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是踩对节奏点的商业

来源:36氪 作者:刘国华

一个小和尚刚出家不久,夜读佛经的时候,声音带着哭腔,师父一听就知道他用功用的太过头了。于是,师父把他叫过来问:“你出家之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小和尚说:“弹琴的。” 佛问:“琴弦太紧的话会怎么样?”答曰:“会断掉。”佛问:“琴弦不松不紧的话会怎么样?”答曰:“那样每个音的声音都会很悦耳。” 佛说:“你们学道也是这样的。如果节奏掌握的很好,学习效率就会很高;用功太过头,身体就会吃不消;身体痛苦就会影响心情,心烦意乱就会打退堂鼓,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

这是《佛经》中的一则关于节奏的小故事。学习如此,商业其实也是如此。

尽管社会环境变动得越来越快,商业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一味追求别人的节奏,就很可能让企业迷失自我,陷入泥沼。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是踩对节奏点的商业。

1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岛上,有一座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最高的主楼高259米。该建筑群从曼哈顿的48街到51街,从第5大道到第7大道,占了三个横向和纵向街区,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该建筑群的设计者胡德,也是纽约“帝国大厦”的设计者。

这个建筑群叫洛克菲勒中心,建成于1939年,这一年刚好是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诞辰100周年。尽管洛克菲勒活到了98岁,建立起了美国最为强大的商业帝国,但遗憾没有看到洛克菲勒中心落成的样子。


洛克菲勒在14岁那年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长大后要成为亿万富翁,二是活到百岁。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十亿级的富翁,远超当初设定的目标。个人财富就所占GDP比重而言,美国至今没有人超过洛克菲勒。

年轻时,洛克菲勒由于拼得太狠,把身体拖垮了。医生告诉他最乐观的估计,也活不过48岁。一天,公司需要派人去非洲考察,洛克菲勒决定亲自去。正是这次非洲之旅,改变了他的下半生。

在非洲考察的路上,他们的车意外陷入了泥坑。洛克菲勒和当地的导游去寻找帮助,走进了附近的一个村庄,发现那里的人都在休息。洛克菲勒表示,只要能帮他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没想到,村庄的人拒绝了。导游告诉洛克菲勒,当地人认为当时是冬天,所以不要挣这笔钱。

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挣钱有什么关系。导游解释说,这里的人非常信仰大自然的规律,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那么人也应该是这样。到了冬天,人们就应该不再出去干活,而是享受闲逸的生活。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不会成为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勤奋,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当地居民也鄙夷地看了看洛克菲勒,说他为了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人生的机会。他们还警告洛克菲勒,如果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次非洲之行,让洛克菲勒深受震撼,之后他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开始信奉自然的节奏。有人据此命名了“四季理论”,意思是生活也好,商业也罢,都有自己的节奏,需要遵从什么时点做什么事的规则。

后来,洛克菲勒把自己对于一年四季的感受郑重地传给了后代。从洛克菲勒算起,这个美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家族已经繁盛了六代,到现在依然如日中天。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缩影,并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很多人对洛克菲勒家族在“取”与“舍”之间的节奏把握,十分佩服。洛克菲勒家族虽富可敌国,但也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慈善家族。老洛克菲勒过世时,把财产的95%捐给了社会。

2

从进化来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社会遵从节奏的一个重要节点。

尽管之前也是日出日落、四季轮回,但是农耕让人类社会的生活开始真正重视节奏和规律。由于农作物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播种、收割,这种规律节奏让人们开始安居生活,而不是四处搬迁、游牧,人类社会由此开始出现部落、村庄、城市,直至发展到现在繁华的商业社会。

这种几千年形成的有节奏的生活,已经深深植入到了我们的身体密码里。美国学者伯德· 吉特逊在《生物节律》里记录过一件事情:1960年11月11日晚上,一位退休的瑞土商人乔治·扬姆在纽约电台的采访节目,告诫一位在6天前看电影时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克拉克·加伯,到11月16日那天要特别小心,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没有人把汤姆的警告当回事,包括加伯本人和他的医生。但是到了11月16日,克拉克·加伯的心脏病果真突然再次发作,抢救无效,最终过世。

乔治·汤姆的告诫既不是随意的预测,也不是玄妙的算命。作为“生物节律”的先驱者,汤姆其实是对加伯进行了细心的节律计算分析,发现在11月16日那天的体力周期将进入“临界状态”,身体状况会非常不稳定,可能导致他的心脏病复发。

这种生物节律或者节奏对健康的人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对正处于心脏病威胁下的加伯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危险。要是加伯知道这点,结局便不会如此了。

现代社会,人类的节奏正在被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打破。现代人在电灯、互联网的影响下,离“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越来越远,对大自然节奏和自身存在的生物节奏的感觉越来越变得迟钝。甚至,在冰箱和热炉中放着的不分四季的食品,也将自古传下来的四季节奏驱逐得干干净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的植物神经失调,其实就是身体内部工作的生命节奏出了毛病。

在商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不顾商业节奏,“逆势而行”,终究为企业自己埋下“肿瘤”“结石”“癌症”。前几天还轰轰烈烈、红旗招展,转眼间倒下的企业比比皆是。

