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细节做到极致,全世界都会买单

来源:经理人分享 作者:邦小二

日均登录用户超过350万,月活跃用户超千万,注册用户4200万,上传照片数超15亿。天使轮由创新工场投资,A轮顺为资本领投,B轮就获得复星集团数千万美元投资。

这些成绩源自一个家庭育儿平台亲宝宝。它的创始人不是一个妈妈或是预备妈妈,而是一个做了14年手机消费电子的工程师。

选择跨领域做亲子行业,源自亲宝宝创始人冯培华的一段亲身经历。他的女儿2岁以前在奶奶家长大。尽管每个月都会回老家看望女儿,但是他没有完全参与到女儿的成长。女儿上幼儿园以后,因为工作忙碌,冯培华经常出国出差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女儿。“回想过去,觉得女儿突然就长大了,中间的过程体会非常少”冯培华说。

而这样的情况,其实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类似。因为这样的体会,冯培华思考如何让一个分散的家庭都能见证、参与宝宝的成长。

因此,离开工作了14年的为全球数十亿的硬件产品提供服务的虹软中国,冯培华和两个合伙人踏入母婴行业,在杭州郊区的一间单元房里研究起了亲子APP亲宝宝。

4年时间,0到4000万用户

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总有一些刷屏晒娃的朋友,你对他们是又爱又恨。而作为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也在担心朋友圈刷屏的影响,又需要一个能够一直记录宝贝成长的平台,私密而又便于分享。亲宝宝就在解决这样的问题。

2013年1月,亲宝宝正式上线,上线半年突破30万用户,一年后100万。至此,亲宝宝用户半年的时间翻倍叠加,2016年2000万,今年年初用户数突破4000万。

4年时间,从0到4000万用户的增长,16年12月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对于这样翻倍的成长速度冯培华说:“初期的时候,我们在获取用户上,都没有怎么花过钱,靠口碑起家走到今天。”

亲宝宝的第一批用户,来自自然流量、种子用户、和口碑传播。公司成立初期没有预算,也没有人做相应的推广。靠的是从用户角度的需求认真打磨产品。

与普通的云服务相比,亲宝宝在考虑怎么样把亲友更方便地邀请进来,怎么样能把孩子的成长经历排的更好。亲宝宝会根据孩子成长过程拍照的日期排序,而不是根据放进来的时间进行排序,有孩子的大事记记录孩子重要的时刻,还有模块方便妈妈做日记。为了保证家人的私密性,亲宝宝采用邀请机制,必须通过邀请才能看到空间中分享的照片或动态。

因为看重产品的交互和体验,每一条用户反馈的问题,冯培华不止看,还会亲自回复。

一个每天关注用户反馈的CEO

与其他APP产品不同的是,冯培华特地把“意见反馈”这个交互按钮设计在APP非常显眼的位置。

冯培华对记者说:“可以这么说,在公司30个人左右的时候,意见反馈都是我亲自回复的。”

现在亲宝宝有专门的客服团队来处理这些意见信息。还会有核心用户群,定期做交流和调研。冯培华还是会坚持每天看这些反馈,把核心意见发给团队做修改处理。

对反馈意见的重视推动了产品的发展,不止是帮助亲宝宝更新迭代,还衍生出了新的内容。

做产品,要百分百对用户负责

亲宝宝的APP在多个版本迭代之后,就有用户开始提问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增多,让冯培华意识到除了记录、还需要育儿的知识体系。

冯培华说:“我的思想很简单,不懂的话,就要找很专业的人来做,不能在网上随便扒一些文章。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对用户负责。”

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觉得好用?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核心上。

“育儿是很细的过程,这个妈妈怀孕、生孩子、孩子0岁、12个月、2岁、3岁,每一个过程,家长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刚开始需要的是奶粉、尿不湿,后面需要的是幼儿智力的发展等内容。”冯培华说。

亲宝宝成立了专业的智慧育儿部门。专业的团队来研究用户在哪些阶段需要哪些点,同时也会找外部的专家一起合作完善内容。亲宝宝的育儿内容包括疾病方向、智力发展、情感发展、教育、心理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专业的人来做,他们可能是某个领域的研究生、或者是医生、妇产科有相关经验的人。

专业的PGC内容,通过大数据的计算,会在恰当的时间点,让用户收到他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育儿知识这个需求,要做这件事情,是用户告诉我们的。每一个时间点都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想,在设计的时候,假设自己是这样的一个用户,这个用户会不会来使用,会不会理解你在为他提供什么。”冯培华说。

