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金)公司,是每一位创业者对自己公司寄予的厚望,但是如何跃过那一道道“龙门”完成蜕变,常常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报告《初创企业:如何化解成长的烦恼破茧前行》提出:初创企业距离成为独角兽,面临着资金链、人才、客户、投资人信任等各方面的关卡。在报告中,普华永道给出了答案。
资金困境和融资压力时刻威胁着初创公司的生命。受到严监管、去杠杆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融资难度正在加大。在调查中,有超过四成的中国初创公司,将资金链视为公司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机,而在中国独角兽企业中,这个数字只有26%。接近半数的初创企业表示,自己正在筹备未来2年内的新一轮融资计划,在独角兽企业中,仅有1/4在紧急备战下一轮融资。
在选择投资者时,考察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业务流量”和“品牌价值”,是独角兽企业和初创型企业最关注的两大因素。不同的是,初创型企业将“帮助下一轮融资”排在第三,但这一因素仅仅被独角兽企业排在第六位。超过三成的中国初创企业甚至考虑,在未来两年内接受大公司的收购, 但中国市场投资并购交易从2017年就开始在回落,2018年进一步放缓,这无疑让它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随着投资市场趋于理性和务实,投资者比从前更垂青风险系数低、拥有正向现金流的企业。有83%的独角兽企业,上一个财年的营业总额同期增长50%,但有三成的初创企业的营业总额增长率不足30%。
普华永道建议初创企业制定理性、谨慎的融资计划,同时加强现金流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平台。但是,大部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专业的财税人员。他们不仅不懂如何规避税务隐患,还无法利用税务优惠政策,在利润释放和估值提升之前,对企业设计进行调整。
“内在功力”也在凸显独角兽和初创企业之间的主要差距。
在这两个高管阵营中,创业两次以上者比例相当,都接近70%,但初创型企业的掌舵团队更为年轻——独角兽企业的高管约有一半是70后,初创企业高管中80后占比接近六成;90后高管在中国独角兽企业中仅占1%,但在初创型企业的高管中,占比达到13%。
近半数初创企业管理者表示,公司现有人才明显存在能力缺口,远高于独角兽企业的28%,就从业背景而言,超过1/5的独角兽企业高管曾经任职于BAT,但这一比例在初创型企业中仅占3%。
普华永道认为,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吸引有相关经验的高管和人才,不仅能让自己少走弯路、提升团队竞争力,还能让投资人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毕竟,他们在前期风险投资阶段,更看重团队的组成和人员的资质。因此,以较小现金成本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使员工和企业目标一致、利益相融,是初创企业的“刚需”。其中,股权激励就是最有效的举措之一。
报告提出,初创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激励工具的选择、激励总量的分配、与绩效之间的绑定,尤其还要关注员工降职、离职时的退出设计,避免股权激励对公司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如果企业的上市目标还不明确,股权架构设计也应预留弹性空间,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当独角兽和初创企业的高管谈及自己未来1-3年的增长战略时,普华永道发现,独角兽之所以能跨越独木桥,跻身明星企业的行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钱有人”,更在于他们目光更长远、行动更迅捷、视野更开阔。
相较之下,很多初创公司的高管行动谨慎,且重视短期收益。 比如,“打造企业文化/价值观”在独角兽企业眼中的排名(第3位)就要高于初创型企业(第6位)。
独角兽和初创企业都普遍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双方对研发的投入也不相上下。但是独角兽企业对网络数据安全及合规方面更为上心,他们对企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了然于心,而许多初创企业在这方面经验明显不足。78%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安排了CIO或者CTO,专职负责自家的网络和数据安全,而仅有四成的初创公司设置了该职位,另外还有四成初创公司无人负责该领域。3/4的初创公司没有设置任何危机应对计划及预案。
普华永道认为,提前部署危机管理表面看起来费钱费力,但其实,尽早识别各类危机的存在,防患于未然,才是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这样,襁褓中的初创公司在危机四伏的竞争环境中,才能沉着应对,保全性命。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