3

企业快速增长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无视节奏的增长可能就是一种毒瘤。

因为融了一笔资,很多公司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营销,拼命地打广告和搞活动。“趁喜而多事”“因高兴而撒欢”的任性野蛮增长,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内力供给不足,终究把企业拖成一具无力行走的骆驼。聪明的企业,不但不能无视商业的节奏感,还需要在可以快速增长的时候控制好膨胀的节奏。

这点上,“凡客”的轰然倒下为我们交足了学费,这可能是雷军投资历史上最为深刻的教训。

凡客最辉煌的时候,陈年在宣称其销售规模达到20亿元时,就定出了1000亿的目标,甚至放言要收购LV。公司当时员工有一万三千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十位,总监两三百位。为了加快上市步伐,凡客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广告轰炸,以拉动销量。那个时候,中国的一二线明星几乎被凡客请了个遍。

但这种不顾节奏的扩张,使得公司人浮于事,库存积压日渐增多。最严重的时候,凡客的库存高达20亿,每月净亏8000万,最终断崖式走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写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场景的典型。

与凡客几乎同一时间玩命扩张,不顾节奏的,还有一波波的团购网站。

易观国际有数据统计,2010年年底至2011年上半年团购行业从2612家增长至5300家,几乎以平均每天10家的速度疯狂增长。在那个阶段,当时国内知名的团购网站开始了一轮轮的融资比赛,线上线下到处充斥着团购广告。网站为了争夺客户,从线上补贴,线下商家发展,各网站已经杀红了眼,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恶性的、不顾节奏的竞争模式埋下的巨大隐患。

靠着野蛮低价获取客户,资本拼杀抢占市场的方式,最终昙花一现。这场闻名遐迩的“千团大战”,最终为绝大多数的网站立上了“墓碑”。

4

在对商业节奏的控制上,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称得上是一个高手。

铃木敏文说,很多人认为优秀商家的能力是创造出让人不会腻的产品,但真相其实是商家必须源源不断地推出美味到让人腻的产品,期待新的产品。

2013年时,7-11曾推出过“黄金面包”,上市两个星期总销售数量就超过了65万个。可正当产品热卖的时候,铃木敏文却要求员工立刻开始新产品的研发,不要把未来寄托在当前这个产品上。他的理由是,作为优秀的商家不应该等到消费者生腻之后,再去开发新产品,而是应该提前研发,走入下一个产品周期。

对于大部分企业家而言,在一个产品卖得最火的时候,眼里看见的可能都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非下一个商业节奏点。这一点,也印证了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警告:“别人疯狂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疯狂。”

商业有节奏,有高点低点,踩错了就满盘皆输。有人经常会问:“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么热,是不是可以进场了?”其实新科技的成熟演变有个过程,或者说有它自己的节奏。

按照Gartner公司的说法,这个节奏点一般分为5个阶段:科技诞生的萌芽期、过高期望的膨胀期、泡沫化的低谷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稳定生产的高原期。如果画成图的话,这个曲线又可以叫炒作周期曲线。

image.png

从曲线判断,目前处在过高期望峰值的区块链、人工智能,接下来可能马上是泡沫期。只有真正过了这个低谷期,才是中小投资者的节奏点。

再比如,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腾讯有腾讯视频、阿里巴巴有优酷土豆、百度有爱奇艺。尽管他们在线观看视频的用户数量和时长都在增加,广告收入和付费订阅收入也在增长,但是由于内容成本增长得更快,在线视频业务目前净亏损反而正在扩大,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时间也很难得到改观。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者而言,这个时候踩进去,就可能会踏空,除非你有雄厚的资本过冬。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商业节奏感。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节奏不对,结果不会是成功的。比如,Apple Newton(牛顿)是世界上第一款掌上电脑(PDA),由苹果电脑公司于1993年开始制造,但是因在市场上需求量低而停止发展,并于1997年停止了生产。对于当时的牛顿来说,问题就在于太超前,商业节奏还没到那个点,周边的系统还无法与之相匹配,非常不适宜,因此注定无法获得成功。

再比如方便面,距今2000多年的韩信为了做速食军粮用,据说已经发明了方便面。但是方便面的出现,一定是跟生活节奏太快有关的。古代生活节奏没那么快,这种面做起来又费功夫,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实在没必要折腾,必然是一种创新太超前的产品。就像你把美团、饿了么放在20年前,即使技术上没有问题,也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没有踩对商业节奏。

关于未来几年的技术节奏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Gartner公司在2018年8月发布的这条曲线:

image.png

5

尽管腾讯的估值在这大半年时间里跌掉了不少,但是客观来说,腾讯仍然是总能踩准节点的商业节奏大师。

2018年9月30日清晨,腾讯总裁刘炽平宣布腾讯进行大战略调整,其理由就是腾讯原来的组织结构显然已经不太适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之前,腾讯已经6年没有进行大的结构调整。这次调整,实际上就是一次从战略节奏上踩上趋势的必然选择。

