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港股上市公司安踏体育公布了2016年财报,其营业收入增加20%至133.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增加16.9%至23.9亿元人民币。
在接连超过国内行业龙头李宁、老牌运动品牌彪马之后,安踏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耐克和阿迪,可以说,快速发展的安踏,已经让耐克、阿迪这些国际品牌睡不着觉!
整整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背着600双鞋子到北京闯荡。那时候他天天跑到北京的各个商场,好话说尽,只为多卖几双鞋,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可以比肩耐克、阿迪的“中国鞋王”!
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自谋出路”,唯一与日后所从事的“体育产业”有点关系的经历是他父亲的制鞋作坊里正生产着“旅游鞋”(那时候还不叫运动鞋)。从小丁世忠就看着家里人把半手工做成的鞋以很低的价格作为OEM的订单,贴上耐克之类的商标,运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他家这样做,陈埭镇上许多家庭都将这样的订单看成发家致富的途径。大家都很满意这样安逸的状态。
1986年,16岁的丁世忠既没有资本,也没有经验,他唯一有的是无畏的勇气。他带着父亲资助的600双鞋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硬是以一个少年毫不妥协的执拗和聪明,让晋江鞋摆到了北京各大商场的柜台上,包括北京王府井商场。这个颇显丁世忠个性的励志故事从此一再被人提起。“最初就是考虑把晋江的鞋拿到外地去卖,那时正好赶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认为有一定的商业空间,于是,就这样走向了一个创业的道路。”
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到了首都,没门路也没资本,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丁世忠能做的,就是背着鞋天天往商场里面跑,见人就问要不要买鞋。问题是,一个17岁的少年,稚气未脱,还长着娃娃脸,凭什么让别人相信?
丁世忠别无他法,只能死缠烂打,一个月内天天往商场里跑,各种好话说尽,就差没给对方跪下来了,连着一个月,终于把其中一家商场的人打动了,对方同意让他试试,没想到第一天就卖掉了100双鞋!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丁世忠并不满足,光靠嘴皮子硬磨,不可能进入大商场,也不可能赚大钱。很快他就发现,拒绝他的商场,都是在一家叫做大康鞋城的地方进货的。他立刻想明白了——在批发市场有个柜台,远比背着鞋到处推销给人感觉可靠!
这是丁世忠第一次接触批发模式,自此之后,他就在大康鞋城租了个柜台,专门批发晋江鞋,窍门找准了,钱也就滚滚而来。丁世忠也没闲着,他把柜台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继续在北京“游荡”,想着如何把晋江鞋打入各大商场。
此时的丁世忠已经是个小老板了,他开始和各大商场商量试买,卖完结账,卖不完退款。凭借着“勤快嘴甜脸皮厚”的秘诀,不到两年时间,丁世忠就攻克了北京的大部分商场,甚至包括最难啃的王府井、西单等,销量很快就翻了几十倍。
做自己的品牌,做内销市场,做中国人能买得起的鞋
他的判断日后被证明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丁世忠身上所隐含的敢于冒险、爱好各种形式的创新——这种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令他即使在充满创业激情的晋江土壤上,也算独树一帜。但在当时,丁世忠的举措却令许多人不解——放着大笔的OEM单子不做,宁肯自己去建立全国的分销渠道,去创建一个默默无名的鞋子品牌,风险似乎太大了。事实上,等后来耐克等品牌撤走晋江,一下子失去“财神”的工厂主们这才恍然大悟,要么转眼间关门,要么开始学习丁世忠走上自有品牌之路。而此时,丁世忠已在路上。
1994年,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和父亲丁思忍创建了安踏公司。父子决定将自家的鞋厂和产品命名为“安踏”,蕴含着“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那时,丁世忠给公司设定了几个目标:第一阶段是做定单,第二阶段是做市场,第三阶段是打知名度。
勤奋、执行力,再加上打不死的精神,让安踏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并一举超越了李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龙头老大!2015年,安踏更是打破“百亿魔咒”,成为全行业第一家营收过百亿的中国企业!
面对这样的荣耀,丁世忠却并不满足,他说,百亿只是个开始,安踏的目标是在2020年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二”。
从销量上看,安踏于2015年已经卖出了4000万双鞋,门店数量也接近1万家,别说阿迪达斯,超过耐克也是指日可待。所以也有人惊呼,安踏会在未来成为“中国的耐克”。
然而,丁世忠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很早之前他就说过: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