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该如何把握时间
赖恩·霍利迪 36氪

现在,你仍然活着。如果你浑浑噩噩地度过接下里的几个小时,一天马上也就过去了。你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在明天,你可能会遇到一堆问题。比如,来自医生的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也可能在流感中醒过来,然后在床上度过接下来的一周;还有可能,你永远也醒不过来。

在今天剩余的时间里,你有几个选择:随便应付过去,继续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及把握今天。选择把握今天是显而易见的正确选项,但选择了它并不意味着能够容易做到。

自从我们出生以来,身边就围绕着各种“把握今天”的励志名言,比如著名的拉丁短语carpe diem(翻译为活在当下,抓紧时间)或者其他类似“把握今天”的标语、口号,它们出现在各种咖啡杯或者励志海报上。

事实上,关于“把握今天”的口号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年前写的一首诗。甚至可以说,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求“把握今天、活在当下”。但说口号是一回事,具体做起来是另一回事。古人很难做到把握今天,我们现代人也是。

幸运的是,在古罗马的郝拉斯( Horatius:古罗马诗人)时代就出现了一批贤者,尤其是斯多葛学派(Stoics)一直在追求寻找制定把握时机的策略。虽然这些策略并不是万能药,能帮助所有人解决时间的问题,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有参考学习的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策略。

早起

19岁的时候,我在大学里第一次读到了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的著作《沉思录》。作为一名刚上大学的新生,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总是没有动力早起去上早自习。而《沉思录》这本书第五卷的开篇段落就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早起的激励很大。这段话是这样描写的:

黎明时分,当你挣扎着不想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作为一个人,我必须去工作。如果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工作的话,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工作就是我被带来这个世界的目的,那我就应该去工作,而不是继续躺在被窝里取暖。

虽然被窝里很舒服,但难道我们的诞生就是为了感受被窝的暖和吗?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值得体验。

确实,作为人类我们也需要睡觉来休养生息。但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作息总是有所限制的,就像饮食,人类就不宜暴饮暴食。如果你总是躺在床上,就违背了人类睡眠时长的规律,睡太多了。

马可·奥里略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还在责怪自己赖床,真的蛮可爱的。他不想从被窝里起来,不想把脚放到冰冷的地板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虚度光阴。但丁也有类似的说法,“躺在毯子里面是不可能成名的”。你必须站起来,通过早起然后实现人生目标。

只要你早起了,其实你就获得了胜利,接下来一整天你要做的事情都会相对顺利。早起能让你在分心和受到干扰之前就开始工作。比如我,我在早上6:30左右起床。到了上午9点或者10点,我已经和家人吃完了早餐,写了足够多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出去散步了。接下来的时间,都是作为我早起的额外奖励,可以自由安排。

马上行动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症,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我们经常对自己说,“哦,这件事情我肯定会做,但不是现在”,“这个星期晚些时候我有时间,那个时候再做”。诸如此类,我们总是给自己各种理由拖延,甚至会打着效率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拖延,自以为是地坚持最后一刻的效率更高。

正如史蒂芬·普莱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所说,“我不会告诉自己,我永远不会写我的交响曲。”相反,我会告诉自己“我要写我的交响曲,从明天开始写”。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认为推迟做某件事的效果更好,因为我们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做更充足的准备。

但事实上,等待的过程只会增加我们不做某一件事的概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断出现,打扰我们原本的计划。还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幸运去拥有明天。

就像塞内加在《论生命之短暂》写的那样:拖延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它让生命流逝,并通过承诺未来以否定我们的现在。生活最大的障碍就是期望,它过于依赖明天而忽视了今天,让整个未来都存在于不确定性中。所以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进行生活。

你永远也没有办法预测未来。所以现在、此时此刻是你回复邮件、阅读一本书以及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机,不要浪费这个时机。

