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CEO:怎么赚爱美女生的钱?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网友

“早上敲钟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2000年我和文胜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时我还是一个喜欢上网的高二学生,而文胜回国不久,也刚开始接触网络。当时的我们,共同的兴趣都是互联网,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这个兴趣能影响这么多人。”

2016年12月15日美图上市那一天,吴欣鸿在一封名为《美图新起点》的信中回忆了过去8年的点滴。

对于吴欣鸿来说,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早期做域名交易,创办企业网站服务公司,到后来创办交友等各类网站,推出火星文引爆90后群体,吴欣鸿一直都在摸索着。

直到2008年,他才找到可以一直走下去的方向,那就是今天的美图公司。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美化照片注定是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刚需,围绕用户的这一痛点,吴欣鸿带领美图公司以美图秀秀为原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

在图片美化方面,吴欣鸿一直是想让用户用最简单的操作就能打造出一张最完美照片,并在不同的细分使用场景中不断深耕,挖掘用户需求。

主打产品如美图秀秀、女性自拍美化的美颜相机,凭借丰富功能和多样化滤镜广受女生青睐,成为必备的自拍软件;美拍则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成为迅速蹿红的短视频应用;早前推出的美图GIF让照片动起来,适合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去年推出的闪聊主打95后甚至00后的图片社交……

现如今,“美女”、“红毯”已经成为美图发布会上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家成立于2008年,正在“打造美丽生态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智能手机搭建“本地大脑”

美图发布最新一款美图M8拍照手机那天,恰巧锤子也发布了新机坚果Pro。那天晚上,一张会场对比图在朋友圈中被疯转,美图手机发布会的台下坐了满满当当的网红和美女,这与锤子发布会下一水的男性观众形成了巨大反差。在很多年轻女生的心目中,拥有一台美图手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事实上,智能硬件(主要是手机)为美图的收入做出了最大贡献。根据美图最新财报显示,智能硬件所得收益于2016年达到人民币14.739亿元,较2015年增长120.9%,占到总收益的93.4%。

财报还显示,智能硬件分部的毛利及毛利率自2015年的人民币1.252亿元及18.8%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币2.969亿元及20.1%,主要是由于年内所售智能手机数量增加所致。财报显示,2016年的已售智能手机数量为748,256台,2015年则为387,775台。

看起来,许多人都把美图商业化的希望寄托在智能手机上,并认为美图更像是一家“手机公司”,但吴欣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并不这么认为。

“做手机的初衷就是软件产品的自然延伸,通过以自拍为核心的美颜相机,我们发现大部分手机前置摄像头不够让人满意,于是萌生了做手机的想法”。

对美图来说,智能手机更像一个过渡载体。吴欣鸿告诉记者,希望美图能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的领域再往前迈一步。

在他看来,手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与软件产品相比有更加可靠的硬件支撑,比如未来可以在硬件层面搭载多层神经网络DSP(数字信号处理),能够在本地进行一些相对复杂的计算。

“我们称之为‘本地大脑’,未来还可以连接‘中央大脑’,通过云完成更复杂的计算。”

吴欣鸿强调,这对美图来说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虚拟形象,而这在市场上是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手机上面做的事一旦被验证了,就能很快移植到我们APP上,覆盖超过10亿人。”吴欣鸿告诉记者。

至于商业化,现在的美图还处在1.0阶段,广告、用户增值服务、电商、智能硬件是这个阶段商业化的关键点。而在未来,吴欣鸿希望更多能够通过AI来驱动。

如今,美图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例如在美妆相机上,用户可以在APP试妆后通过点击产品链接进行购买,不久的将来,美图在此基础上的商业化想象空间还会更大。

三个核心产品的平台化

同样是瞄准用户痛点和满足刚需,但想要凭借一款产品“打遍天下无敌手”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相比于此前魔漫相机、百度魔图等“火一把就死”的图像类应用,美图旗下产品成为了另类。

图片处理领域的技术沉淀、产品在细分领域的不断迭代和推新,再加上业务方面的拓展,已经围绕美图秀秀形成了一个产品矩阵,而这或许是美图在8年来始终备受关注的原因。

现在,美图已经围绕“美”推出了美图秀秀、美颜相机、BeautyPlus(美颜相机海外版)、潮自拍、美妆相机、美拍等一系列软件产品。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美图开始将精力聚焦在最核心的产品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以及海外的美妆相机几款产品身上。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美图正在逐渐抛开做工具产品的惯性,并希望将核心产品形成强关联,将品牌做强。

“做工具产品会想抓这个市场上的爆点,成为现象级的产品。但是来得快去得快,所以我们还是潜下心来去打磨最核心的几个产品。”吴欣鸿说。而对于其他软件产品来说,则是“该整合的整合”。

