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营商当下的大数据变现服务模式

来源:36大数据 作者:傅一平

所谓资源驱动就是要最大化运营商在数据,平台上的资源优势,尽量抵消在体制上的劣势,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变现道路。

1、裸数据服务

运营商的一些基础数据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比如号码、姓名、身份证等,同时运营商还有IMEI、IDFA、COOKIE、MAC等一些隐性的ID信息,随着黑市交易的猖狂、数据的非唯一性以及一次使用的价值限制,这些数据贬值的会比较厉害,变现前景并不看好。

反倒是运营商的一些通信属性数据,比如号码开户时间、通信费用、停机情况、欠费情况、充值情况等,由于其独有的特性,在很多领域都具有价值。

但基于客户隐私的考虑,这些数据是不能直接变现的,必须要通过用户的授权,因此当前只能在诸如金融验真等场景使用。

运营商也在持续加大O域(网络)数据采集规模和粒度,诸如移固上网DPI、 CS及PS域的信令(如实时位置)、MR(测量报告)等数据采集都在变为现实,仅一个浙江地区的移动DPI记录就超过每天700亿条,一天的位置信令打点数据就上百亿,但这些基础数据价值密度低,隐私保护要求更高,实际也是很难直接变现的。

因此,运营商的原始数据虽然有巨大潜力,但并不是直接能用的黄金或石油,在当前安全的限制下,实际对外变现的能力有限,当前的一些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加工数据服务

既然纯粹的裸数据没前途,那么再来看看基于运营商的上网等数据打磨出的标签体系或者做的分析报告是否有希望,但基于笔者的判断,这些数据加工服务面临两个现实挑战:

一是安全问题,诸如用户上网偏好等的客户标签,只有进行对外投放才能产生价值,无论是COOKIE、IMEI亦或表征个人或设备的其它ID,必然涉及对外的输出和对接,这类标识ID当前处于客户隐私判定的模糊地带,至今业界没有明确的说法,互联网公司也许可以说交换售卖 COOKIE 是行业惯例,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这是过不去的坎。

二是能力问题,姑且不说运营商做的标签体系对外是否有价值,就说做分析报告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找到一种规模化拓展的模式,你说运营商要靠自己现有的能力去做垂直行业的分析报告赚钱,也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可以认为,运营商即使当下能打造出对外适用的标签体系,也无法规避清单输出变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如果仅仅做成一单单买卖,规模化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3、淬炼环境服务

运营商通信实际做的是管道,然后源源不断的收租管道的钱,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将变成一种基础资源,运营商理论上可以基于管道中承载着的海量数据,成为出租管道数据的服务商。

如果认同管道的地位,运营商大数据变现发力的点就不应是一个个应用,而是打造一个强大的数据舞台,比如打造一套基础标签,提供一套API,让所有的应用方都能在上面更好的跳舞。

这类服务也叫做“搭台唱戏”,现在业界提的太多了,什么开放平台,能力共享等等,反正就是玩生态,运营商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却实际具备了突破的可能。

在当前阶段,运营商应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招商引资,策略上可以宽进严出,大幅降低合作门槛,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只要你愿意进来,我就给你所有的数据,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要把成果带走,需要确保信息安全及支付一定的费用。

BAT 虽然也在打造开放平台,但无论说得多好,其只可能是开放平台而不会是开放数据,这是由商业本质决定的,运营商反倒可能比它更为开放,这是仅有的但却是最大的优势。

当前一些运营商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效果难说理想,既有合作伙伴观望的因素,也有运营商自身的安全考虑,更有模式、数据、平台及资费等还不成熟的原因,比如当下合作伙伴自主加工输出标签清单安全上并不允许,业界专注于大数据咨询、决策服务的合作伙伴太少等等。

诸如浙江移动等运营商当前已经具备实际条件,在平台能力,数据能力,租户能力,安全管控,流程机制,资费定价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还是很有希望的,因为它的确是当下最有可能兼顾到各方能力和利益的一种规模化变现的手段。

