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物料,是指包括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对于信息化系统而言,物料是特指一个企业物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我们把物料按使用分成物资类物料、产品类物料(成品、中间产品和和产品废次品)和服务类物料。在此,笔者先对企业生产营运上使用到的物料的定义说明如下:
1)原材料/外购件物料:无须企业提供图样,由采购直接购入,不经 (集团公司内部) 再加工即达到要求状态,直接(或经过必要的再处理)用于部件、组件或产品装配的机、电、液、仪等配套件、原材料、非金属件、标准件、办公用品等。原材料的范围:包括各种钢材、铸造材料、生产原料、型材、外购工具、辅助材料等。
2)外协件物料:图号件。企业自己设计图纸,但不加工此类零件,由外面企业协助来加工。
3)自制件物料:图号件又称设计件。成品、部件、零件、自制工装等。由企业自己生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无图号件:一些毛坯件只提供外形尺寸,并不画工程图,需企业自己生产。
自制成品:经由公司厂内自制,或经由委外加工完成之最终产品,可供销货之完成品。
半成品:经由公司厂内自制,或经由委外加工生产之未完成货品,可以再经由生产领用,或外包领用的作业,继续进行生产加工之货品。
委外加工品:客户因为委托加工而提供进厂的物料,因为该类物料并非公司采购之原材料,必须另行编码控管。
4)商品:直接向供货厂商订购,不需要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即可直接销售的货品。
5)资产类物料:在请购/采购/验收过程中,尚未编订固定资产编号之前,固定资产类的物料是需要编码。例如:企业里面的设备、车辆等。
6)服务类物料:没有实际库存,属于费用类的项目,满足财务要用的物料。例如:咨询费、维修费等
7)虚拟件:虚拟件是指一些假想的物料项目,实际上不生产或不存在。它是把一些相关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并指定一个人为的物料号。在BOM行定义属性中设置为虚拟件,此类物料的应用使生产管理、库房管理的业务处理更加合理、简单。
1)分类(Classify),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2)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
3)建立物料类别的分级系统的实践,其基础是推测物料间存在一些自然关系。物料分类的科学一般称为分类学(Taxonomy)。
物料分类是将物料按照其自然属性、制造工艺、业务用途等因素进行归类,以便于物料的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例如物料的若干性质、物料的用途等将物料进行规则的、系统的排列。将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物料归并成同一类别,从而方便物料的管理。常见的物料分类方法有按照自然属性分类、按照用途分类、ABC 分类法和Kraljic 矩阵分类法等。
物料分类的正确/成功与否,是整个企业信息化(PLM/ERP/MES)的基石。由于物料分类交叉、分类层级不一致]分类规则不一样,导致统计、查询不方便,且容易造成物资编码重码、错码、乱码,给物资采购带来不变,影响批量采购及合理定价;还能导致物资招标不能正常进行;造成年底物资消耗规律分析不准确,直接影响下一年集中采购数量不准确,造成同一物料定价不一致,影响企业资金流动。
实施科学合理物料分类,能有效集合批量物资实施集中订货,降低采购成本;兼顾经济因素,避免因库存数量过大,导致资金积压,周转困难,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物资有效管理,为物资消耗、采购成本分析提供支持。物料分类原则要依据物料自然属性、用途、特性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物料编码规则订定容易,但是订定的好或不好,却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因为料号只要编订一次,但是一旦料号编订之后,每天公司的研发、制工、营业、生管、物控、采购、品管、仓管、制造、外包、成本、售后服务、进出口……等部门的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或数万人的员工,都要使用这个物料编号来工作,这个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层面是非常重大的。
满足采购及销售需要:买方、卖方使用编码信息作为互通语言,无须其他途径沟通。 --提高采购效率。
满足各种采购策略需要:标准化物资禁止标记制造商;对招标用的物资无标准型号可遵循的可以用关键属性及属性值描述;独家制造的需要只采用该产品的名称、主机型号、图号。--决定采购效果
满足共享需要:公司内同一物料编码相同,便于统计、汇总、利库、调拨。--决定管理水平
1)相近物料分组,以便于清晰地对物料进行描述满足快速查询、定位的需要,满足统计分析和其他业务管理需要
2)物料只有进行分类后,才可抽取出相近物料的共性,进而总结出该类物料的物理特性和描述规则,确保每类物料描述的规范和统一。
3)其次应满足物料编码快速查询和定位需求
4)最后应满足基于物料分类的统计分析需求
1)明确范围:应包括集团所属企业生产、建设、设计、销售和科研所涉及的全部物资
2)以自然属性为第一分类原则,适当考虑用途和管理的方便(如钢材和有色金属)
3)以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如设备的结构型式)
4)兼顾管理要求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分类要适应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需求,适应信息化建设集成、整合、应用一体化的管理要求,做到实用、方便。
物料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稳定性、唯一性、一致性、主次性、全局性、可扩展性和合规性8个原则
科学性:参照国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做到有据可依。划分思路比较清晰;利于在企业范围内贯标;利于编制科学的物料描述。
稳定性:物料分类一经制定,不会随意调整。因为物料代码牵一发而动全身。
唯一性:一个物料仅能找到一个对应分类
一致性:同一大类下中类或同一中类下小类的划分维度要尽可能一致。便于使用人员理解和查找;避免分类交叉和混淆。物料分类标准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是完全一致的,不能存在二义性。
主次性:同一类别下的子类,将使用频率或价值较高的物资放在较前的位置。便于使用人员记忆和申请;便于分类的扩展。
全局性:数据标准需要满足各个业务部门不同管理层次的需求,保证企业级的管理视图。