在吴欣鸿的考量中,未来其他产品将围绕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这三款能够平台化的产品来做:

比如美拍是短视频社区,那么在未来就有可能围绕美拍推出短视频滤镜,或者可剪辑视频的产品;男女用户比例均衡的美图秀秀,也能够从工具属性逐渐演变为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而至于美颜相机,则更多是一对一的服务。

把公司当成产品来做

对美图来说,2016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家从厦门起步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继腾讯之后港交所最重大的科技互联网IPO事件。

不仅仅是对公司,这对吴欣鸿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阶段:美图上市,意味着它迈向了一个更大平台。

同时在规模上,美图也已经从8年前的18人小团队扩展到现在超过1300人的规模。

“你没有办法按照之前的方式去管理公司,对我来说现在的挑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好的管理框架,我现在正在做的是把公司当作一个产品来做。”吴欣鸿告诉记者。

而从美图成立到上市前,吴欣鸿一直在做具体的产品,现在他已经从具体而琐碎的产品决策中跳出来,做一些战略层面的决策,同时把之前对产品的方法论运用在管理公司上。

例如美图秀秀、美拍要往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公司整体而言,形成一个品牌则十分重要。

而现在,产品和用户增长是吴欣鸿最为关心的事情,因为“这是一切商业化的基础,在用户良性增长的基础上,所有的运营、渠道、商业化才能有所支撑。”

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记者:手机业务现在对我们还挺重要的,因为它的收入现金流从规模上来看对我们贡献很大;另一方面其实你们肯定不希望大家把美图公司理解成为一个手机公司,中间其实很矛盾,您现在是怎么去判断,手机业务在整个公司的周期或者战略里面的地位和使命?

吴欣鸿:当然有思考,手机是我们未来人工智能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根基。我们以影像为核心的产品,人工智能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计算机视觉,已经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了。比如说特斯拉汽车用摄像头去判断路况,比如说安防设备,包括很多机器人也需要摄像头去看的。所以人工智能未来会有很大的一个爆发,我们会专注在计算机视觉里面去做这个AI。

手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因为它比APP有更牛的硬件支撑,APP毕竟是装在其他手机上,我们想做的一些事情可能做不到。我们自己做手机的话未来就可以在手机硬件层面搭载适合本地的多层神经网络的DSP,能在本地进行一些相对复杂的计算。相当于它自己就可以思考了,所以我们称之为“本地大脑”,未来还可以连接“中央大脑”,通过云去完成更复杂的计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手机上面做的事一旦被验证了,它能很快移植到我们APP上,能造福超过10亿人。

记者:你觉得AI以后在产品里面最有可能商业化层面落地的是什么?

吴欣鸿:说实话我个人不是很关注未来AI对商业化的帮助。其实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关注呢,是因为它是有一点噪声。如果一开始考虑太多东西就不纯粹,所以我先抛开商业化,想AI到底能够帮到大家什么。

我们做AI,专注在计算机视觉,未来我们希望去帮每一个用户建立他的虚拟形象,去管理他的颜值和皮肤,比如说搭配等等,这是可以做到的。

记者:我们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股价也经历了一些波动。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你怎么去平衡?我们需要展现出来商业化的能力,包括我们在互联网业务收入的增长,现在是怎么计划?

吴欣鸿:我们商业化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分为四块,分别是广告、用户增值服务、电商、智能硬件。广告方面,无非就是品牌广告销售、效果广告、集成DSP。用户增值服务,我们前期更多是落在美拍虚拟礼物的销售,比如说直播的礼物,未来可能有一些应用类购买,比如说购买一些新的滤镜,解锁某个效果是需要付费的。电商部分,未来会做两个定位比较有趣的电商产品。现在已经发布了,一个是美铺,一个是美图定制。但是目前发布的产品并不是我们真正理想中的形态,所以可能还需要打磨一段时间。智能硬件就不用说了,手机目前是占蛮大的一个收入比例。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基础的阶段。

如果说商业化的2.0,我们希望是以AI为驱动的,为什么我们要建立用户的虚拟形象呢?比如说知道他的长相,我们能够重构出一个虚拟的他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他随便拍一张自拍照,我能够生成他的证件照,其实我相当于把背景去掉,脸部重新打光了。他不笑很严肃,我也可以让他笑或者怎么样,通过计算机视觉重构一个人其实已经相对成熟了。

AR的东西我们现在也在做,也在研究。我们也可以给他换发型、试衣服、佩饰等等,这些是很天然地跟商业结合。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产品叫美妆相机,就可以有一个虚拟的试妆台,用户随便到哪边,背景很杂乱,光线很灰暗,表情可能一般般,我可以生成一张同样是用户本人,但是背景是这种在白色摄影棚,光线是很明亮的,正面有光,我重新调整脸部的肤色,让整个画面细节很饱满,表情很舒服,所有这些都是AI做起来的。在这个基础上他就可以去试一些不同品牌的产品。

记者:下一季度的增长你觉得是来自于国内增长还是海外市场?