冯培华把这样的原则带到亲宝宝。在做亲宝宝的时候,产品设计就是面向家庭提供服务,所以要考虑50-60岁中年人,70-80岁的老人,城市里做白领的和农村的父母们是否都能快速上手使用。要做出让这些不同的画像的人都能接受的方案,爸爸也能接受,妈妈也能接受,就要站在每一个类型的用户的角度,设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增加一个设计,还是隐藏一个设计都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带动整个家庭的联系,而又不仅仅是母婴

与其他母婴产品不同是,亲宝宝从未将产品局限在母婴这个关系中。“育儿不仅仅是妈妈的事,我们想通过让家人通过共同关爱孩子成长,提升整个家庭,亲友之间的交流联结。”

产品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在亲宝宝的用户里,妈妈只占到了40%,其他用户是爸爸(30%)、亲友(15%)、还有15%则是老人。爸爸和祖辈也都积极的参与到记录、分享孩子成长点滴,学习交流育儿知识。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母婴类产品,绝大多数的用户构成就是妈妈。

正是因为家庭式的设计理念,让亲宝宝成为了家庭关系的纽带。而你在这里使用的时间越长,家庭成员越多,黏性也越强,转移的成本也就越高。

亲宝宝就有这样的用户:职场妈妈天天嘱咐帮忙带孩子的奶奶更新照片;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会催促爸爸妈妈上传宝宝新状态;子女移民,80岁的老人一样每天可以使用亲宝宝看孙子的变化。分隔3地的一家人通过亲宝宝也能很好的关爱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中国主流家庭现在基本都是4+2+1或者4+2+2的构成,出于各种原因,像是爸妈双职工,祖辈帮忙带孩子,或者子女在外地打拼,祖辈平时接触不到孙辈的现象很普遍。中国现在的家庭其实有很多,对于那些没有办法待在一起的家庭,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全家人可以关爱孩子一起成长。”冯培华表示。

把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全世界都会买单

从程序员-架构设计师-产品经理-管团队-帮老板制定整个计划,长达14年的虹软职业生涯中,冯培华学到的是把产品做深的理念,把一些看上去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做到极致。

“亲宝宝一开始也没有想做到一个巨大、通用的工具,就是切到亲子照片记录的这个点,把这个点做透。从点开始做,先把核心需求拿给用户。我们刚开始做亲宝宝时,只有四个人,做了很小一个功能集合,就给用户了,数据不错,再慢慢开始进化。”冯培华说。

先把孩子的记录和家庭分享的这事情做透做深,然后,通过亲子记录这个高频使用需求切近整个家庭,后面再挖掘不同的家庭用户,以及家庭间的需求,把用户的需求跟能够满足需求的资源对接,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记录到育儿,再到现在的电商,亲宝宝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产品的细致追求。未来亲宝宝还会一直加强优化产品,希望构建一个更强的品牌,能够构架一个满足年轻家庭的消费的小型的生态环境,满足用户的要求。

现在冯培华每隔一两周会把所有的优秀的产品理一遍,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么设计的背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然,我们很反对直接学竞争对手的产品。核心的问题是,不能老盯着竞争对手,盯着盯着你就会和他一样,这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

在产品上面,在恰当的时间点出现在用户面前,需要很深的学问。亲宝宝永远都在想,怎么能优化得更好一点。对于产品,冯培华依旧坚持以小见大:“把一个点做透了,全世界都会买单。无论是多大的公司,多了不起的公司都会佩服你。”


相关文档推荐

AI图景解码50关键词.PDF

1744105719  5.55MB 60页 积分5

建立AI思维赢在AI时代.PDF

1744104961 傅盛 9.02MB 85页 积分10

团队AI助手设计初探.PDF

1744103950 高江妹 2.57MB 30页 积分6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PDF

1744103920  2.15MB 43页 积分5

2025年中国AI Agent 行业研究报告二.PDF

1744103889  4.56MB 41页 积分5

勒索软件流行态势报告.PDF

1744103818  9.49MB 100页 积分6

2024年全球AI行业应用趋势年度报告.PDF

1744103781  2.1MB 38页 积分5

企业软件与AI原生应用.PDF

1744103648 黄斌 5.3MB 43页 积分6

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软件开发.PDF

1744103599 黄非 5.11MB 40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