可扩展性:数据标准必须具有可扩展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模型进行扩展,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规性:数据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原则,参考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根据上述信息分类策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企业的最佳实践,按照不同的主数据类别制定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例如,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建议对于物料分类主数据采用线性分类方法来建立物料分类体系
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企业管理要求、业务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对标准进行持续地改进和修订。
物料主数据分类标准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对物料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搭建分类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划分优先级;评估主数据的现状,分析主数据与业务价值的关联关系,保证数据标准满足实际业务的要求;按照数据重要性分别制定物料主数据分类标准的目标;按照既定的目标,根据物料主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整合离散的数据,定义物料主数据的分类标准。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级主数据管理部门的协作,以保证数据标准的有效、权威和科学性。
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图2 物料主数据标准管理流程
物料主数据工作组收集数据标准管理的需求,交给物料主数据标准专家小组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新增或修改数据标准定义内容。
物料主数据工作组初步制定或修改数据标准定义内容,提交数据标准专家组审核。
由专家组对新的数据标准定义内容进行审核,根据审核中提出的意见,由物料主数据工作组进行相关定义的调整。
发布新增或更新后的数据标准定义内容。
国外企业普遍重视从数据分类、数据模版等细节层面对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国外领先企业普遍重视以物资分类体系为核心,从数据分类、数据模版等细节层面加强对数据标准的规范
1)联合国统计司CPC:CPC(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产品总分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1998年发布v1.0版本,2002年发布v1.1版本。
由五层五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1 CPC产品总分类规则
2)世界海关组织HS:HS(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WCO(世界海关组织)以CCCN(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和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分为1992年版、1996年版、2002年版、2007年版和2012年版。
由六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2 世界海关商品分类规则
3)德国的eCl@ss:eCl@ss协会分类标准
由德国eCl@ss协会发起,由各大跨国信息技术公司和各个行业的领导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共同参与并研究制定的分类系统。eCl@ss不仅涵盖四个层级,超过75000项类目和主题词的分类体系,还包含用于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描述的属性集合以及各属性的值域范围。
4)联合国统计司ISIC: ISIC(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国际标准行业分类)。 联合国统计司制定,1989年发布第三版(Rev.3),2002年发布第三版的修订版(Rev.3.1),2006年发布第四版(Rev.4)。
由三层四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3 国际标准行业分类
SITC Rev.4与HS 2007做了关联。
6)FSC(Federal Supply Classification,联邦供应分类)
美军标准,该标准中包括了各种型号的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船、电子、仪器仪表、雷达等物资的分类,又包括常规物资方面的大炮、坦克等物资的分类。
由四位字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5 联邦供应分类规则
该标准应用于NSN(Nano Stock Number,北约供应物品编号)中。
7)北约供应物品编号(NSN)代码结构:
分类代码直接采用FSC(联邦供应分类);顺序码以制造国为上位基准码。我国对应地出台了GJB 7001《军用物资和装备品种标识代码编制规则》。
表6 NSN代码结构
国家层面物料分标准主要有以下:
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1-2002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可运输部分) 。以CPCv1.0为基础,结合我国产品分类情况编制而成。前五层与CPCv1.0一致,并做了部分调整。
由六层八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7 GB/T 7635分类规则
2)国家统计局产品分类目录。国家统计局,2004年开始编制,2010年发布实施。以CPCv1.0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由10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表8 统计局产品分类目录规则
物资分类方法有很多有,例如:
1)按物资特性分类。特性不同物资所需要的保管条件差异很大,如有些物资挥发,有些物资吸附,有些物资需要温湿度控制。因此,为适用物资保管的需要,可以选择按物资特性进行分类。
2)按物资使用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如需要进行流通加工物资,可以按加工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3)为帐务处理方便,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4)按交易行业进行分类。
5)按物资形状分类。如物资的内容、形状、尺寸、颜色和重量等。
6)按照运输要求分类。如按运输方式,如按公路、铁路、航空划分;在发运量大的仓库中,也可以按收货地或到货站分类。
但主流最常用的采用线性分类和面分类,以下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
线性分类也称层次分类法。它将要分类的对象(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其所选择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按最稳定本质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类目,并排列成一个自‘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且不重复,也不交叉;下位类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所谓上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
下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相对上位类而言,称为下位类。同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
根据上述信息分类策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企业的最佳实践,按照不同的主数据类别制定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例如,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建议对于物料分类主数据采用线性分类方法来建立物料分类体系,如钢材类形成大、中、小三层结构,示例如下图:
每一个类别层级都是按同一种分类方式。如大类按自然属性分类,但在同一个大类下的中类下可能是按线分类,也有可能按面分类或混合分类。
例如: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料)分类与代码》,就是采用线分类法。该标准将产品(商品、物料)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四个层级。
面分类 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面分类法分类时所选用的标志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每个标志层面都包含着一组类目。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面分类的主要优点是:分类结构上具有较大的柔性,即分类体系中任何一个 “面”内类目的变动,不会影响其它 “面”,而且可以对 “面”进行增删。再有, “面”的分类结构可根据任意 “面”的组合方式进行检索,这有利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面分类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例如,在上面的服装分类中,纯毛男式连衣裙的搭配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编制代码体系时,到底采用哪一种分类方法,要根据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有时,还可根据事物的特征,在一个分类体系中,同时运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混合分类
线性分类与面分类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分类。在物料主数据建设工程,往往分类采用线分类,而物料模板采用面分类。这里就不展开阐述。
1)同一个大类下的所有中类、或同一个中类下的所有小类只能按一种分类方法。不可能同一个中类下的小类有的按线分类有的按面分类。
2)分类形式应满足企业本身需要,选择适用并且统一的分类标准,标准一旦确定,不可随意变更。
3)有系统地展开,逐渐细分,层次分明。
4)分类具有排他性。
5)分类应具有完全性,应覆盖所有物资。
6)分类伸缩性,以适应物资的增加。
在一个集团企业,物料分类的常规划分:
1)通用(标准化)物资:对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主要指型号规格)的产品,各制造厂生产的产品只要规格型号相同即具有互换性,此类物资具有通用性的特点,具备多家生产、招标采购的条件。
具有这样特征的物资我们称为标准化物资,描述时无须选择生产厂家。例如:通用设备如各种泵和各类压缩机、汽轮机等;而标准物资是按照技术属性划分的,是指具有国际、国家、行业或相关部门标准的物资。例如钢材、紧固件、轴承、管件、阀门、垫片、油封、O型密封圈等。对标准化产品描述时必须按标准描述,严禁按各制造商的个性化进行描述。
2)非标准物资:产品制造、型号编制无国家或行业标准,或不执行国内标准,各制造厂生产的产品都有其独特使用条件,如安装、结构、原料、使用条件等,规格型号各制造厂自定义,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具备互换性,如DCS、TSI、PLC设备、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专用配件、进口设备及其配件等。
对于非标准物资,如设备类,也完全可以通过只描述物资属性来进行编码,进行招标/竞价/询价采购。
方法有一:编码时描述物资型号,可选择型号待定方式,先描述物资属性进行招标/竞价/询价采购,确定供应商后,有了物资型号再申请编码;
方法有二:编码时不描述物资型号,只描述物资属性参数,例如泵,只描述名称、流量、扬程、材质等,直接申请编码)
物料分类是整个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物料分类是否科学决定了物料代码体系结构的优劣,对物料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搭建分类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划分优先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