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80后陆续进入35岁的年龄线的上方。作为目前职场的重要组成人群,80后好像承担着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多的压力,心里也有个更多的焦虑。35岁这个从公务员招考到职场招聘的年龄线,像是一道大门槛一样横亘在人们面前。
作为一名刚刚跨过这个年龄门槛的职场人,我的同学、朋友以及相熟的同事,很多也已经过了35岁,剩下的则是即将跨过这个门槛。
那么,聚集在35岁年龄周围的人们,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过了35岁的人,都去了哪里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的个体组成了整个群体,我想,看看我周围的人以及我的朋友们的去处,大概也能看到35岁以后职场人的方向。
总体看来,我所熟识的圈子里面,35岁后的人大概有下面几种状态:
一、继续在职场
这里的职场范围要扩大一下,包含所有工作。身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学们不用说了,非常稳定,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只是有的已经混到处级,有的继续在科员的位置上待着。
每天面对已经熟悉了十多年的工作环境,身后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幸好入行早,二零零几年那些年,即使是去了北京当了公务员的几个同学,也都赶上了单位的低价房子;而三四线小城的更不用说,他们都已经成为工作稳定、生活比较幸福的一个群体。
同样,在医院、学校或者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也是非常稳固的一个群体。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他们在围城内,35岁已经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挡住的只是想进入围城的人。
以上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之外,大部分就是在企业的了,企业则又分成了国企、民企、外企等等。
在国企工作的同学、朋友也有一些,尤其是在央企工作的,目前来说也比较稳定,我还没有听说同学朋友中谁从里面跳出来的。而另外在民企外企工作的人里面,又可以分成好几种情况。
一种是在一家一直干到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能坚持到现在的,大部分都成了资深人士甚至成了中高级管理者。另一种就在两家以上的公司工作过,有的第一次跳槽后算是找到了比较合适的一直干到现在,也有的干几年继续跳槽,其中当然各有各的原因和情况,但是只要是工作努力,到目前为止,也基本上成了资深经理、工程师等等,当然也有中高级的管理者。
在非国有企业的人占大多数,毕竟这类企业容纳了最多的就业。而非国有企业的职场,说起来更像是一般意义上大家所说的职场。这部分人群无论当前是否在第一个东家,无论是何种职位,包括已经成为中高级管理者的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这个年龄段,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作为职场人依然要靠着当前的这份工作养家糊口,丝毫不敢有懈怠。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不要随便骂九零后小年轻,而可以随便骂中年人,因为他们不敢随便离职”,这击中了刚刚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中年人的软肋。
职场冷酷,要么忍,要么滚,过了35岁的人,哪敢轻言放弃?网上的鸡汤都说,练就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但是在当今社会,又有谁具备绝对的不可替代性?连马云都可以从阿里卸任,更何况你我?所谓的不可替代性,也只能是让自己的专业性更强些,或者多掌握一些技能而已。
二、离职创业
这样的朋友也有不少。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就陆续看到当时已经成为企业中高层的领导离开,他们看着在企业内再高升已经没有希望,而自己又积累了一些行业内的资源,于是就离开大公司,另起炉灶,自己开起了公司。
几年下来,一般也能成为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的小企业主。但是夹缝中生存也不是那么容易,自己熟悉的是原来的行业,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大都是边缘性、小众的产品,因为普通的产品市场早就被成熟的大公司瓜分了。
我认识的几个原公司的中层领导,都是开了自己的小厂,然后厂里聚集着一些从原来东家跟过来的人,因为他们具备一定的经验,彼此又知根知底,自己做的东西也还有强相关性,所以在这样的小公司,跟着原来的老领导,工作起来倒也省去了好多彼此磨合的麻烦。从一定程度上说,除了公司的创始人、合伙人,这些跟过来的老员工,也是在创业。
除了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也有转做其他行业的,例如我的朋友老林,就自己做一家小公司,专门设计一些科技场馆,加入了目前前沿的VR技术,前几年公司还有些艰难,近两年也维持了比较好的运转。
三、离职深造
走这条路的人不多,但不是没有。一个熟悉的朋友老刘,现在应该成为了刘老师,干过技术员、干过销售、甚至干过保险代理员,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之后,三十五六岁的时候,感觉再这样下去实在不是个事。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这么在职场蹭蹬下去,于是下定决心辞职,重新考了博士。读完三年后,去高校当老师,目前数年过去,已经成为一名教授。
现在职场竞争激烈,如果再碰上外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高学历相比之下会更有优势。而在高校这种单位,目前要进去,博士以上几乎成了必要条件。而高学历在求职的时候,年龄上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放宽的,这也是考虑到读完博士之后,都是接近三十的年纪了,如果再搞上几年延期,几年博士后,很可能35岁还没开始正式工作。由此可见,深造也不是一件容易走的路。
当然,35岁以上的人,如果离开职场,绝不仅仅止于以上几种方向,也有彻底不工作,当自由职业者的,当职业股民的等等,我们都可以归为其他类别。
在熟识的人里面,选择自由职业道路的比较少。有些是因为照看小孩会停止工作,停止工作的时间都会依据家庭收入以及自家条件确定,比如家里有老人能帮忙带孩子,就会在较短时间内重返职场。至少也要自己找点什么事情干,开个小店之类的,虽然不是那种普通意义上的职场,这也算是职业的一种吧。目前周围邻居倒是有不少选择了自己开小店,男主人在外打拼,女主人自己开个小店,一间不大的门面,时间自由,不求能挣多少钱,至少自己不闲着。
网上总是有文章说35岁之后如果达不到什么水平就怎样怎样,让人看了之后徒增焦虑。其实,仔细看看我们周围,35岁以上的人正在越来越多,35岁正是人生如日中天的年龄,既具备体力精力、又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应该是职场最为抢手的人才对,但是正是由于一些扭曲的评判标准,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了35岁经过一轮轮的炒作,竟然成了区分人们工作是否成功,是否值得录用的分水岭。
只能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以至于我们都懒得去深入地去分析具体情况,只愿意简单地来拿年龄划线。
我们查一下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仅仅80后就有2.3亿人左右,这么多人现在应该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人跨过了35岁,另一半在未来几年内也会跨过这个年龄线。更别说80后之前的70后们了,他们早已经过了这个坎了。那么超过35岁的人,难道都没地方可去了么?放眼看去,大家依然在各行各业奋斗着,最多的人依然还在职场。
35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焦虑左右而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