调整后的腾讯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计算和内容事业在公司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尽管此前马化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云计算的重要性,但腾讯云只是腾讯一个事业群下的一个部门。与之相对应的是阿里云,由于其在阿里的组织结构中的重要性大得多,如今阿里云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绝对领先者。另外,此次腾讯还宣布要成立技术委员会,提高腾讯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以改变之前腾讯内部各个部门在技术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有价值的数据也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

在腾讯的历史上有过两次重大变革,都分别非常精准地踩中了互联网产业的变革节奏,重塑了腾讯的发展格局。


image.png

2005年,是腾讯的第一次大变革,当时成立了事业部制。在这一变革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爆发的时刻。那一年,中国网民首次过亿,互联网公司第二轮赴美上市潮风起云涌,百度登陆美股。也是那一年,刘强东放弃零售店面转型电商,周鸿祎也辞掉雅虎中国总裁职位开始创业,李开复执掌进入中国的谷歌。8月,雅虎注资10亿美金给阿里巴巴,并由后者收购雅虎中国,马云让出了40%的股份。10亿美金注入后,淘宝很快打败了eBay。赶集网、58同城、校内网、PPTV、豆瓣等网站,都是2005年埋下的种子。马化腾除了在这一年主导了组织结构变革,还重点做了三件事:打败MSN、成立拍拍网试水电商、收购微信之父张小龙的Foxmail。

2012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4G牌照将在1年之内发放,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要正式来临。在这一时间节点,腾讯又启动了一次重要的变革。此次变革,腾讯从原来的业务系统升级为事业群制,把业务重新划分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 (TEG),后续又将微信独立成立了WXG。

从这三次变革来看,可以说腾讯每次都踩到了关键的节奏点上。相比而言,张朝阳带领下的搜狐,节奏感总是不那么好,舞台上的聚光灯也逐渐从他身上偏移。

6

对创业公司来说,对商业节奏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创业者一定要冷静地思考节奏的问题,什么时候该轻资产发展,什么时候该重资产发展,这是要把握好节奏的。

做企业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有的人是短跑选手,开始跑得很快,如果你被这种竞争对手的节奏干扰了,就会出问题。耐克CEO帕克曾是田径明星和马拉松选手。他曾在耐克发起过一项独特的竞赛:赢得比赛的不是跑得最快的人,也不是跑得最久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准确预估自己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清楚自己能力的人。而帕克总是这类竞赛的冠军。换句话说,马克帕克想要的赢家是能掌控节奏的人。

很多不能继续走下去的创业公司,并不是没有资金,也不是没有好的项目,好的团队,大部分都是在“节奏”上出了问题。

很多创业公司拿到融资以后,由于对公司的发展进度不了解,通常会做一些不太适合公司发展的事情。

比如,很多创业者克制不了融资后盲目扩张团队的冲动。很多创业公司拿到钱后就开始招人,像CEO、CTO、CFO统统进行人员配位。但是一旦团队扩张太大,下不了手去裁人时,公司就非常危险了。还有一些公司拿到钱后,很喜欢搬迁办公室,急于想让自己看起来“高大上”些。

我们要知道,创业企业不同成长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节奏。处于天使轮的企业,应该清晰描述业务模型;处于A轮的企业,要去验证商业模式以及增长潜力;处于B轮的企业,应该大规模复制,追求指数增长;处于C轮+的企业,应该建立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增长机制;已经上市的企业应该管理增长预期,要精准把握增长的节奏,持续、稳健地增长,树立所有人对公司的信心。

关于商业节奏的重要性,任正非有一句话:“一个领导者重要的素质是方向感和节奏感。”他认为,做企业不仅要有方向感,更要有节奏感。有些人方向感很对但节奏感不对,在不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那也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美国初创企业专业咨询公司(StartupProfessionalsInc.)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马丁·兹威灵认为,领导者最受认可的能力中,应该包含一项“音乐能力”。他觉得音乐能力是识别音高、节奏、音色和语调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企业家有条不紊地安排活动。

真正会长跑的人会不断调整,让自己的呼吸、心跳、脚步逐渐合拍起来,汇聚成一个独特的节奏。此时跑步便成为一种享受,内在的节奏稳定一致,而外在的景物流动,随着春夏秋冬,世界在你身边流转起来。

7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很难不被别人的节奏带着走,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节奏。但是这种节奏越来越偏离我们的本心,让身心变得越来越疲惫和焦虑。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醒我们:那些过得精彩快乐的人,其实并不比你优秀,只是他们减轻了对他人的高度感受性,从而活在了自己的节奏里。

余光中在《催魂铃》里说:“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

不管是生活还是商业,我们可能做不到“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完全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但至少一些关键的节奏点,我们还是要尽力踩到。


相关文档推荐

AI时代的管理者全球思维.PDF

1743585702 邓子梁 1.89MB 16页 积分5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PDF

1741572850  5.27MB 0页 积分6

DEEPSEEK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PDF

1740034311 陈亚盛 3.89MB 60页 积分8

推倒部门墙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187 邱明俊 1.49MB 73页 积分10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60  0.11MB 32页 积分6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27  0.69MB 60页 积分8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8975733 邱明俊 2.15MB 0页 积分8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