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您怎么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谢家华:在Zappos,一个员工可以属于多个圈子,他们的紧张感来源于自身的角色,或是所在圈子的目标。公司现在大约有500个圈子,如果你想及时获取圈子内部会议的最新情况,可以订阅任意1个、10个,甚至是所有你感兴趣的圈子。例如,有一个圈子最初只关注我们园区,最初的目标是让员工获得好的体验。随着时间推移,其他人可以提出:“你看,我们都发展这么多年了,也是时候融入周围的社区了。”圈内员工可以重新设定目标,为员工、供应商以及社区中的其他人都带来绝佳体验,也能进一步提升Zappos的品牌知名度。当然,其他员工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添加或修改整个圈子的目标。
还有一些元素与好莱坞模式相似。有些人会在团队合作时获得更多灵感。可能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项目,发现彼此合作十分愉快。这样,他们就会选择继续共事。一段时间后,他们就能演化成一支梦之队,创造最好的成果。
麦肯锡:听起来合理利用合作氛围十分关键。
谢家华:我们一般会称之为“思想碰撞”。关键是看你能否经常遇到一些与你截然不同的人,可能你们只是随便聊了几句,最后却成了合作伙伴。当然了,我们也会看这种合作的深度。
在美国,每个雇员平均拥有300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包括了走廊和会议室等。在Zappos,这个数字大概是100平方英尺。因为研究表明,你在公司坐得离某个人越远,见到他的几率就越小。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最佳团队并不等于最优秀员工的集合。你听说过“超级小鸡”这个研究吗?在养鸡场,你可以通过鸡蛋的数量来计算鸡的生产力。因此,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两条策略,第一条是把10只小鸡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找出最能生蛋的那只,等它培育出下一代后,再挑选出最能生蛋的那只,一直往后繁衍到六、七代。到了第六代或第七代,就培育出了超级小鸡,每一只都很能生蛋。但是,这个过程中可能杀掉了一半的小鸡。所以,若是按整个鸡笼生出的蛋来看,策略一反而不如策略二,那就是培育出“蛋生得最好”的一笼鸡。可能有一只鸡生的蛋不多,但它能够确保一整笼鸡和谐共处。所以,如果要提升整体生产力,最好的方法是策略二。可惜,大多数大公司都选择了策略一。
麦肯锡:在企业结构方面,您觉得强调适应性而非预测性有什么后果?
谢家华:达尔文曾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然了,这句话也有可能是杜撰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推动万物迅猛发展,信息流动的速度今非昔比。过去,我们可能还想着怎么去预测、规划、管控和执行一个具体计划,而今我们更多是思考怎么能快速拿到反馈、怎么不断感知并回应、怎么让组织的适应性和韧性更强,存活得更久。这已不再只是效率至上的传统思维。系统理论和研究都表明,如果一味追求效率和稳定最大化,那往往会牺牲一定的韧性。韧性本来就不易察觉,也不容易衡量,因此也很难实现最大化。
确实,我们可能很难预测6个月后组织结构的模样。但我并不觉得可预测性就一定是好事。甚至有时候,我认为组织就是因为太看重结构的可预测性才会停滞不前。如果组织结构本身就有问题,那预测出错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组织结构是影响其生产效率与产出的主要变量,且大多数组织结构积重难返。
麦肯锡:说到变量,鉴于您的核心业务都依靠数据和分析,在您看来,数据和分析扮演着什么角色?您会借助它们来衡量业绩吗?
谢家华:这个要看情况。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看数据。有些东西是很明确的,比方说如果你在这个渠道花了X美元去打广告,就能获得Y美元的销量。那么只要投资回报率持续保持乐观,我们就会继续投资。
然而,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拿数字去衡量。有些员工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灵感,我们在一起工作时总能迸发出火花。但非要我用某种标准去衡量,来说服法务部和人事部的话,我可能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认为,员工能力要远超其职位描述。某位员工可能十分擅长舞蹈,虽然与其职位描述无关,但在公司年会或是其他活动上,他就能大展身手。除了兴趣之外,我觉得每一位员工还有更大的创造潜力与智慧。我们也在探索,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最能帮助他们释放潜力和智慧。很多公司都在制约员工的发展,可能这些员工只释放了10%的潜力,对理想状态更是望尘莫及。
十多年前,我们就决定要恪守Zappos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意味着,我们会根据价值观来决定招募和解雇员工的标准,这无关个人业绩。招聘团队会先进行一轮面试,之后会有团队专门针对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契合度做二轮面试。候选人必须两轮面试都通过才会被雇佣。我们其实筛掉了很多既聪明又有才华的候选人。
如果邀请他们加入公司,短期内肯定能够提升利润。但如果这些人才与我们的价值观不契合,那么仅凭这一条,他们就会被淘汰。在员工的辞退上也是一样,如果某位员工没有践行我们的价值观,就算他的业绩再好,我们也会请他离开。有些公司可能会说:“这家伙确实是个混蛋,但是没办法,他能赚钱,要不就随他去吧。”在我们公司,不会有这样的犹豫。
麦肯锡:感觉Zappos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您丝毫也不在意。
谢家华:从小到大,我们听得很多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做了A,B就会发生。”但是,人生充满了意外。纵观那些伟大发明,基本都是非线性思维的成果。这些发明家并没有说:“我想发明X,只要我完成先前制定好的步骤,那X就能凭空蹦出来。”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预测未来,因此想去掌控命运,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自欺欺人。
所以,在Zappos,我们的底线是:这是否足够安全?其他员工都不看好这个想法,没关系,我都能接受。但我们肯定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前,包括我们在内的绝大多数公司,都想在达成共识之后才去落实某想法。当公司规模很小的时候,谨慎一点固然很好。但能让公司规模变大的不是共识,而是正确的想法。只要想法正确,自组织自然能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