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互联网平台:十个启示与十大关系
方军 腾讯研究院

1、现象:互联网平台的崛起

你的微信朋友圈在2016年8月可能曾被一张图刷屏,该图显示全球市值前五名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这个名单里第一次没有出现金融、石油、制造业巨头。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几家IT公司,如IBM、英特尔、戴尔等也不在前五了。

我们发现,2016年底,中国几家主要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逐渐进入前列,当时第10名是腾讯,第11名是阿里巴巴。

可以说,2016年第三季度可能是整个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的关键转折点——互联网平台在崛起。

我们再看中国互联网业。

中国互联网公司给经济和生活带来变化的方式,也主要是在产业里面加进了平台这个要素。

比如网络零售领域,互联网公司做的是用新的、效率更高的平台取代了过去旧的、效率比较低的平台。

比如在生活服务领域,像滴滴、美团、携程这样的公司是把原来分散的产业变成了由服务者、互联网平台和消费者组成的平台型产业格局。

在金融领域里面也是同样的情况,现在我们出门已经很少用现金了,小额支付时用微信、支付宝比较多,它们更便捷、方便,这些支付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能进一步助力线下消费和商业的智能化。

我们发现,平台,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人类第三种主要的协作和协同方式。第一种协作和协同的方式是市场,主要通过市场的交易来进行。第二种是企业。

1937年,经济学家科斯写了一篇论文,提出交易成本理论,他提出,企业这种组织机制的出现是因为,当企业内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一部分交易可能就转移到了企业内部。到2003年左右,双边市场平台的概念逐渐成型,从2010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又进一步扩充了市场中平台的种类。

互联网平台促进了信息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大规模社会网络协作,未来,互联网平台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的方式。

互联网平台是连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重要的桥梁。这些互联网平台,既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创办的,也可能是传统产业的公司转型而来的。

我们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

我们经历了两次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的象征是计算机,第二次信息革命是互联网。

现在,我们逐渐地看到,互联网平台可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连接起来,它可能成为下一波变革的象征。

2、界定:定义、分类、成长逻辑

(1)互联网平台特征:技术驱动+以人为核心

我们透过很多思想资源去观察与思考互联网平台,包括经济学的双边市场理论、市场设计研究,包括管理学的平台战略,包括平台的运营与治理等。

我们看到,互联网平台就是双边市场理论中的平台,它是市场的具像化。但是,互联网平台又与双边市场平台不同,它是技术驱动的,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的,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是基于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的,未来可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

互联网平台和双边市场平台的另一不同点是,过去的双边市场平台主要以交易为基础,但是现在互联网平台更多着眼在人,怎么服务好人。过去,IT公司只是在提供一种技术,但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服务人。这是互联网平台和之前的双边市场平台、和之前的IT公司的显著差别。

(2)互联网平台原型:21种原型

观察互联网平台的一个方式是寻找它们背后的原型,很多新出现的平台和公司可能是过去某一原型的变化,或几种原型的叠加。

腾讯研究院调研发现,现在主要有七大类、21种的互联网平台原型,未来还会有新的原型出现。

这张表里,有大家比较熟悉,像B2C、C2C等平台,也有可能不太熟悉的,比如核心组件类的平台。其实IT业最早说的平台,就是指Wintel(微软视窗+英特尔CPU),这个组合就是核心组件。现在看人工智能,它的一个可能性就是成为核心组件性质的平台。

关于互联网平台的一个争论是,平台是不是应该只做对接,像优步、Airbnb等平台那样?互联网公司自己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是不是就不是平台了?

对比Airbnb和中国经济型酒店这两种平台时,我们发现,一个平台是否直接提供商品和服务,并非决定了它是不是平台的根本条件。平台是否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介入程度多深,是由它所在的产业情况来决定的。

(3)平台成长逻辑:平台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产品

一个互联网平台的起点,都是满足用户的好产品,逐渐变成一个好平台,然后变成一个非常盈利的生意,最后变成了一个好的生态。很多人都想做平台,特别是想做交易平台。但是,如果这个平台开始并不是一个好产品,不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那么后面的一切可能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特别想强调,好平台,首先都是一个好产品。