吴欣鸿:应该说前期商业化的空间更多的是在国内,因为整体用户基数大,相对也比较成熟。海外可能还需要培育。

记者:如果单看用户增长的话,接下来的更大突破可能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国内对你们而言,是不是市场有一点相对饱和?

吴欣鸿:对我们来说,从用户数来说国内看起来是饱和了,但是从活跃度来说还没有饱和,我们的活跃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说美图现在跟微信的活跃度有巨大的差距,我们是不是能立一个标杆,分阶段去提升活跃度。

记者: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产品矩阵,不知道你有没有曾经想过产品太多了,哪些会成为主流的平台?

吴欣鸿:是的。我们之前也界定了公司的三款核心的产品,分别是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这三款产品都有平台化的机会。如果说就社区而言,应该是美图秀秀和美拍有社区的机会,美颜相机更多是一对一的服务。所以看起来我们有20几款产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逐渐聚焦在最核心的产品上面,当然还有一款美妆相机,这在海外很火,也是我们商业化比较好的试验田。应该说我们已经渐渐地抛开当时做工具产品的惯性,因为做工具产品会想抓这个市场上的爆点,成为现象级的产品。但是来得快去得快,所以不能老是抱有这样的希望,所以我们还是潜下心来去打磨最核心的几个产品。

记者:这对我们的精力也是挑战?

吴欣鸿:精力挑战非常大,大家对我们现在认知可能还是在一个之前的阶段,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办法马上扭转过来,只能逐步去调整。另外,从品牌来说肯定也不好,这样太散了。我们在去年提出一个美图的战略,希望把美图这个品牌做强,核心产品都能形成强关联。

记者:上市后,你对产品的理解还有公司的战略理解,有没有什么改变?

吴欣鸿:从产品层面没有变化,我不太会因为某些事情妥协的,产品就是以用户为核心,不会因为资本的意向做改变。我们有商业化、平台化的压力,但底气会足一些,毕竟公司账上的现金储备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不怎么烧钱,不是说完全不烧钱,相比很多公司来说不怎么烧钱,我们答应资本市场的,比如说在今年第四季度我们会实现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分部的盈亏平衡,也有信心能做到。

记者:上市之后你个人有什么变化吗?

吴欣鸿:压力大很多,我刚刚说的产品层面,产品完全是看用户不是看资本的,该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个人层面确实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记者:上市以后你对公司的管理层面有哪些新的理解,或者新的认识?

吴欣鸿:我觉得上市之后,因为迈向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你没有办法按照之前的方式去管理公司,对我来说现在的挑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好的管理框架,我现在正在做的是把公司当作一个产品来做。比如说美图秀秀未来要平台化,所以公司也是,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平台,让它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框架,能够很好地把我在产品上面的一些知识用进来。因为我是擅长做产品的人,但是我真的不太懂常规的管理公司的方式,这也是我找到一个我可能比较容易上手的方式,把公司当成产品来做,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平台,这个有挑战,但是我还蛮开心的。

记者:你在公司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哪一块?包括我们整个日常管理和你们其他的高管配合。

吴欣鸿:我现在在公司的精力,都是在全局的层面,我去年就逼着自己从琐碎的事情里跳出来,尽量不去做具体的决策,让我们同事去做决策。所以我就不断地去跟大家沟通整体的情况,每做一件事情就复盘,去看有哪些需要反省的,哪些做得挺好未来需要加强的,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做推演,不断地做偏整体的决策。因为从2008年到2016年我都是做具体的产品,现在就是把我之前对产品的方法论用在管理公司上面。

记者:蔡文胜会和你交流一些什么问题?

吴欣鸿:都是比较偏战略的,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战略频度高很多,以前不太谈战略的,就是具体做事,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战略层面的事情。


相关文档推荐

将战略落地重新定义目标驱动与执行.PDF

1744699850  4.68MB 78页 积分8

中国工业大模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4675664  3.02MB 30页 积分5

50个高阶DeepSeek提示词.PDF

1744675489  0.54MB 5页 积分4

提示词prompt及应用.PDF

1744675378  1.09MB 24页 积分5

提示词编写宝典.PDF

1744631392  0.63MB 41页 积分5

如何写好提示词.PDF

1744614971 李继刚 4.55MB 108页 积分8

AI案例精选.PDF

1744613279  1.95MB 87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