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来到中国开设公司,这个国家巨大的经济体尚在缓步开放中,同时在制定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倡议——“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预计总耗资四至八万亿美元,旨在通过复兴古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利用海陆交通与欧洲大陆相连,以实现开放经济的目标。
中国开放和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创业公司和风险资本市场。
2014年,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仅有两家来自中国。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猛增到9家,其余11家均为美国企业,没有一家来自欧洲。
美国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网络遍布全球,而这9家中国公司的业务则大多在中国本土。预计今后十年,这些中国公司将随着新丝绸之路走向沿线各国,进入东南亚市场。届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占据的份额还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反观欧洲,被美国生态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三十余年后,在对所有发达地区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欧洲的发展势头已经落后于中国。这些领域包括:创办可扩张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以及对高新科技的运用,如平台技术和人工智能。
作为少数在中国运营创业公司的外国人,我常常接待各种欧洲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投资基金和企业家。最近在我的一次展示中,一位与会者的发言令我震惊:“哇,原来中国在创业领域的发展已经如此领先,我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街上没有汽车、成千上万的人骑自行车呢。”
尽管这一画面描述的已经是30多年前的中国了,这在欧洲却仍是占据主流的中国印象,但这一印象也在缓慢改变。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缺乏了解、合作和信任的现况。
中国的开放事实上对欧洲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欧洲应反思过去的错误,并充分发挥更多美国之外合作伙伴的优势。否则,欧洲将会把未来的主要产业拱手让给中国、美国和其他新兴国家。
因此,我提出了欧洲在快速发展创业生态体系方面应当向中国学习的三点经验。为了简化问题,我将把欧洲视作一个整体来阐述,而不是细化到每一个国家。但这些经验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来说都适用,毕竟在多边化的当下,欧洲还是需要团结起来与时俱进。
1、欧洲需要为创业生态体系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
2017年,美国企业共获得84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中国企业则筹得590亿美元。然而,欧洲只获得了170亿美元融资——相比2016年的130亿美元有一定增长。欧盟的GDP与美国大致相同(欧盟17万亿美元,美国19万亿美元),且人口数量大于美国(欧盟5.08亿,美国3.25亿),但欧盟获得的风险投资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之前的比例甚至更低)。因此,中国的以下经验非常值得欧洲借鉴。
中国的创业生态系统因竞争而发展迅猛。
从各省,到各市,再到各区,地方政府之间会比较创业公司的注册数量。例如,上海静安区会和杨浦区之间为企业注册数量而竞争。比较的内容还包括科技专利数量和科技创业公司的税收。地方政府会成立创业中心,并给予风险投资企业和创业公司财政支持。从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则会与中国南方的新湾区(包括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竞争。
地方政府最多能为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募集提供20%的资金支持,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投资者将钱投入创业公司。来自政府层面的激烈竞争,以及针对对私募基金和公司投资创业公司提供的清晰激励政策,在欧洲都是不存在的。欧洲国家的政府缺乏内部竞争,对创业公司的拨款不足,再加上税收法规严格死板,导致私募基金和企业对创业公司敬而远之。
2.、欧洲需要创立更多本土企业,以支持地方生态系统。
美国有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网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中国有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合称“BAT”)。中国的BAT三巨头投资了国内30%的顶尖创业公司,同时也是创业公司黯然离场的主要原因。它们通过协同作用和投资帮助其他公司发展。中国新一轮的顶级创业公司,包括美团(外卖)和滴滴出行(交通)的成功也都部分得益于同这些巨头的关联。
欧洲的大多数风险投资和创业公司都来自美国。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没有一家来自欧洲。欧洲最流行的社交平台是脸书,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是谷歌,而最热门的电商平台是亚马逊。这些公司都无意要在欧洲本土建立持久的生态系统。
他们的重心在于占领市场、创造营收以及收集用户数据。美国科技公司将欧洲视作另一个容易打入的巨大市场,但最终它们的大多数收益还是属于美国。欧洲需要向中国学习,战略性地鼓励本土企业与其他生态系统进行竞争。
3、为数字产业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
2016年,中国发布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发展名列国家战略发展日程第六项。目前,中国正在朝着人工智能研究和相关企业发展的榜首发起冲刺。同时,中国政府还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进行了限制。这样一来,中国就得以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反哺本土的互联网和创业创新发展。
欧洲同样也制定了诸多市场限制政策,进口车商要想打入最大的几个欧洲国家市场并非易事。空客和波音是政府创立的两家垄断企业,而欧洲的农业,除了普遍效率低下之外,还主要依赖政府补贴。这样的战略限制政策还有很多。
但在最重要的领域——贯穿所有产业(从洗衣机到汽车等)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欧洲政府却决定对美国企业完全开放,并任其占领欧洲生态体系。欧洲可以选择和中国不一样的道路,但如果想在未来世界保持影响力,必须在数字产业建立起强硬且统一的产业政策,扶持地方融资和创业公司。
我承认中国和美国具有市场体量巨大且统一的先天优势,这一点欧洲并不具备,毕竟欧洲不是一个单一的国家。但正因如此,如果欧洲国家想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就更加需要进一步联合起来,比中国与美国更为灵活和敏捷。欧洲最大的机遇在于它众多的B2B公司、智能制造企业、物联网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但由于平台关系,这些企业都尚未发挥最大潜力。
在新的多边世界秩序下,中国、欧洲和美国作为先进的生态系统并存,且各具优势。欧洲最终必须要意识到、并且拥抱与中国数字生态系统的合作,并将中国的经验应用于自身的发展之中。中国与欧洲的深入合作,对双方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政府而言都将大有裨益。
(本文作者Fabian von Heimburg是Hotnest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界面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