3、观察:十个启示与十大关系

(1)十大启示

接下来,概述一下我们观察互联网平台得到的十大启示。

1.平台的起点是连接,互联网经济的引擎是平台。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是双边市场中的连接者、匹配者和市场设计者,将成为经济与生活中关键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

2.平台思维取代管道思维,未来的经济将是互联网平台化的。平台提供基础能力、制定参与规则、设计价格机制,与多边用户一起形成“市场”,并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共享共赢的生态。

3.互联网平台首先应是一个好产品。具有匹配者的属性与网络效应并不就足以成就一个平台。归根到底,不是好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不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不是具有服务精神、分享精神的好产品,就无法成长为成功的平台。

4.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它新创造的价值,平台创造价值应在获取价值之前。平台承担着分配价值的角色,只有让平台参与各方先获益,平台才能最终也成为赢家。这是平台商业模式与其他商业模式的关键差异。

5.不存在唯一完美的互联网平台模式。平台模式要匹配所处领域的特性与数字化程度。技术进展、产业特性、数字化程度共同催生平台,并推动它的持续迭代与演进。

6.“定价”依然对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成败非常重要。在互联网平台上需要全新的一整套定价结构,它的价格逻辑要复杂得多,有以货币定价、以时间定价、以社交货币定价等。

7.互联网平台的边界在开放与控制的权衡之中。平台是否强大、能否持久,在于它在开放和控制间的权衡。它开放或封闭的理由,应是赋能于参与者,而不能是控制、甚至掠夺参与者。

8.在平台时代,网络效应让互联网平台更强大,也让它更脆弱。正向网络效应让某个平台兴起,但用户迁移成本降低、新网络效应、新使用场景、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能让新平台快速取代旧平台,平台因而常如履薄冰。

9.互联网基础性平台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基础性平台往往承担多重角色,平台越大,对平台的中立性、公平性、道德性要求越高。

10.互联网平台连接一切的目的是赋能。平台的未来是以人为核心的赋能型平台,赋予每个人更大的空间。平台最终应该赋能于人、成就个体。

(2)十大关系

平台运营非常复杂,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这里列举了平台要处理的十个关系,包括平台与技术、平台与创新、平台与道德、平台与经济、平台与政府、平台与社会、平台与个人、平台与管道、平台与用户,以及平台与平台等。

平台要处理的这十个关系,可以归结到两点:数据与规则。

平台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数据可能是价值、资源,但数据也代表了一种责任。平台自身要受到外部规则的约束,它自己也通过规则的工具来运作平台和营造生态。

4、探讨:互联网平台设计与运营

最后我们探讨下互联网平台设计与运营中的几个要点。

首先,关于平台的架构模型。有人说,平台是最难做的一种商业模式,平台模式难在于,它要把非常多的模块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有效运行的实体。关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型,大家还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桑格特·乔德利的平台画布(Platform Canvas)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第二,杰出平台的评价标准。什么是好的平台?

一个优秀的平台有个铁三角标准:平台架构水平,平台运营水平、平台治理水平。在此之上,我们加上两个要素,形成一个初步识别杰出平台的标准,一是这个平台是否有好的愿景、并真的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是它是否营造了一个健康的生态,也就是平台所促成的生态健康程度。

以这五个筛选标准,我们发现,有一些平台远超出普通的平台,堪称杰出。比如:TCP/IP协议与HTTP协议;Linux操作系统、维基百科;Google搜索;苹果App Store;淘宝;微信公众平台等。

第三,平台的穿透性。

平台是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联网平台之间又是相互叠加的,互联网平台可以促进连接,也可能阻碍连接。一个平台是否阻断了消费者跟生产者之间的连接,它是否阻隔了其他的平台与消费者或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连接,是观察平台价值的关键视角。

比如经济学家戴维·埃文斯说,一个平台的商业价值,约等同于它消除的市场摩擦的总和。我们认为,互联网平台应该促进连接的,也就是它的设计应该是让信息、数据、交互是可以少摩擦、无摩擦地穿透的。

最后总结一下。

关于互联网平台,我们的看法是:第一,平台是双边市场平台,它的角色是连接者、匹配者与市场机制设计者。第二,互联网平台是技术驱动的,可能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第三,平台成长的逻辑起点是成为一个好产品。第四,在评价一个平台是否优秀时,它的架构水平、治理水平、运营水平这个铁三角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