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来源:吴晓波频道 作者:吴晓波

每年年初,都是离职跳槽的高峰期。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小伙伴来说,也许更换一份新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种新鲜有趣的体验,但对于毕业3—5年的童鞋来说,如果不希望到35岁时,自己的职业前景还一片渺茫,那么30岁左右的这份工作就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关键一步。

 如何客观评估手头这份工作还有没有价值;

 进入管理层是不是接下来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怎样判断一份看起来很诱惑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好?


 毕业3—5年后换工作的同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已经到了瓶颈期。

有人觉得这个岗位已经很难再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人觉得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呆下去发展空间会很窄……但小伙伴们的主观判断往往和实际情况有出入,这导致很多人盲目换工作,换完之后又后悔。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其实目前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应该被换掉,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看这个岗位对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还有没有价值。

什么叫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指你在某个行业内的专业度得到了他人的一致认可,简单地说就是你为自己在该行业里树立起来的声望。


树立个人品牌有什么用

 假设把你的专业技术比作你的产品,在职业竞争如此严酷的前提下,拥有“好产品”的职场人数不胜数,想要快速胜出,就要为自己的专业本领打上“值得信赖”的品牌LOGO。


 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在行业内拥有权威的个人品牌,能轻松用自己的专业思想去影响别人,毫不费力地让他人为自己点赞。

 一旦你成功打造出个人品牌,到哪里都会有很多优秀的平台抢着为你买单,你可以借此开拓更宽广的事业局面,这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上班族变成商业精英的关键钥匙。


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那么如何具体判断目前这份工作对你打造个人品牌还有没有价值?

 首先,确定要打造的个人品牌目标,然后从三方面判断目前这份工作对你打造该品牌还有没有价值。

1

这份工作能让你的专业度继续上升吗

 专业度是打造个人品牌的基础,你可以参照自己目前的水准,衡量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你的专业度继续提升。

 比如,同学A给自己定位的个人品牌目标是“时尚评论员”,她目前担任的工作是某时尚网站编辑。

 该工作已经让她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知识,但要把自己打造成出色的时尚评论员,就必须通过分析和消化最前沿的国际时尚资讯来扩大自己的时尚视野。

 可是,现在这家时尚网站已经给不了她这样的学习机会,因此她果断辞职跳槽到一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时尚杂志社里。

 果然,之后她的时尚评论越来越国际化和具有个人特色,国内好几家知名杂志社都开始邀请她做特邀专栏作者。

2

 这份工作能为你积攒所需人脉资源吗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行业能手”,那么现在任职的这个岗位,能否让你积累推动自己的行业人脉就至关重要。

 比如,同学B是某个知名互联网公司的线上产品销售经理。

 虽然干了五年后,薪资和职位的上升幅度变得缓慢,但因为这位同学未来想为自己打造的个人品牌是“互联网营销专家”,而目前“X科技有限公司线上产品销售经理”这个岗位可以让他积累大量的互联网领域内的人脉,为自己之后的个人品牌之路“牵线搭桥”。

 因此,这位同学考虑再三,做出了暂时留在原岗位的正确决定。

3

这份工作能成为你积累行业威望的平台吗

 一个企业的价值由自身的影响力、声誉、技术以及组织经验等融合而成,你可以综合这些因素考虑目前这个平台对你主动积累行业威望还有没有帮助。

 比如,同学C是一家大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负责为公司拓展业务项目。

 该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大,声誉也很好,凭着这张王牌,他谈妥了好几个大项目。

 虽然这家公司的实际薪资并不高,但鉴于他的个人品牌目标是出色的“首席营销官”,这些成功拿下的大项目都能成为他积攒行业威望的筹码,从现阶段塑造个人品牌影响力的角度,该同学决定暂时不换工作。

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注意:以上3条岗位要求中,即使只剩一条符合你的要求,也要在“物尽其用”后再考虑换工作。因为就算新工作看起来很美好,但毕竟需要一段熟悉时间作为过渡期,很多资源不像原先岗位的一样,能够马上用起来。

 小提醒

 如果你最终确认要换工作,那么在打造个人品牌效果相当的条件下,请选择能够尽可能多地用到上一份工作资源(经验、人脉、技术水平等)的新工作,懂得“承上启下”的筒子能更高效收获工作成果。

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做管理阶层

 毕业3—5年,有人已经向管理岗位攀升,有人则想通过换工作的形式来到管理岗位上。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转向管理岗位才能获得职业发展?怎样知道你适不适合管理岗位呢?

