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最难的是和人打交道
网友 运营派

晚在办公室听见一个90后的男生对同组的实习女孩说了一些职业选择的建议,其中他说自己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总跟人打交道,感觉很难而且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他本身是做技术的,这种职业属性可能注定不偏爱对外的公关社交等,对内也只想做个安安静静写代码的美男子,女孩不解,问为什么,男孩说,因为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多人沟通,决定权都在对方那里,所以自己这边就会很难做决定和决策,最重要的是心累。

听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实习女孩可能不懂,但我却能深深的感同身受。

处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最让我享受的时光就是安安静静画图设计原型的时候,那个过程感觉心都慢慢静了下来,而最让我不情愿却又不得不的就是对内以及对外的协调推进,尤其是对生活中原本性格有些内向不偏爱社交的人来说,那种明明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放下矜持不顾一切的去向前推进,那种状态恐怕也就只会在出现在工作中,面对着很多不得已和不情愿,却又深知即使不喜欢但也不得不这样去做。

那么和人打交道,究竟难在哪儿呢,下面将我个人经历的几种情况与大家分享共勉:

对方倚老卖老

第一次感觉到这种麻烦的时候是在上家公司,倚老卖老并不是指她的年纪老,而是凭借进入公司时间长,以老员工的姿态藐视一切,让人很难沟通。

当时我们计划举办一次线下路演活动,来为自身平台做宣传推广和用户转化。筹办活动需要采购一些用品及现场抽奖小礼品等,因此采购方面列明清单提交OA后,进度就滞留在了采购经理那边,由于物品都是网上购买,中间还有发货运输时间,为了确保活动前物品到位,当然希望她提前下单,以防万一。尽管上面领导已经审批了,但采购经理就是迟迟不动,线下我们也去找过几次,十有八九都不在工位,而且微信消息几乎不回。

在我们之前,最先跟她接触过的是我们当时的UI设计师,因为要出易拉宝,所以UI设计师跟她沟通过打印的事宜,据说也是相当困难,而且我们打听其他部门办活动时在采购这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兄弟部门的同事也表达了同感,并祝愿我们沟通顺利。

后来我在同事的带领下到了她的工位,跟她描述完情况后,也只是收到“知道了”这样的回复,并无下文。当时我们跟上面的产品总监说这一事情,总监说实在不行就找她上面的领导吧,可能她是老员工了,比较有优越感。我们甚至打算,如果她再不动的话,就让同组的一位男同事去找她,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些……

后来在活动举办前一天下午,物品到位,所有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中途我们还另外加了一些现场饮用水和水果等,但因为嫌她这采购麻烦外加金额不大,就自己采购然后走报销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当时采购了10个手机架作为纪念奖的奖品,而这位采购经理在货物到了之后私自打开然后拿出来一个手机架,拆开包装给用了…我们去领取时查对数量发现少了一个,同时看见了她桌子上摆着一个打开用的,她递给我们说“拿走吧”,可问题是包装都拆了,还怎么当作奖品给别人呢?

事情的结局是我们自费又买了几个手机架作为奖品补充,她自己拆开用的那个我们也没要,事情说明后就留给她了。

这是我工作中第一次因为沟通和人打交道比较心累的经历,而且印象深刻。现在回首过往,也有可能跟人有关,我们的做事风格是未雨绸缪,将风险防患于未然,而对方可能真是不着急慢性子的人,同时也可能是公司整体采购事项太多,她也需要分批次处理。

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决定甚至预测到对方沟通人员的性格及办事风格,只能把自身范围内可控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余不可控的虽有压力但更多时候也只能是内心的煎熬。

对方难以抽身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一次规划汇报前夜,已经跟CEO约定好了第二天上午10点进行沟通,而PPT中技术架构的部分,技术经理一直没将内容给到。我们身处于两个办公地点,白天他有专门的工作要处理,所以我们的项目都是他利用下班时间来进行,记得当时是说八九点给到,所以我就在公司等,希望他完成后,最终版本合并。后来从六七点等到八九点,一直等到了凌晨2点才收到两张技术架构的PPT,中间联系了好几次,对方都说再有半小时,我甚至都担心他画着画着睡着了。

其实这种类型的沟通并不是让我心累,而更多的时候是于心不忍,那种感觉就是恨不能自己做,因为对方也有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一催再催,毕竟我还是个生性腼腆的人,除去工作之外,从来没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追问什么事情,而身处这个位置,事情就是需要你去推动推进的,别无选择。

度过了那段人员短缺,很多事情10分钟就可以而却需要等对方一整天的艰难时光,如今更多的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只要能自己或者通过他人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事情,都不依赖于对方了,回想起那段常常沟通至深夜的日子,内心还是有余悸。

这种情况可能不仅仅是对方的原因,更多是公司资源安排的欠妥。而且除我之外,其他同事和领导也觉得和对方沟通中存在阻力,而面对此种情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对其的依赖,除非万不得已。

