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问题,都无法靠辞职解决
慕小北 36氪

作家马丁曾说: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有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很多时候,我们败给的不是生活,而是自己。

工作的真相:辞职很爽,但没用

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2019年裸辞的那些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image.png

很多人以为,裸辞的人才是真的勇士,他们敢于反抗苦逼的工作,敢于追求想要的人生。

但现实往往却截然相反。

网友@土味女青年分享了自己裸辞后的状态:

吃遍了外卖,体重直线上升。

没了社交,对美也就没了概念,素面朝天,蓬头垢面,糟里糟蹋的样子连照镜子、自拍都免了,晚上借着取快递才敢出门透透气,因为天黑别人看不见自己的落魄。

不敢看水表电表余额,银行卡里的钱也越来越少,整日为房租水电费发愁。当初满腔的热血现在已经枯竭,越来越消极和懦弱,内心焦虑不安,失眠也成家常便饭。

无比怀念过去那个作息规律,充满干劲,目标坚定,心无旁骛,顺便瘦了二十斤,颜值在线的自己。

的确,在2019年经济依然不景气的情况下,身边的大多数年轻人对自己薪资、工作环境也愈发不满。

朋友圈里,更是到处充斥着类似这样标题的文章:《辞职之后,我一年赚到了100万》、《29岁未婚,40岁辞职:不慌不忙,你就赢了》、《三亚景区员工辞职信走红:前半生不怕,后半生不悔》。

所以,现实情况是,像网友@土味女青年一样选择裸辞的不在少数。

@明天不能赖床

第一个月爽,第二个月找,第三个月慌……最后随便入职了一家公司,准备骑驴找马了……

@寡好你自己

拿到年终奖就裸辞了,本来觉得之前的履历还不错,工作经历能够写满两页,信心满满觉得能很快找到新工作。结果处处碰壁,想要的岗位没有消息,收到的offer又不想去。拖拖拉拉快3个月了,心态完全崩了。

@可爱迷人小仙女

裸辞后的我是这样的:兴奋(终于爬出了巨坑)→冷静(银行余额已不足)→找工作(我有3年经验,不怕)→失望(被拒绝,各种看不上)→怀疑人生(焦虑、失眠、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深夜痛哭(没钱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只要工作中遇到点不如意、不顺心,就想一走了之,以为辞职就可以解决一切。

成年人世界潜规则:该奋斗的时候,别矫情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托德·卡什丹曾讲过流沙生存指南:

假设你正巧陷入流沙之中,那么你应该停止挣扎,试着平躺下来,舒展四肢以增加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保持这个姿势,就有可能不会陷下去,而且还有可能像滚木头一样从流沙里滚出来。

但如果因为害怕而拼命挣扎或者试图跳出来的话,人只会在流沙中越陷越深。

有研究表明,频繁跳槽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对职场未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焦虑其实就像托德·卡什丹所讲的流沙,跳槽非但不能使你从焦虑中解脱,反而越陷越深,最终导致自己无法适应职场。

梁文道在参加《圆桌派》时,就曾说起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梁文道专门安排了一个两年换了5、6份工作的人,想知道他为什么每份工作都干不长。

结果发现,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工作。

image.png

记得朱军在采访刘若英的时候,曾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不会气急败坏吗?”

刘若英回答:“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学医的后悔当医生很累,学设计后悔要通宵熬夜,当老师的后悔要应付家长,学土木的后悔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

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扛住肩上应有的责任,一遇到问题就用辞职来逃避和麻痹自己,同样的场景,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上演。

只不过是由老板A换成老板B,再由老板B换成老板C。

99%的问题,都无法靠辞职解决

人在职场,99%的问题,都无法靠辞职解决。

作为一个普通人,既然辞职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焦虑,我们又该如何去争取和奋斗属于自己的生活?

1、正确认识焦虑:焦虑不是坏事

焦虑不是个例,在步入职场后,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感到一丝焦虑,这是我们没有办法避免的。

刚参加工作时,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换让我们措手不及。

工作3-5年时,来自同龄人的对比和婚恋的压力又会让我们陷入迷茫之中,质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

工作8-10年时,又因为工作时间太长,早已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和动力,难保不会产生倦怠心理,加之晋升上的瓶颈,前有职场新人越来越强,后有子女教育、父母养老、房贷、车贷。

2、坚信自己,你总会不断进步的

因为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只有明确了焦虑是职场的常态后,接下来,就需要树立起战胜焦虑的信心,一定要坚信自己。

在树立信心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焦虑?

其实,每一次焦虑的背后,都有两个声音在不停的呐喊:

1)我不行。还没有开始解决问题就先否定了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

2)我不行的后果太严重,我自己无法承担。夸大犯错的后果,导致我们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战战兢兢,生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在明确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遇到问题时有针对性的放大自己的优势、淡化自己的弱势,并不断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从而增强战胜问题的信心。

事实上,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对未来的自己有点信心,无论你相不相信,你总会持续学习的。

3、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因为“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无论是在上学时还是工作中,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

别人熬夜准备考试,他们一天只学四五个小时,还总是名列前茅;

别人加班通宵赶方案,他们到点下班、绝不拖沓,还总能留住客户;

别人的职场要么迷茫要么疲惫,他们却总是精神饱满,还有时间健身、看书、甚至旅行……

究其原因,不是自己太愚笨,而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只顾着埋头努力。

却忽略了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前提的,用对方法,努力会被放大,用错方法,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提升工作效率:先从告别无效沟通开始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工作效率决定。

同样一个跨部门协作的任务,有的人反复沟通两三天还搞不明白,有的人召开一场会议,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这就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低效的沟通困境天天都在发生,很多人无可奈何。

7、8个人一起开会,进了会议室就是“一小时起开”,东扯西扯一大堆,好不容易大家都说累了,也没什么明确的结论。

跟分公司的同事沟通费劲又低效,每天邮件来邮件去,起码要发五六封“长篇大论”才放心,宝贵的工作时间都在收发邮件中耗去。

组织开会更麻烦,不是这个领导出差了,就是那个同事有事无法到场。结果事情做到一半还有人不知情,得了,准备开“撕”吧。

摆脱沟通困境,脱离低效泥沼,聪明的人会选择聪明的沟通方式。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