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2016年,苹果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各方面表现都力压群雄:收入最高(2330亿美元)、利润最高(530亿美元)、资产最多(2390亿美元)、市值最高(5860亿美元)。《福布斯》杂志连续六年将苹果评为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公司(2016年高达1541亿美元),远远超过排在其后的谷歌(825亿美元)和微软(752亿美元)。
众所周知,苹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简单优雅的设计理念。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多元文化经历:乔布斯1972年从大学辍学后,踏上了七个月的印度之旅;他也曾数次游历日本,领略当地风俗文化。据说,MacBook Air和iPad水平如镜的屏幕设计就是乔布斯从京都金阁寺的湖面获得的灵感。在美国成立苹果公司之后,乔布斯仍不停地涉猎各国文化。他与日本禅修大师乙川弘文交往甚密,即使再忙也会试着抽出时间与大师见面,且每隔几个月就一同出去修行。日本禅学(Zen)讲究“简单”和“趋于直接”,而乔布斯正是将禅学中的“极简”哲学融入到了苹果产品的设计开发之中,引领了当代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潮流。
创造力——企业成功的关键
创造力(creativity),即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想法的能力,被认为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当创造力、劳动力、资本三者结合为一体时,创新(innovation)才成为可能。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环境中,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得以生存、发展。
而同样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驱动力。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认为,与其它类型的经济活动相比,创业精神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非正统思维、独创性和想象力”。
虽然创造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管理层往往并不清楚如何提升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创造力。在麦肯锡对全球1400多位企业领导者的调查中,超过70%的领导者将创新列为企业发展应当优先考虑的前三项因素之一,然而65%的领导者表示他们缺乏激发员工创造力的自信与手段。
对此,本文将结合我们研究团队的几项相关研究成果,来详细介绍多元文化经历(multicultural experiences)对创造力的影响。
深度国外经历有助于激发创造力
多元文化经历对创造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文化学习(cultural learning)可以有效提升一个人的认知弹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和认知复杂性(cognitive complexity)。当一个人长期生活于某一特定文化环境时,其创造力通常会被这一文化的日常环境所限制。相反,当某人接触新的文化时,其惯性思维则可能会被打破或重塑。
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度分析世界270个时尚品牌(如Chanel)11年的数据发现,创意总监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能够显著地预测其时尚品牌的创新指数。具体而言,创意总监在国外工作的总时间越长,其时尚品牌的创新指数也就越高;但创意总监所工作过的国家数量与其时尚品牌的创新指数则几乎无关。
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外经历都对创造力有益:国外经历的深度而非广度才是提升创造力的关键。
当一个人在国外长期留学和工作时,他可以领悟到与自己本国文化大相径庭的思维与价值观。这些新鲜的元素就是乔布斯所说的“点”。如果美国的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的创意师们没有深入了解中国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就不会有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的创新产品。
当一个人长时间在国外生活时,他则有更多的机会及动力来深度学习异国文化(cultural learning)、适应异国文化(cultural adaptation),其创造力才更有可能逐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只要出国深造就一定对创造力有益处。同在异国他乡留学或工作的人,有些人的创造力有所提升,有些人的却没有改变。这是因为,有些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却不愿跨越本国文化的舒适区。无论生活、学习、工作,都愿意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老乡”交往,没有动力和决心去了解和适应异国文化。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源和机会出国深造。那么,他们有什么其它途径可以获得多元文化经历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呢?
亲密的跨文化社会关系有助于激发创造力
正如深度的国外生活经历有助于提升创造力一样,亲密的跨文化社会关系也对创造力大有裨益。
轶事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都告诉我们,与其它非家庭的社会关系(例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相比,友谊和爱情是两种较为亲密的人际关系。
在一段友谊中,朋友通常会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完整的个体来对待,而非仅仅是某种工作角色的扮演者。亲密的朋友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彼此,在更深的层次上交流个人想法,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挚友的思想与价值会渗透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2226名来自96个不同国家的被派往美国工作的员工。这些员工回国后,报告了他们与美国朋友的友谊持续状况,以及回国后工作内外的各项情况。一系列的统计分析发现:一个人回国后与美国朋友的交往越密切,越有可能自立门户创业(entrepreneurship)。具体来说,密切度增加1个单位,创业的对数几率就显著增加0.11。同样,一个人回国后与美国朋友的交往越密切,也越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workplace innovation)。
和亲密的友谊类似,恋爱关系是人类最亲密的社会关系之一。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组成,而这些成分恰恰可以使我们深刻了解对方的思维和人格,并将其纳入自我概念的构建与扩张之中(self-expansion)。
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统计方法控制了学生入学时创造力测试的表现及其它相关变量后(如年龄、性别、成绩、文化态度、性格等),相比于在十个月中没有跨文化恋爱经历的学生,那些有过跨文化恋爱经历的学生毕业时在这三个创造力测验上都表现得更加出色。
此外,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系统地比较了:
(1)跨文化恋爱经历的总时长;
(2)跨文化恋爱经历的数量;
(3)本国文化恋爱经历的总时长;
(4)本国文化恋爱经历的数量。
研究发现,只有(1)显著地预测了一个人的创造力。换句话说,即使是跨文化恋爱,如果一个人只是朝三暮四地不停更换对象,他的创造力并不会有所提升,因为重要的是跨文化恋爱的经历是否深刻。随着跨文化亲密关系的深入,双方会渗入彼此的社会网络(如对方的朋友及家人),从而进一步增加文化学习和激发创造力。
对个人的启示:侧重跨文化关系的深度而非广度
虽然跨文化的友谊与恋情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产生矛盾与冲突,但是我们不应回避它们,因为这些文化差异恰好是文化学习(culturallearning)以及提升创造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主动寻求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共事、交流的机会。在积极建立跨文化关系的同时,我们应侧重于跨文化关系的深度,而非广度。如果只是停留在和外国友人说“Hi”这种肤浅的程度,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而尚未有机会出国生活的人,在国内仍可以通过文化交流的活动建立有意义的跨文化关系。当年马云在西湖边创办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吸引了各路中外友人,而如今这样的机会就更多了。
对企业的启示:营造多文化工作环境
一个企业如果希望更大程度地提升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为他们营造一个多文化的工作环境。多文化工作环境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
1、招聘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
在招聘政策上,鼓励员工文化背景的多样性,适当增加外国员工的数量,为本国员工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为员工创造跨文化工作环境的同时,公司还应鼓励员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建立深厚的友谊。宣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益处,减少员工对异文化的偏见,促进信任。工作之中,特别是在需要多位员工团队合作的项目中,负责人可以特意地安排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协同合作。工作之余,公司也可以考虑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举办“我的城市/家乡”文化日,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分享自己的文化习俗、奇闻轶事。
2、设置全球交换项目
跨国公司可以选择战略性地设置世界范围内的交换项目,并为员工提供培训及其它后勤资源支持。
比如,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工作出色的员工可以选择到其它国家任职9到24个月,甚至永久地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办公室工作。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些交换项目可以让员工收获国际化的技能,领悟新的文化,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再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韩国三星公司每年都挑选出几百位年轻有为的员工出国深造,并在出国前为他们提供12个星期的语言培训。在出国的这一年中,前半年员工不需要开展任何工作,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并通过游历和交友建立当地的社交网络,而后半年员工则自主选择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