4、渠道广告服务

运营商拥有强大的传统渠道资源,姑且不提营业厅等渠道,即使如短信这个渠道,如果政策上允许,那精准广告投放的变现收入也是极为可观的,但行业对于运营商主动营销类的服务具有严格的限制,更别提异业经营了,因此这条路现在基本也堵死了。

在互联网新型渠道上,运营商无论是网厅还是手机APP,当前其服务的主要目的还是分流传统渠道的流量,其产生的内部效益是可观的,可以显著降低传统业务的渠道办理成本。

正是由于协助运营商主业的目的,这些线上渠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重点不会是基于这些流量进行大数据的对外创新变现,因为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两者在运营的组织、政策、流程、系统等各个方面要求也不一样,短期内鱼和熊掌可能很难兼顾。

但是这些线上渠道的流量特点跟BAT也是不同的,大家过来主要是办理业务,用户粘性不会很高,虽然也有上亿用户,但PV的差距是很大的。

运营商在线渠道对外运营一种可行的方式也许是再造一个全新的线上渠道,运营的模式是完全互联网化的在线广告模式,将运营商的促销、补贴作为一种投放资源产品,解决冷启动问题,同步引入异业资源和广告商,以大数据能力为核心进行精准投放,大幅吸聚流量,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外变现,另一方面也反辅了主业,形成一种新的带有运营商特点的自有渠道广告生态。

以前运营商补贴是为了发展和维系自己的用户,但这类促销补贴却做在线下,没有形成自己的在线流量非常可惜,其实其一旦成势也是可以对外变现的,由于使用的是自己的渠道,大数据精准投放不会有安全风险。

很多年前某些运营商也提出过N+1的大胆的设想,认为省级运营商除了有N个地市公司,还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在线公司,将线上渠道和大数据合二为一运营,两者是绝配。

互联网+现在提的很多了,但运营商当前的在线运营更多还处在+互联网阶段,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运营商还需要加油。

5、产品孵化服务

其实理念跟淬炼环境服务类似,只是最终的形态是产品,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运营商的数据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然后双方分成,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当前应用类的大数据产品真正能变现的很少,除了广告和金融,还有谁呢?另一方面很多合作方对于预先投入产品研发资源是很犹豫的,其对于运营商数据理解的有限性也极大阻碍了这种模式的拓展,而运营商自主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位置、终端等数据产品可能算是能看得到前途的几个方向,但也仅是起步吧,同时运营商本身自己数据质量的问题,也降低了这类大数据产品的品质,运营商还是需要有一个大数据产品的爆点,一个真正能成功的案例,让各方能看到钱途,路漫漫而修远兮。

由上可知,运营商变现的模式不能说不多,但要想真正的赚钱,每一样都需要用以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和打磨。

在资源上,要努力争取,互联网公司创业好歹还有个风投,运营商大数据运营必然需要母公司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无论是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资费定价,人力资源,渠道管理、补贴政策等等,都需要有个说法,这极大考验运营商组织和机制的灵活性。

在能力上,要快速打磨,当前运营商在数据、平台、产品、运营等各个方面离互联网公司有相当的差距,就是机会来了也不一定抓得住,运营商应以工匠的精神去历练自己,按部就班就不要妄提大数据变现了,任何一种创新业务的突破都是靠血和泪堆起来的。


相关文档推荐

腾讯大数据基于StarRocks的向量检索探索.PDF

1737425434 赵裕隆 3.48MB 34页 积分6

B站一站式大数据集群管理平台.PDF

1737421412 刘明刚 1.37MB 30页 积分6

StarRocks在爱奇艺大数据场景的实践.PDF

1737365327 林豪 3.57MB 27页 积分5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规范.PDF

1736163860  0.49MB 11页 积分5

工业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智能制造的基座.PDF

1733702095 王宏志 3.83MB 54页 积分6

中国出海互联网公司数据保护合规对策.PDF

1732603379  2.22MB 14页 积分4

数据跨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PDF

1732603016  1.98MB 53页 积分5

企业数据合规指引个人信息保护指引.PDF

1732591271  15.22MB 23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