你的性格更适合哪个岗位

 从理论上来说,外向者更适合做管理层,内向者更适合做专业领域研究者。

 为了提高效率,身为管理者往往会直接命中问题的关键点,然后通过调动人脉资源来协调处理该问题,而外向的同学更会和人打交道,更容易积累人脉资源。

 另外管理者需要张力较大的性格特点和煽动力较强的演讲水平,才能让一帮人心服口服地跟着自己做事,这一点外向的同学也更容易做到。

 而内向的同学虽然在积累人脉和性格张力上不如外向的同学,但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更具独特眼光和研发精神。

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注意:以上客观分析只是为了让你在现阶段找工作的过程中能慎重考虑,现实中不排除很多内向的同学克服性格中的劣势因素,扬长避短,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你擅长从哪个角度看问题

 世界很大,不同类型的人感受到的层面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一份工作,你从哪个角度能更敏锐地感知它,客观上也说明你更适合哪种调性的工作。

 如果你看问题的角度,能够跳脱岗位本身,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那么说明你适合当管理层。

 反过来,如果你能更多地发现一些问题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方式和创新方法,说明你适合在专业领域当一名研发者。

 比如,一家高科技公司最近研制了一款全新的头戴显示设备,通过这种设备玩家可以把很多普通游戏变成3D真人体验式游戏。

 同为该公司的员工,同学A通过把该款设备和市面上的同类商品进行比较,提出了几个设计上能更好制造卖点的创新式建议。

 同学B则通过纵观行业全局,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提出:某个手机大牌因为技术滞后正在走下坡路,可以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来实现“你得技术,我借名声”的双赢局势。

 以上两位同学的建议最终都被采纳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至于谁适合当研发者谁适合进入管理层,一目了然。


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好企业环境很重要

 要到一个企业上班,首先你要了解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这里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网站上给公众、投资者看的文字,而是企业真正的实际环境情况。

 你要想方设法接触一些企业内部的人(比如客服),通过他们了解一些企业的价值观、发展战略、执行情况、产品、服务等概况。

 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看企业年报,了解其发展历史、资本组成、历年来股价变动情况、历年来高管变动情况、销售业绩、利润情况等来深入了解这个单位的环境特征。

小提醒在了解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效劳的时候,不要只看他的正面资料,也要看负面资料,比如诉讼官司等,这样你对该企业的评估才会全面。


确认他们给你的“职位”和你想的是一回事

 我们每个人都对职位有自己的需求,请记得,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一家公司给了你符合心目中的“职位名称”和与之匹配的薪水就欣然接受。

 为了不让你在上岗后才发现这份职位和你理想中的职位除了title,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在下决心接受一家公司的offer之前必须了解三方面的情况:

1

这家企业的行业前景好吗

 如果在你的职业规划里,接下来这份工作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那么除了薪资和职位,你一定要从整体上俯瞰这个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比如这个公司所在的行业是蓬勃发展的行业还是正在萎缩的行业,它在国外和国内分别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有没有得到国家的扶持等。

 ?注意:能不能站在行业角度分析一个企业的前景,也是鉴定一个人有没有创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2

企业拥有稳定的架构吗

 如果该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频率很快,那么这个企业很可能习惯每隔一小段时间就改变业务方向,这时你被招进来做的事,有可能一段时间后就不复存在,届时你面临的可能是要么冷藏要么走人的命运。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稳定的架构呢,主要看以下3个方面:

 ?企业的规模和内部效率是否匹配

 有些企业虽然规模大、人员多,但内部不协调,推诿的事情经常发生,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效率低下,这是企业架构不稳定的最明显特征。

 ? 企业内部为了利于考核,是否分工清晰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部门职能清晰和权责到位来执行规范的个人、部门考核,那么它的架构其实很不稳定,为了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你在就职选择时要小心。

 ? 部门、岗位的设置能否与培养人才并提供给他们良好发展空间相结合

 一个架构稳定的企业在设立部门时,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让来到这个部门就职的小伙伴马上感受到“这里是个人发展的好平台”。假设一个单位为了照顾人情关系,设立好几处人情部门,那么显然就不是一个好去处。

3

这个title的职位在企业中受重视吗

 有时候,单个title看起来很炫目,但放在整个企业中,也可能微不足道。

 所以进入一家公司的某个岗位之前,你要了解这个岗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还是边缘业务,以及企业的重视度如何?(参考因素如资源的投入、外部舆论等),不要听到风就是雨,就算HR要帮你挂上“总经理”的美名,你也要先确保你不是光杆司令以及得到的也不是空职。

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小提醒


 那么在具体工作抉择中,这3方面判断标准孰轻孰重?

 这时你就要根据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想清楚这份工作在你的职业规划中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你希望这份工作的重点是帮你打造人脉,那么你就要更关注职位;

如果你希望这份工作的重点是帮你精进行业内专业技能,那么你就要更关注该行业的前景。

找到好工作的三个小窍门不断和猎头沟通

1

 如果你一直在和一位猎头接洽,但机会并没有青睐你,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就此结束和他的交流。只有和他们保持联系,他们才会一直把你放在心上,下次有别的机会就会直接来找你了。

 此外,如果他们有职位空缺但并不是你感兴趣的职位,你可以介绍你认识的,对此感兴趣且靠谱的人给他。

 由此,猎头公司会更加信任你,当下一个合适的职位空缺出现时,你就会是他们的第一人选。

2

打造展示平台,吸引猎头关注

 如果说简历吸引法太过常规的话,那么利用公共媒体,为自己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吸引猎头的好方法。

 你可以在呈现行业观点的微博下发表自己的看法、撰写侧重专业知识的博客以及加入豆瓣小组、行业内QQ群、微信群等并在这其中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刷存在感,吸引猎头注意。

3

互联网行业内求职有门道

 在互联网领域内求职的小伙伴,可以上拉勾、内推、v2ex这类互联网人才比较聚集的网站上去寻找求职机会。

 因为HR除了走猎头渠道之外还会通过专(mian)业(fei)的互联网社区进行人才寻觅。

小提醒

 优秀的大公司的namelist一般都掌握在猎头手中,对你接下来的工作置换很有帮助,小公司则不然。

所以你找新一份工作的时候除了看薪水高低,也要看公司规模和它在行业内的口碑,不要被一时的利益得失左右。

 ?实现终生职业目标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要想尽快完成,30岁左右的每一步都要尽力走好。


相关文档推荐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实践.PDF

1743586449 史树明 5.88MB 35页 积分6

2025中国AI Agent 营销市场发展潜力研究报告.PDF

1743585964  6.55MB 25页 积分5

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AI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2803952  2.8MB 29页 积分4

初始大模型 1.1 大语言模型发展历程.PDF

1741175045 赵鑫 2.3MB 18页 积分5

模型架构 2.1 语言模型发展历程.PDF

1741174957 李军毅 1.67MB 26页 积分5

2025年人工智能十大发展趋势.PDF

1740034526  0.97MB 13页 积分5

2024智算运维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0033222  1.71MB 30页 积分5

DeepSeek赋能职场.PDF

1739405448  4.45MB 33页 积分5

大规模强化学习技术原理与大模型技术发展研判.PDF

1738973514 刘知远 0.96MB 8页 积分5

大模型+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工作.PDF

1738713468 韩晓璐 7.14MB 24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