对方含糊其辞

这种情况出现在我和上级的一次沟通中,起因是我和另一位同事就一件事情的沟通按每周一次的节奏进行,且有一些疑问,因此希望上级领导可以参与进来给我们一些指导。当晚下班前我问对方明天6点是否可以,他说要去客户那边所以不确定能参与,后来我和同事沟通,可不可以将时间调整到后天,以方便领导一起参加,同事说没问题,因此就选定了明天6点和后天4点两个时间段供选择。

当我微信问领导的时候,先说明了情况,然后问后天4点是否可以,因为想让他一起参加,如果他没安排,我们就把时间调到后天,如果他有安排,我们就还是原计划。

领导的回复是看情况参加,然后我进一步确定是把时间定在明天还是后天,回复是“先这样安排吧”,当时的我一脸茫然,不知道要安排在周四还是周五,然后等进一步具体问哪天的时候,领导就不回了,我觉得非常尴尬,同时也大概清楚了其实他并不是很想参加,后来我心一横,还是原计划吧,不想参加也不勉强了,把时间确定后发完,对方回复了“好的”。

这种情况不知道是否普遍,但可能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个别不太想管事的上级,整个过程中会让你觉得对方特别滑,像鱼一样抓不住。所以与其无力可借,不如无所畏惧,自己迎难而上,其实要面对的不一定多么可怕,当你经过后,获得的会是更大的勇气与更多的成长。

对方不以为然

当CEO安排了一个事情让你去开展,觉得此事很必要且很重要,可是你去调研相关人的时候,他们并不觉得有此必要,这个时候的你会怎么办呢?

最近的我确实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可能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意识没有感觉,但你又必须要去调研要去推进,所以可能很多次发消息,对方只回一个“哦”,很多次约时间沟通,对方可能压根不回,这时候玻璃心一定会受到打击,但又能怎样,觉得没面子就此作罢吗,我的做法是直接上楼去当面确认,当然开头语还是要柔和一些,比如“都不看消息嘛”,当然我内心知道他肯定看了只是不想回。

他说没看懂什么意思,其实我可以直接反问“没看懂可以回复问一下啊”,但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你的目标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无谓的是非,所以我就简明的讲解一下情况,然后顺带约一下沟通时间。

这种情况有时候很伤自尊很挫败,但很多时候就是要你豁出去不顾一切的前进,以目标为导向,不计较过程中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计较玻璃心是否受到了伤害,对方可以有做法不当,但你要与时俱进的成长。

对方手握资源

当你在公司内进行一些产品研发时,需要外部对接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联系人在一个合伙人手中,那么所有的对接事宜都要感谢领导的帮忙。

我曾第一次跟对方谈及此事时,对方说让我列个需求说明给他,于是我们发了一个详细的Word文档,里面标明了具体所需的一些东西。后来再次问的时候,对方还是说要出一些需求说明的东西,以便他去和人家谈。

这个过程中虽说是工作所需,但总有一些求人办事的成分,所以感触很复杂。有个同事教我,说可以把需求邮件同时抄送CEO,这样可能会相对引起协调方的重视,在做过几次沟通,发了最后一次十分明确的需求后,事情才慢慢开展了起来。

建议

和人打交道之所以难,真的如开头所说,感觉心累。一方面迫于时间截点的压力,一方面在这个周期所做的努力又不是完全能够依靠自己完成的,同时很多方面又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压力以及不可控性,导致每个专注于做事的人疲于沟通协调,当然不排除有些性格外向好社交的人群能够游刃有余甚至乐于和善于做好此类工作。

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课,他说从技术走向管理是从做事到管事的挑战,这里面需要角色转变、需要硬技能和软技能,而且时间越长,过程越不可逆,也就是管理型很难再转变成专注于技术本身,因为外界刺激太多了。

我不知道可逆性是否真的存在,但无疑专心做事情比管事情简单容易得多,而管事情能够管好,往往需要更大的本事和能力,关键还能乐此不疲。

个人觉得在沟通这方面,不管是新手小白还是不情愿至此,下几点小建议供参考:

  • 谦虚的态度。哪怕内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但你毕竟不是老板,沟通是为了达成预期目标的,人家充其量是配合和协助你,所以本质上可以说是求人。

  • 柔和的语气。即使对方再耍大牌,即使很多时候就是需要你额外多做一点,那么在沟通时都不可硬碰硬,那样只会让事情更糟,所以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 积极和主动。如果说能在本质上区分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没有主观能动性。被动很舒服,主动很艰难,谁也不想没事主动去张罗什么,有这个时间更愿意被动等待,但如果一家公司人人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当领导把事情托付于你的时候,代表对你的信任,此时的你身兼其职更要负其责,即使是底下的小兵小将,对自己的工作是否主动尽责,上面的leader也会有所感知,比如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是否停滞不前,等着别人来问你,还是主动去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点滴细节之中就能看出区别,能尽责的人才会有更多选择,任何职位都是如此。

同时需要铭记的一点就是,过程中再艰难险阻,始终记住你的重点是如何推动这个事情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成果。以目标为导向,眼光放长远,这往往能让你跳出眼前的阻碍,以更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最后,希望在与人打交道的这条路上,我们都能越挫越勇,都能从玻璃心进化成一颗钻石心。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