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到底该怎么实行

来源:经理人分享 作者:况阳

日前,华为发布了它的2018年年报:营收7217亿,净利润593亿。

营收从1000多亿人民币到1000多亿美元,净利润从不足80亿人民币到将近600亿人民币,这是华为过去10年的成绩单。

而这份成绩单,想必任何竞争对手和敌人看了,都会不禁打个“寒颤”。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机构臃肿、多重领导、人才流失几乎是逃脱不了的宿命,而华为却在不断壮大规模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净利润近600亿的出色成绩,它是如何做到的?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论?

我在华为工作了13年,对华为非常了解。

从2008年到2015年,华为的绩效管理原自IBM的PBC模式。

PBC注重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注重执行,考核周期固定为半年或者年度,这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是可行的。每年年底公司做好战略规划,然后第二年全年落地实施即可。

但切换到VUCA时代之后,外部环境急剧动荡,以前公司能往未来看5—10年,但现在也许看3年,甚至1年都看不准了。

这个时候如果还僵化地采用原有模式,就会导致整个公司都高度依赖高层,基层只是简单、机械、被动等待和执行,从而剥夺了一线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贻误市场机遇。

但华为不愧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在“以客户为中心”这一初衷的牵引下,内部管理机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做出了调整。

自2015年10月起,华为这家高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地探索OKR这一绩效使能模式,成为国内首家引入OKR的大型企业。

本文所介绍的OKR实践,正是源自于我在华为的开展经历。

OKR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内在动机,它是一种实操性很强的目标管理方法。

能否通过OKR促进企业的创新,取决于企业能否通过实操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

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基于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理念来应用OKR,最后把OKR用成了KPI,非常令人惋惜,这相当于把瑞士军刀用成了菜刀。

为了帮助大家真正用好OKR,应用OKR促进创新,这里介绍一种端到端的OKR实操方法。

OKR制定流程

这里包含几个关键步骤:

1)团队OKR制定:团队成员采用目标众筹方式,群策群力共同讨论制定出团队OKR,明确团队未来的努力方向。2)个人OKR制定:以团队OKR作为参照大方向,输出个人OKR,明确个人未来的努力方向。3)OKR围观与刷新:OKR是公开的,无论是团队OKR还是个人OKR,所有人均可以查阅团队/个人OKR并评论,团队Leader/个人可以基于评论意见和建议刷新团队/个人OKR;同时,OKR又是敏捷的,体现了和业务充分融合的特点,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团队Leader/个人可以实时刷新团队/个人OKR。4)社交化辅导与反馈:在OKR实施过程中,团队主管可以给下属提供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意见,其他团队成员也可以在必要时提供相关反馈意见。

今天我们将围绕前两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展开来说。

01

团队OKR制定

1.团队OKR有必要吗

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在问一个问题:团队目标有必要吗?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是否二者只选其一即可?

我喜欢回到事情的本质上去看问题,即便在十分灵活的人文领域也依然如此。

事情的本质,就是第一性原理。

亚里士多德说:“在每个系统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那么,这里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呢?

团队目标第一性原理:当以团队为中心的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结合使用时,团队绩效将显著提升,并且超越在其他目标条件下的团队绩效。

用通俗的话表达就是,最高水平的绩效出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体同时对自己的绩效和团队的绩效都有高水平的承诺,但对团队绩效的承诺度稍高。

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目标的“最大化收益区域”。

绩效承诺度与绩效表现关系

德博拉斯·克朗(Deborath F. Crown)和约瑟夫·罗斯(Joseph G.Rose)曾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各种条件下团队的绩效表现。

实验数据表明:“团队为中心的个体目标+团队目标”组合条件下,团队绩效实现最大化,其绩效表现比无指定目标组高出38%,也显著优于其他所有目标条件下的团队绩效表现。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将个人目标引导到以团队为中心的团队目标上来,让个体既能看到团队目标,也能看到自己对团队目标的贡献度,一切围绕团队目标去开展工作。

心中有太阳,脚下有力量!

拉法斯图(LaFasto)和拉森(Larson)根据其多年研究指出:决定团队能否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这个团队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令人振奋的目标。

这句话指出了成功团队的目标的两个重要特征:明确的和振奋人心的,前者正是KR的显著特征,KR要求以量化的方式明确定义清楚成功的标准,后者正是O所要承载的,要求目标必须能鼓舞人心。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团队OKR能完美反映拉法斯图和拉森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团队带向高绩效。

2.团队OKR的制定

通常,按照传统绩效管理的做法,团队目标是逐层自上而下分解下来的,就像瀑布一样从上往下倾泻下来,下层组织只得无条件接受并执行。

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毕竟,下层组织要支撑其上层组织达成其目标。

但也正因此,做事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层层向下分解的过程中逐渐流失,最终,到基层团队那里,目标变成了单纯的指标。

如果你回过头看一眼,你会明白,在缺失了做事的价值和意义后,也就缺失了自主做事的意愿,缺失了内在动机,这其实是降低了团队的动机水平,最终要让团队行动起来,只能重新回到胡萝卜加大棒的时代。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认为团队是不推不动,只能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原因。

OKR则采用全然不同的方式制定团队目标,它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达成了组织预期。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种目标制定方法叫OKR众筹法,它源自谷歌,并在其他企业中成功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普适性。

OKR众筹流程

OKR众筹通常是在一次集中会议上完成。

团队主管召集所有团队成员参会,一起讨论众筹出下一阶段团队OKR。

整个过程共分为5个步骤:

步骤1:团队主管首先系统总结团队过去的工作业绩及差距,并给出建议工作方向。

团队主管介绍完之后,可以征询一下大家是否有疑问,并对大家的疑问一一澄清,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理解了这份报告。

