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自卑”的本质其实是自我估值出现了偏差,远低于我们的实际价值。
我们给自己定价,一般有下面两种方式——
而自卑的产生,往往来自他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或是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分数成果。
那时的我之所以自卑,就是因为创业项目失败给我传递了一个信息:“你高估自己了,你不值这个价。”所以在那之后,我倾向于降低对自己的估值。
不过,自卑情绪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卑只是让你趋利避害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帮你——
个体心理学之父 Alfred Adler 甚至写道: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自卑情绪产生了哪些问题?
虽可以帮我们趋利避害,但过度自卑也会让我们产生两个问题——
要么是避害过了度,我们不愿意给自己估值了;要么是趋利过了度,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追求高估值。
反应1:回避自我估值
如果陷入“过度避害”情绪,我们会开始拒绝跟社会接触,变得孤僻,因为我们想避免他人对我们有评价;我们也会开始拒绝尝试新事物,甚至陷入怠工情绪,因为我们想避免所有产生分数成果的事情。
过往自卑情绪作为避害机制可以保命,但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社会的冒险虽然也有成本,但并不致命,因而我们原先帮我们保命的风险偏好已不大适用于现代社会了。
这种避害过度的心理会让我们高估了风险、低估了自己能力,让我们丧失机会。
一件事情成功率只有 10%,但你没试过就say no,你的成功率就是 0% 啊。
反应2:追求更高估值
“过度趋利”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知不足而奋进,这似乎没有什么坏处。然而实际情况却是——
当时陷入“过度趋利”情绪的我,想的不是如何提高自我价值,而是如何提高彼时的伴侣对我的估值。我会希望对方匀多点时间陪我,用她对我的需求来证明我的价值。
然而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能抬高的只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有人会觉得“工作狂”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名利双收啊。
然而,“工作狂”的本质其实是你单一化了自身价值。
你觉得你的所有价值都在工作上,离开了工作你就无法证明自己(当然也有人会把价值寄托在其他方面,比如照顾小孩、比如恋爱结婚)。
这种自我价值单一化让你的估值体系变得脆弱,只要工作上有少许不如意,你便会陷入抑郁,你也很难从生活的其他方面获得快乐。
如何摆脱自卑情绪?
那么,我们如何摆脱这种自卑情绪呢?
你可以从下面 4 种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症下药。
方法1:调高风险偏好
把控自卑情绪的风险偏好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把这个偏好稍微调高一些。
我的做法是,每当遇到一件有风险的挑战时,先不急于say no,而是先问自己:“在最最最坏的情况下,这件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倾家荡产?众叛亲离?一般的有风险的挑战也不至于会有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失败了有点小丢脸,可能是损失了一点投资本金。
想清楚结果后,紧接着问自己一个终极问题:“So what?”
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挑战并没有那么可怕。
蔡崇信在加入刚创立的阿里巴巴前年薪 70 万美元,很多人都很好奇,是什么让他愿意放弃原来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呢?
他在一次跟耶鲁法学院学生的对话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也是耶鲁法学院毕业的,这个学位是这世上少见的珍宝,在政府和商业世界里都很稀缺。换句话说,我们去冒险,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下行风险很小,上行收益可能很大。说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对于蔡崇信而言,最最最坏的情况就是损失半年工资和时间,但是潜在收益却是巨大的,那为何不去做呢?
当然我也不是劝说你凡是风险都要去冒(毕竟要考虑到性价比),而是每次决策时,你都可以把自己的底线稍微下拉一点点,踏出舒适圈去承受风险。
方法2:肯定自身能力
前段时间跟老友简七聊到恐怖片话题,简七提到了她的一个朋友 G,面对恐怖片时特别淡定,每当恐怖画面出现时甚至会整个人凑到屏幕跟前。
有次简七问 G 为什么胆子可以那么大。
G 说:“我会在一边看片时一边想象自己是主角,想象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如何逃出升天,你不觉得这样很好玩吗?”
不少女生(当然也有男生)看恐怖片都会用双手半捂着脸,每当有恐怖镜头出现时就会马上捂住眼睛。这是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都会觉得坏蛋或鬼怪是不可战胜的。
而 G 的心态则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Can-do attitude”(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当时听完这个故事后我马上想到的是某金融集团的创始人 M 先生。M 先生 60 多岁了,却拥有极其开放的头脑。因为以前做咨询工作的缘故,有幸跟 M 先生开过几次会。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讨论金融创新方案时,M 先生说:“你们在想 ideas 时,尽量发挥想象力,不用顾虑现有技术条件和监管条件,这些是我该去解决的问题。”
我由此也明白了为什么 M 先生的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可以说是所有传统金融机构里头最最领先的。
要锻炼“Can-do attitude”、肯定自身能力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是从很喜欢的一本理财教育书籍《小狗钱钱》里头学到的:
准备一个本子,给它取名“成功日记”,把你做过的所有成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录进去。你最好每天都做这件事,每次至少写 5 条你的个人成果,大小事都可以。
我曾坚持过一段时间,特别受用。
方法3:提高自身价值
前面说了,通过讨好、强迫他人来获得正面评价,其实你抬高的只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而如果你专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价值,他人评价或分数成果等外部反馈都会变好,你自然就会越来越自信。
就像卖东西,当你的产品服务还不够好时,你要做的并不是强买强卖,而是专心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让它值那个价。
方法4:丰富估值方式
你可以丰富估值维度。除了外貌,我的工作能力是不是也值得被肯定?
你也可以丰富估值人群。除了爸妈的认可,朋友的认可是不是也可以反应我的自我价值?
但我最最推荐给你的,是探索除了“他人评价”和“分数成果”外的第三种估值方法——自我认知。
之所以通过“他人评价”或“分数成果”来作为自我估值的主要手段,通常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才会用世俗的标准化路径来要求自己。
最后就算你通过努力拼搏名利双收,你也只是沦为“优秀的平庸”,并没有真的感到快乐。
以前还在做咨询时,有一次领导请项目组和俩客户去一个很高大上的意大利餐厅吃饭。客户是有点 geek 的工程师,为人特别实诚。
他们在点餐时展示了他们最最纯粹的好奇心:什么是 sparkling water(气泡水)?意大利的面包要沾着醋吃?
然后我就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我肯定是装得我不是第一次到意大利餐厅的啊!少问显得我很蠢的问题,然后应该会默默地观察其他同事都点了什么餐桌礼仪是什么。
那两个客户之所以会不介意别人的眼光(这种眼光当然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技术。
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挖掘,你可以更深层次地认知自身价值,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知道自己希望在哪些方面创造价值。
最后照旧来个图表总结一下好了: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