把电子产品放一边

塞内加经常写关于时间的文章。他最引人注目的观点之一是:人们往往执着于保护自己的金钱和财富,却忽视了一件他们永远无法挽回的东西——时间。

塞内加说,并不是我们人类的寿命短,而是我们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的人们每天花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平均超过了5个小时,用塞内加的话来说,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76天、将近11周的时间,大部分人们都是在分心走神中度过。

在《数字极简主义》(Digital Minimalism)一书中,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解释说,移动设备的发明者以及社交平台的的建设者,他们都不是你的朋友,你也不是这些产品设计者的客户。本质上来说,你只是这些产品设计者卖个广告商、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提供商的产品罢了。

有数据表明,现在普通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已经超过了2600次。在这2600多次打开手机的时间中,如果拿出十几次刷手机的时间去拿起一本日记本、一支笔、一本书,或者用在认真工作、陪伴亲人上,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花五个小时的时间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分心和玩手机,那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事情没办法做完呢?

不用试图做到完美

为什么我们开始某项工作或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会很困难?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太期望完美,或者坚持一些不太可能的标准。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完美(perfect)也可以变成为麻痹(paralysis)。如果你想把握今天,那你就必须满足于现状。

马可·奥里略也说过“不要期待柏拉图的理想国”。他说,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荆棘,就绕过去。如果你的食物尝起来很苦,就扔掉它。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前进,并且取得进步。

高效的作家知道,每天坚持写四页左右的烂作品是保持创作力和克服写作障碍的方法。不用对自己期待过高,或者要求自己的工作完美无缺。只要要求自己去开展工作就行,仅此而已。舞蹈演员特维拉·塔普(Twyla Tharp)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就是走到马路上,然后钻进出租车。剩下的时间就交个健身房,至于如何练习、获得灵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拥抱变化

塞内加在他的书中写道:“有些人缺乏紧迫感,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心过真正想过的生活,也没有办法突破现状”,人们很容易固步自封。如果我们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就一直情绪低落,对失败和错误感到闷闷不乐,陷入情绪的泥潭而忽视了现实。

人生苦短,如果不改变、不尝试、不冒险,人生很快就结束了。当你之前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再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时,继续保持之前的习惯无异于浪费生命。

我和我的妻子住在特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里面。当人们听到我们住在农场时,他们的反应都很有趣。有些人会说,“我一直想做这样的事情”;也有人会说“住在这样的农场里面是他们的梦想”。然而他们都没有付出过实际行动。

我和我的妻子之前也住在城市里面,政府没有说不允许我们住在城里,也没有任何的外在压力迫使我们住在农场。只是我们自己很喜欢,所以就搬到了农场。

如果你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或者你想实现你的梦想,你就必须要接受改变、立即行动。如果你想去环游世界,那就意味着需要放弃现有的一些东西然后轻装上阵。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当老板,你就得离开现在的公司。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现在马上行动,而不是等到将来,或者等你了解各种细节之后再行动。

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曾任英国首相的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对自己的要求是今日事今日毕,他从来不会半途而废。某项工作一旦开始,他便会坚持把它完成。所以在他的生活中,从来不会出现13项待办项目同时等着处理的现象。

马可·奥里略和塞内加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谈论了如何平衡生命中的每一天,或者把每一个今天都当做是生命最后一天来过。一旦你明确自己的目标,你就需要考虑事情的优先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开始行动直到你完成这个目标。优先级的排序至关重要,决定了行动的方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完成的质量。

不要半途而废,并且将所有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那么你的待办事项只会变得越来越少。在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会明确当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列成清单,然后在一天结束之前完成这项清单,这让我得到巨大的满足感。这些处理原则帮助我管理时间,激励我更好地努力完成更大的目标。

对我来说,看完一本书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是由一个个章节的小工程组成。我不会给自己设立类似一天看完一本书的目标,而是分解到每个小章节,我会坐下来认真地沉浸于书本的每一个章节,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看完一本书。

消除恐惧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有一条伟大的原则:我们必须去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

