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坚守底线和目标

来源:界面 作者:王晓冰

创新到底是什么?我先分享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2002年一个周五的晚上,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要找一个产品,用Google搜索了半天根本找不到,他就在他们的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这些广告都糟透了。”两个工程师看到了这句话,就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做了关于搜索结果的研究,也给出了一个建议,要把广告相关度的数值也纳入搜索的范畴,广告先后的排列也应该是以相关性为主要标准,而不是以广告商意愿支付多少费用,或者广告获得的点击量为准排列。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出、沟通和交流,产生的是Google搜索引擎的一个重要创新。

第二个故事:腾讯有一个产品叫QQ空间,它的一个附属产品是QQ音乐。腾讯当时思考怎么让大家为音乐付费。他们发现中国人是很好客的,他们可能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客人来的时候会很好地招待他们。于是他们就想,在QQ空间里面放一些好听的音乐给朋友来听,用户会不会愿意付费?结果这就成了QQ空间收费的开始。

第三个故事:芭比娃娃的创新是怎么发生的呢?创始人有一天回家之后,看到她的孩子跟其他女孩子玩游戏,她们假装自己是一个成年的女人,喜欢穿高跟鞋、抹口红。她由此看到,孩子们喜欢的玩偶其实是成年女性的样子,于是就有了芭比娃娃的出现。

这三个故事说明,其实创新门槛没有那么高,创新是无处不在的。

Google提出创新要非常实用。

Google对创新的标准是:是否能影响数亿人乃至几十亿人的应用;是否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是否有跟过去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Google用这三点去判断这个东西有没有创新性,是否可能会被市场认可。所以创新首先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的。

同样,腾讯QQ其实在早期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创新。例如腾讯发现中国人上网和外国人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是在网吧上网,美国用自己的电脑上网。那就有一个问题,把个人资料存在哪?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创新就是把个人资料放在后台储存。另外,当时中国还是电话拨号上网的时代,下载速度是非常慢的。腾讯为了提高下载速度,开发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把QQ软件压缩到了200多KB。这个也使得QQ在面临着无数模仿ICQ的上百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最近马化腾提出了两点对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建议:第一个是一定要关注解决重点问题,这是创新的源头;第二要留意跨界。

痛点和跨界是有相似之处的。腾讯红包是一个非常小的发明,但是这个小发明撬动了整个微信支付的大市场。它非常有中国特色,用比较小的杠杆去解决比较大的问题。Google总结了要创新就要吸引最好的创意精英到公司来,要给他们自由创意的空间,要把用户而不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他们有一句名言是“聚焦用户,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腾讯也有一条规则叫做“以用户价值为依归”。Google曾经推出即时搜索的功能,刚刚敲出来一个词的时候,它就猜测你可能要搜索什么词,下面会出一些显示栏,可以从中做选择,这样会加快你搜索的速度。这个功能的研发并不难,难处在于这个功能研发出来以后,大家就要讨论我们要不要推出这个功能?推出这个功能的话,财务部门就会提出这会影响一部分广告收入,因为假设你原来点出来的结果跟下面不一样,那对广告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那点影响相对于Google赢得用户的心来说并不重要。

创新要坚守一些底线和目标。这也决定了你的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腾讯其实在近年也提出很多目标,包括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公司。最近腾讯注意到了大家对于微信的依赖,提出了四个“能不能”:能不能让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更高效?能不能让社交网络更有温度?能不能让社会资源配置更迅捷?能不能让社群鸿沟更加弥合?

Google的创新有两种,一种是GoogleX类型的创新,包括无人驾驶等,还有一类创新,是一年要对Google搜索进行500次左右的改进。每一步改进,可能都微乎其微,但是最后积累成一个很大的创新。QQ起步于模仿ICQ,但是现在的QQ跟早期的ICQ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了。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引入非常多的功能,比如说聊天室,比如说头像的个性化,比如文件传输等等,最终把自己变成了跟模仿对象完全不同的产品。微信也走了同样的道路,微信最初有过一个模仿者,但是最终微信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应用型产品。我们会发现创新有它自己一步一步积累的过程,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创新的路径。

回到我刚才开始的问题,到底创新是什么?我是觉得创新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创新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基础到了以后,各种各样的创新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但是在愿景和目标上面,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破坏性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

Google自己有一句话叫做把目标放大十倍。相比之下我们会看到中国企业的差距。比如我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联想公司的柳传志作为中关村的教父,讲了一个著名的拧毛巾的理论:中国公司,现在其实还主要是靠拧毛巾,就是挤成本来获得一点盈利。联想这么多年来其实它的整个净利率都是非常低的,长期可能是在9%左右。但是我们现在跟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科技投入达到全球第二,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并且在过去20到30年的发展当中,集聚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我们还有一个愿意尝新的庞大的用户群,所以我相信中国创新的奇点已经来临。


相关文档推荐

基于GenAI的混合云智能运维实践.PDF

1744026734 周彩钦 2.29MB 23页 积分5

AI辅助测试开发端到端研发提效.PDF

1744026576 刘鑫 2.79MB 38页 积分6

AI编程颠覆IT生产力.PDF

1741937491 丁宇 9.57MB 34页 积分6

Database Copilot在数据库领域的落地.PDF

1741937032 李粒 6.08MB 59页 积分6

SRE Copilot大语言模型智能运维框架.PDF

1741936996 王宁 5.04MB 24页 积分6

大模型赋能DevOps研发全环节提速.PDF

1741936949 唐辉 4.99MB 31页 积分6

AI辅助编程真实测评与企业落地实践.PDF

1741936506 蒋志伟 10.17MB 37页 积分6

探索IDE下的智能研发和研发知识库的建设.PDF

1741936274 汪晟杰 4.23MB 28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