这些输入信息非常重要,给团队后续的讨论奠定了基调,避免了漫无边际的讨论。

步骤2:接下来开始团队目标的众筹。

让每个团队成员结合团队目标、个人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兴趣思考,接下来团队需要达成哪些目标,才能让团队做得更好。

每个团队成员贡献1~2条团队OKR。在这一过程中,团队主管作为团队一员,也需要提交1~2条团队OKR。

步骤3:团队主管汇总所有团队成员输出的团队OKR建议,逐一让提交人讲解其所提交OKR的价值和意义,解答其他团队成员的疑惑。

在所有团队OKR都讲解完毕之后,所有团队成员进行投票选出最重要的3~5条OKR,形成最终的团队OKR。

步骤4:团队主管综合大家的团队OKR,提交上级主管进行审批。

步骤5:如有必要,可结合上级主管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增补,并再次召集讨论会,就变化部分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达成一致理解后定稿形成最终团队OKR,并正式全员公示。

上面是团队OKR众筹的通行做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快团队OKR的收敛速度,可以将团队成员基于业务相关性分成若干个研讨小组。

例如,一个团队有20个人,其中有2个员工在共同做A业务,3个员工在共同做B业务,5个员工在共同做C业务,剩下10个员工在共同做D业务,那么可以基于业务相关性将这20个员工分成A业务研讨组、B业务研讨组、C业务研讨组和D业务研讨组,这样,在步骤2目标众筹时,就以A、B、C、D 4个研讨小组为单位,邀请其输出3~5个团队OKR,然后团队主管再基于所有小组贡献的团队OKR进行投票表决,形成团队的OKR。

也即是说,只需把参与角色从员工替换成“研讨小组”即可,其余流程保持一致。

通过OKR众筹,团队所有成员充分参与了团队目标的制定过程。

团队目标不再只是主管拍脑袋定出来的,而是集所有团队成员的群众智慧共同制定出来的。

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共识程度,团队目标真正变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而不再只是主管的目标。

而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采用传统团队目标制定方法时,大约只有9%的员工清楚他们的团队目标是什么。

我们曾对采用OKR众筹的团队做过一次员工访谈,所有员工均能清晰地说出他们的团队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说,通过OKR众筹,这一比例提升至了100%,显示出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共识程度是多么的惊人,团队目标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他们已经发自内心地在为之不懈奋斗。

传统目标制定方法与OKR众筹法对照

02

个人OKR制定

我们已经提到,只有团队目标或只有个人目标,都不能让团队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团队目标固然重要,但个人目标也不能忽视。

那么,个人OKR要如何制定呢?

事实上,在有团队OKR作基础输入之后,个人OKR的制定变得极其简单了。

个人OKR制定流程

员工在制定个人OKR时,需要思考如何承载团队OKR。

以此为前提,个人OKR制定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员工结合团队OKR及个人兴趣,思考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团队目标做贡献,形成自己的个人OKR初稿。步骤2:将个人OKR录入到公共的OKR IT平台,以便所有团队成员都能便捷地查阅和评论。步骤3:邀请主管和其他团队成员对自己的OKR进行评论,以确认是否有遗漏和不当的地方。步骤4:结合他们的意见刷新个人OKR。

由于OKR是公开透明的,上述步骤3和步骤4可能会在任意时刻发生。

例如,员工A制定了一条OKR,并发起其他团队成员进行评论。

但此时其他团队成员由于还没有考虑清楚他的OKR对自己的影响,因而暂时无法给出评论意见。

但过了两周之后,其中一个团队成员发现员工A的OKR中有一条KR定低了,会影响自己OKR的达成,因此给A提了一条评论意见。

于是,A在收到这条评论意见后,刷新了自己的OKR。

将传统个人目标制定方法和个人OKR制定方法作一下对比,你会发现两者的巨大差异。

采用传统方法制定目标时,主管为下属指派目标,然后下属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执行,对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能产生什么价值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而OKR则不同,在OKR模式下,下属的目标是下属自己制定的,当然,也不是天马行空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需要以团队OKR作为输入,同时,制定出来的OKR要接受所有团队成员的评论。

这一看似细微的变化,却是革命性的。

以前目标是“强加”给自己的,现在目标是自己自主制定的,其他人的评论也只是建议而非强制,这增加了员工对自己制定的OKR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升了员工对目标的承诺感,后续员工必将全力以赴地去达成该OKR,员工真正地变成了内在驱动,而不需要不断地使用胡萝卜去诱惑,不需要不断地使用大棒去鞭策了。

传统个人目标制定与个人OKR制定

可能有主管会担心,这种方式是否太过放纵下属了。

如果下属的目标和团队目标偏离太大,而自己的评论意见下属又不理睬时怎么办?

通常,下属都会特别乐于接受主管的评论意见,但确实会存在下属不理会主管的评论意见的情况。

这个时候,主管切忌使用强制手段强迫下属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如果主管这么做了,就会大大地扼杀其他团队成员的创造性,之后所有团队成员就都变成听话的乖孩子,不愿意再违背主管的意愿,所有人都只是变成主管的回音壁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妨给下属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自由度,让下属去尝试,看看他这样做是否确实可行,也许就成功了呢?伟大的创新不正是脱胎于无数的失败中吗?


相关文档推荐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当创新药拥抱AI能否破局双十定律.PDF

1741071159 谢辉 3.76MB 32页 积分6

DEEPSEEK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PDF

1740034311 陈亚盛 3.89MB 60页 积分8

推倒部门墙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187 邱明俊 1.49MB 73页 积分10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60  0.11MB 32页 积分6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27  0.69MB 60页 积分8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8975733 邱明俊 2.15MB 0页 积分8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8899522  9.87MB 52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