如果你了解她的生活,你就能发现这个伟大的女性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这一准则。她克服了羞涩,最终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领袖。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但却克服了性别歧视,改变了大众对第一夫人的刻板印象,让第一夫人成为了独立自强的代言人。她就是罗斯福总统那句名言的化身:我们唯一值得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如果你总是害怕,你就不能把握今天;如果你害怕冒险,你就不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生活中你想要的所有美好的一切,都需要你克服恐惧、勇敢前行,害怕、恐惧只会阻碍你的进步。

斯多葛学派一直想让大众了解,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人的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选择相信,忽略脑海中发出的质疑的声音,勇敢前行,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古代的哲人们,无论是马可·奥里略,还是姆斯·斯托克代尔(James Stockdale),都经历了无数曲折失败。只要你愿意去了解,你会发现,先哲们一直在努力做那些别人认为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一开始,甚至他们自己也认为可能做不到。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需要在质疑中前行。

不要延迟你的幸福

即使在古代,人们也经常会陷入遥远之后的幻想。认为在很远的未来,他们会突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塞内加写道:

你会经常听到人说,“当我50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安享晚年”;“当我60岁的时候,我就要放弃自己的工作”。诸如此类,人们经常会推迟自己的安排。可是谁能保证你真的能长寿呢?你安排的老年计划真的能按自己的意志实现吗?等到老年了才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等到不能胜任工作的时候才愿意花时间提升智慧,难道你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吗?等到生命快要结束了才开始真正的生活,那时候就一切都迟了。

活在当下最重要。如果你经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或者现在拥有的一切,那么你是不能做到活在当下的。你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更多的金钱、权利、名誉都不是最终的答案,活在当下才是。现在拼命赚钱,然后等到老了再去买一艘快艇以及湖边别墅,这简直是对生命的浪费。

当然这并不是说提倡不计后果或者不负责任,而是说,不要用你的今天去换你努力追逐的明天或者说是遥远的希望。

追求完美的自己

关于行为准则,我最喜欢的一句表达是:任何一件小事都体现了你做事的方式。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他揭穿了一个谎言——如果一件事情不重要,就可以随便应付的谎言。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不管它重不重要,我们都应该把它做好。

那些经常说“我不关心这份工作”、“我一点也不在意这个电话”、“对我而言,这些事情说明不了什么”的人们,他们都没有做到活在当下,而是活在他们的自我认知中。

趁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如果现在你连小事都不愿意、不努力去做,那要等什么时候才能去做事情呢?

我喜欢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原则,他是一位从奴隶制度中幸存下来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力足以媲美皇帝。即便如此,他仍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遵守自己的原则:

你要等多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你已经得到了自己认可的原则,那就应该遵守这些原则。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呢?在等怎样的好老师来帮助你提高自己呢?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成年人。

如果你现在还是经常粗心大意、懒惰,总是拖延,那么你将毫无进步。直到你老去、死去,你仍然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像一个成熟的、追求进步的成年人一样生活。找一条原则时刻提醒自己,并且永远遵守这一原则。

死亡警告

斯多葛学派中被证明最有效的方式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它要求我们专注于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终将死去。专注于这个事实看上去有些病态,甚至对把握今天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我们终究都将死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把握今天?

生命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有限的。一旦沙子穿过生命的沙漏,就不可能返回。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

在我的口袋里,一直装着一块死亡警示牌。牌子的正面是一个被头骨和花朵装饰的沙漏,它们代表着生命、时间和死亡。死亡警示牌的背面是马可·奥勒留的话:

你现在就可以脱离现在的生活,重新思考、表达和行动。

每一天我都带着这块牌子出门,它无时无刻激励着我。让我迎接挑战、变得更优秀。不把明天的到来当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明天本来就不是确定能到来的。

它提醒我收起我的手机,提醒我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任务,因为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做这件事。它还提醒我要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如果不是现在去争取,那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呢?

今天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天,但也可能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抓住这个今天机会。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