到。

而目光切换至其他互联网产品,产品经理本来就自备交互设计技能,再偏界面一些的事就交给UI设计师去做了。况且,在实际项目开发中,产品经理经常是在原型中把功能交互说明,通过流程+文字+跳转页面的方式展示,又进一步增加了UE角色的尴尬值。

UE的能力是不可或缺,但专职的岗位或许在未来随着产品经理能力圈的扩大加深,空间也更加拥挤。

06 项目管理or产品规划

上家公司有一个部门叫“项目管理部”,里面大部分是年轻的妹纸,专业也是五湖四海,偏偏和计算机或通讯类相关的比较少。

他们主要是做什么呢?

全公司各部门的项目跟进、项目会议记录、每天/每周/每月的汇报、收集信息等等。举个栗子,有一次我申请项目上线所需的一台服务器,单据到了项目管理部的节点,有个妹纸在内部通讯工具上问我:“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型号服务器呢?”“项目要上线,具体原因和评估我有写在申请单据中了。”我解释了一通,之后她继续把申请单中看不懂的名词一一问了一轮。十几分钟过去了,末了,我开玩笑了句“你们现在资源管理这么严啊?”妹纸憨憨地回答:“没有审核,只是聊天记录留个档好写材料。”

无独有偶,现公司在前几年也有一个叫“产品规划部”的部门。工作大致是项目售前、写各种项目情况表、帮领导做汇报材料等。其中一位名片上印着“资深高级产品经理”的兄台,不会写PRD、不会原型设计、甚至不会使用公司的产品,独来独往专职做领导的材料专员,一年下来团队的新来员工都不知道他是谁。

嗯,空中楼阁,总是迷人。

一个员工的价值并不是看他是什么头衔或什么部门,而是取决于每天的工作内容。脱离产品或业务去做的项目管理,都是扯淡。即便YY出一份规划,产品团队也不会买账。你连产品都不晓得是什么样子,做个毛线龟画。

07 产品助理

基本是初入行产品经理的必经之路了。做的内容不用多说,收集数据做做表打打杂是再正常不过了。原本,产品助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团队成员节约他们更有价值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当你的level还无法扛起其他工作时。

别急着抱怨才华得不到施展,当你还是个矮子的时候,指着天花板骂它太低,没啥意义。

一些题外话

有一次,几个同事在群里调侃自己觉得老的特别快的事情。同事T说,前几天他下班时碰到组里新来的两个年轻开发,他们兴冲冲的问他要不要周末去听某个线下论坛,来的是谁谁谁,主题特别棒,还有对最新某种技术的应用分析。而他笑着摇摇头,当时只想着老家要不要买房,信用卡又要还了。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产品和开发一样,容易热情也容易偏执。在互联网圈有个说法,单纯做开发很难避免“35岁危机”,要不走专家路线,要不转管理,要不换行。鲜有人选择前者。一方面,从技术转管理是个不错的晋升之路,另一方面,大部分人的成长往往有一个曲线,当到达某个临界值成长的速度就会明显降低。走着走着,坡度渐缓,在后面的工作中开始模仿自己,日复一日做熟能生巧之事。

很多产品新人,怀揣着3年成资深,5年当总监,8年踏上人生巅峰的梦幻级副本。实际上,当一个人知识体系固化了,他的能力和价值就固化了。前几天和一个素未谋面的运营妹纸聊天时,她说,互联网圈的人好像普遍看过去比较年轻啊。是啊,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和流动的速度快,快到我们还能不由地保留着兴趣和好奇心,给自己注入新生活力。

就和冬天冷时,我们总会跳脚取暖一样。

人都是迷恋让自己舒服的地方,就像最近天冷了,谁都想待在厚厚的被窝里。可若这时候,桌面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还是你暗恋的肤白貌美大长腿女神打来的,那就算下刀子也会爬出去啊!

女神不常有。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微凉的生活。


相关文档推荐

AI编程颠覆IT生产力.PDF

1741937491 丁宇 9.57MB 34页 积分6

Database Copilot在数据库领域的落地.PDF

1741937032 李粒 6.08MB 59页 积分6

SRE Copilot大语言模型智能运维框架.PDF

1741936996 王宁 5.04MB 24页 积分6

大模型赋能DevOps研发全环节提速.PDF

1741936949 唐辉 4.99MB 31页 积分6

AI辅助编程真实测评与企业落地实践.PDF

1741936506 蒋志伟 10.17MB 37页 积分6

探索IDE下的智能研发和研发知识库的建设.PDF

1741936274 汪晟杰 4.23MB 28页 积分6

面向AI研发语言模型训练的可解释性分析与验证.PDF

1741935876 林云 2.7MB 62页 积分8

AI大模型技术在数据库DevOps的实践.PDF

1741935803 叶正盛 2.67MB 30页 积分6

通义灵码技术解析打造AI原生开发新范式.PDF

1741935300 陈鑫 1.3MB 23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