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TCL,但很多人不一定了解 TCL。不过,不变的一点是,这家老牌家电企业仍然坚守制造业。董事长李东生在这个位置已有 20 年,60 岁的他仍奋斗在一线,践行着实业之梦。这位希望成为中国松下幸之助的男人,他说,60 岁要像 30 岁一样活。
坚守实业:挺起民族的脊梁
TCL 对 70 后、80 后而言,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少家庭购买的第一台彩电是国产品牌 TCL。
创立于 1981 年的 TCL,今年已经 37 岁了。它最早从事录音磁带的生产制造,后来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
TCL 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 60 岁了,担任 TCL 董事长已有 20 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位温和儒雅,同时又不失强势的领导者。相比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同行纷纷隐退,李东生仍然活跃在一线,践行着他的实业之梦。
担任 TCL 通讯总经理那一年,李东生才 28 岁,当时他的目标是把 TCL 做成一个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现在,李东生的目标是把 TCL 做成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改革难上加难,TCL 这家老牌家电企业,未来的机会何在?
按照 TCL 的版图,将继续把终端产品、半导体显示和互联网服务作为三大支点。
彩电仍是 TCL 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 年 TCL 投资 200 多亿元建立华星光电,主要从事液晶面板生产,当时曾被普遍质疑,但李东生一直坚信面板会成为包括彩电在内的显示产品的核心器械。如今随着电视大屏化、手机全面屏时代的来临,TCL 开始发挥垂直一体化优势。现在华星光电是 TCL 最大的“现金奶牛”。
半导体领域,TCL 也在默默发力。按照李东生的话来说,半导体产业,TCL 的绝大部分指标都超越三星,效率和利润率是行业最高的。如果 TCL 与三星一样,投入相同的资源,TCL 的盈利能力将是行业第一。
当然,作为曾经国产手机的王者,TCL 避不开的话题是手机业务的失利。不少人认为 TCL 应该剥离移动通讯业务,但李东生不愿放弃,“移动通讯终端业务是 TCL 不可缺少的战略支柱,我们过去没有做好,去年业绩非常糟糕,但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客观讲,去年通讯行业确实很严峻,不少竞争者被淘汰出局,我相信 2018 年这种事情仍会继续发生,但是 TCL 一定会继续在这个市场存在,相信未来 TCL 移动通讯一定能寻找机会、重新建立我们的优势。
国际化征程:攘外、安内
TCL 是家电企业中,国际化的先行者。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面对海外品牌的虎视眈眈,李东生开始了一场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冒险:相继收购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欧洲老牌巨头汤姆逊的电视、DVD 业务,又并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他“攘内”又“攻外”,希望拿到国外的先进技术。
那是 TCL 最辉煌的时候。一系列的闪电国际并购,让 TCL 和李东生变成了那几年财经新闻持续的焦点。李东生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获评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被《时代》周刊和 CNN 评价为 “25 名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之一…
然而,国际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并购几家巨型企业带来的麻烦比想象的还大,持续的亏损让 TCL 元气大伤,半年时间李东生消瘦了 20 斤。
李东生的性格是不服输的,TCL 没有坐以待毙。正如讲述 TCL 及李东生成长历史的畅销书《鹰的重生》中写道:“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 天漫长的蜕变。”TCL 栽了个跟头,又爬起来了。
并且,这 10 来年,尽管 TCL 的主营业务兜兜转转,高管团队也换了一轮又一轮,它的国际化并未戛然而止。
更让人欣喜的是,十年间,形势又变了。不同于过去,TCL 海外并购被称作敢死队,现在每家企业都在酝酿国际化,不谈国际化就不配称作大企业。
TCL 已从中尝到甜头。2016 年,TCL 是为数不多的在逆境中保持销量高增长的企业。
之后的 2017 年,纵观中国彩电市场,行业遭遇 10% 负增长,TCL 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重要原因是来自海外市场的支撑。尤其是在北美,2017 年,TCL 北美的电视销量从 2016 年的 175 万台增加至 400 万台,进入全渠道,并且“2018 年仍有信心保持强劲增长”。
尽管北美高端彩电市场仍被三星等牢牢霸占,TCL 占的份额很小,但北美的表现给了 TCL 希望,毕竟,这是一个消费市场成熟、竞争激烈的市场,成绩来之不易。
李东生对新浪财经说,平时他很少给下面增加预算,但是北美地区他建议增加预算,增加品牌和市场建设的投入。
“下面人问我,利润达不到怎么办?我说,看你怎么做。投入下去意味着品牌价值就会提高,你把价格往上拉高,那你投入的钱就收回来了。我们一定要去缩小与索尼、三星的差距。”这是李东生的心里话。
当然,北美的崛起,并不意味着 TCL 国际化畅通无阻。让李东生忧心的是,欧洲市场依然不及预期。但他认为,中东和非洲、俄罗斯市场未来还有很大潜力,还有印度市场,这些都是未来的机会。
作为国际化的先进代表,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曾评价,中国如果有全球化的企业,今天不会超过 5 家,可能 3 家都没有。他认为,在海外有生意,不等于是全球化的生意,国际化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而全球化是以全球的视野看问题。
当年的挫败感犹在心头,但李东生面对这种评论显得十分坦然:“其实谁也没有真正说实现了国际化,大家都是在路上。”
男人 60,像 30 一样活
60 岁的领导者,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寻找接班人。
李东生是否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去年,他刚刚辞任了 TCL 多媒体董事长及执行董事的职位。
李东生这样回答:企业一代一代传承,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企业年轻一代比上一代做得更好,这也是一个规律,所以企业家迟早要交班的。经营责任这一块,他更是希望尽早找到接班人。
为什么李东生现在还没有交班的打算?主要有这几点考虑:实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不一样,它需要各方面包括能力的积累,核心能力并不是短时间能积累起来的,不像新兴技术领域,一旦有一个大的突破可能就颠覆这个产业,20 多岁的年轻人可以把积累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打败,但在实业这个领域,不太可能。
因此,李东生现在花时间最多的不是怎么做产品、怎么做工业制造,而是学习在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年轻的同事一起去学习、适应这些变化,并不断寻找培养能胜任这方面工作的年轻一代。”
“我在企业还会继续干下去,但在不是很长的将来,我会把企业经营、管理责任完全交给年轻人。”他说。
那时候,李东生准备干什么呢?李东生说,干了这么多年企业,他本人拥有很多人脉资源,到时就帮忙协调合作伙伴,给企业站站台。
60 岁的年纪,做男人难,还是做商人难?
李东生觉得,二者都不难。因为他把 60 岁看作是 30 公岁,“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 60 岁,我的心态还是很年轻。”
“60 岁的我们要用 30 岁的心态继续努力做事情。”他笑着说:“一定要有一个年轻的心态,一定要证明我们还行。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培养新的能力、培养年轻的一代,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你全力以赴,也给他们做一个榜样。”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