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人士的工作秘诀

来源:张良计 作者:张良计

1. 学会拆解,遇事不慌

这是任何一个职场新人,都应该迅速掌握的工作习惯。

什么是拆解呢?就是将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难度较小的任务。

用六个字来形容就是:

“大拆中,中拆小。”

举个例子。

最近我让公司的实习生在做抖音视频混剪。这之前大家谁也没做过,没有任何经验。但时间紧,任务重,从头开始学肯定是来不及了。

这时该怎么办呢?

拆解。

我们把一段视频剪辑的过程,按照结构规划、素材搜集、后期精修来拆解为三大步骤。这就叫“大拆中”(如下图):

image.png

先来看结构规划。

抖音上的混剪视频多以节奏动感的音乐搭配快速切换的画面为主,那么我们可以首先将一段完整的音乐,按照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划分为4个时间区间,分别叫“开始”,“增强”,“高潮”,“结束”(如下图):

image.png

这就叫“中拆小”。

后面的素材搜集和后期精修也是一样,每一个大步骤,都可以不断分解成若干小步骤。所有步骤都整理清楚了,就形成了一套剪辑视频的方法,这就叫标准作业流程。

记住,拆解的终极目的,就是总结出一套标准作业流程,然后不断复制下去。

这样之后再来新人,没做过的也能照着这个模版快速上手。无形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当我们遇到一项不太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工作任务时,会本能产生排斥,乃至不想去做的想法。

这就像打游戏一样,本来你只有5级,去挑战一个100级的Boss当然打不过。一上来就面对远超自己实力的任务,当然会怯场。

但如果我们学会用拆解的方法,把一项庞大的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地拆解成一块块小任务时,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因为每次面对的挑战都稍微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但跳起来够一下还是够得着,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拆解。

哪怕你现在只有5级,但你可以把自己的成长规划变成先挑战10级的Boss,再挑战20级的Boss,接着挑战50级的Boss,最后打100级的Boss。

任何一项工作,按照上手的熟悉度来区分,可以分为“舒适区”,“训练区”和“挑战区”(如下图):

image.png

“舒适区”不用多说,能够驾轻就熟处理各项工作事物,没有什么能难倒自己,待在这个区域里是最放松的。

“训练区”稍微难一点,这里的内容有一部分熟悉,另一部分不那么熟悉。这时就要用拆解的思路,将那些陌生的、难度较大的任务拆分成熟悉的、难度较小的任务。

比如一个从没做过音乐视频剪辑的人,一开始让他剪一条片子,肯定听了头大。

但如果告诉他,先把完整的音乐按照节奏和旋律进行区间分类,这是不是就容易了一点?

接着再告诉他,分好类别之后,按照每个部分的主题去搜集相应的素材,这是不是又降低了一点难度?

最后再告诉他,每个主题下的素材画面需要对应相应的节奏,踩准点位,这是不是更容易了一些?

这就是“拆解”的好处。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舒适区”,逐渐迈入到“训练区”。等到在“训练区”中慢慢掌握了技巧,接着再向完全陌生的“挑战区”进发。

职场成长,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2. 学会复盘,寻找关联

我的老板曾告诉我一句话:

“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次性工作。”

这话让我记到现在,在后来的职业成长中打通了我许多疑惑。

它是什么意思呢?

你从目前手上的工作中,一定能找到以前其他类似工作的影子,同时也一定能启发你以后做新工作时的某些思路。

领悟了这一点,许多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举个例子。

你觉得“做PPT方案”和“写公众号文章”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案是,策划思路都是一致的。

一份方案和一篇公众号文章,本质上都是向读者传递某种信息与观点,那么就势必要遵循人的阅读习惯。

这个时候,一些文学写法和讲故事的技巧就可以通用,甚至连它们的提纲结构都长得很像。例如都可以遵循总分总的原则,或者使用倒叙的手法先展示结果,再逐渐揭晓过程。

再比如,你觉得“写公众号文章”和“写产品广告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案是,都需要在头三秒里立即夺人眼球。

公众号没有一个出色的标题,很难让人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同理,一个产品没有好的名字和广告语,很容易被淹没在同类产品的汪洋大海中。

提炼差异性,放大独特点,就是写公众号文章和写产品广告语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旦你能做好一种工作,另一种也能驾轻就熟。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关联过去,启发未来,这就叫复盘。

我在带人的时候最看重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以及结果之后的复盘。平时我最喜欢让下属给我写两张纸(如下图):

image.png

第一张纸,叫“我掌握了哪些技巧”。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花了5个小时,从头到尾连一点窍门都没有摸到,那证明你根本没做过。因为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你依然会像新手一样再花5个小时。

技巧这个东西,可大可小,但一定不能没有。

大可以大到整个工作思路的转变。

比如一套工作流程,原本的计划是先做A,后做B,但这么做会闲置资源C。那么可以尝试调换顺序,先做B,再做A,让资源C充分被利用起来。

小可以小到一个工作细节上的处理手法。

比如做一份Excel 表格,哪怕你只是多记住了几个快捷键的使用技巧,都能提高不少效率。

做完任何一件事,你一定要收获一些东西。请逼着自己去想,去记,去写下来。

第二张纸,叫“我踩过哪些坑”。

无论新手还是高手,都会犯错。但差别在于,高手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犯同一个错。

我的习惯,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把之前走过的弯路,大大小小全部罗列出来,然后进行归类。

比如哪些坑属于突发状况,哪些坑属于可以预料到但事先没有想周全的,哪些坑属于内部沟通不清造成的......

随后我会让团队中每个人都把自己踩过的坑写在纸上,再用朗读的方式分享出来,最后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方法。这一点也不丢人,反而是一种正向的相互促进。

你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认识越深刻,你未来才能跑得越快。

3. 学会讨教,不耻下问

尊重比你更专业的人,无论他的年龄有没有你大。

注意,后半句才是重点。

如果说前面两条能帮你在技术层面获得提升,那么最后这条提升的不仅是工作能力,还有你的格局。

当你已经工作了五六七八年,面对一个经验没有你多,甚至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你会不会听进他的建议?

大多数人下意识都会在心里说“No”.

这也正常。

“为什么我要听一个小毛头的建议?他才工作了几年,凭什么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

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也这么想,直到有一次被狠狠打脸。

那次,客户要我们去研究B站(Bilibili),我想当然地还在用“二次元”的标签来看待这个平台,于是叫手下的同事整理了一大堆B站上的动漫和游戏视频来论证我的观点。

没想到一个实习生悄悄跑过来跟我说,现在的B站已经不光只有动画和游戏了,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内容,比如综艺、直播、沙雕、科普等各种奇奇怪怪有意思的东西。他还说B站里其实也分很多圈层,不同圈层的用户和内容都大相径庭。

image.png

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想来挺惭愧,那时我上B站的次数都不超过5次就敢妄下断论),对他的提议置若罔闻,还说你就按照我的意思去找资料,其他的别管。

可当我信心满满拿着研究报告去提案时,客户全程眉头紧锁。其中一个客户最后对我发出了灵魂拷问:

“你做这份报告的时候有没有上过B站?”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我那喜欢贴标签的习惯害了自己。

而当时给我提建议的那个实习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个Up主(B站上的网红博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运营自己的账号,如今粉丝已有大十几万。

他对B站的了解深度,远不是我这种在网上找几篇报告和案例,然后拼拼凑凑得出结论的人能比的。

后来我为自己的莽撞行为跟他道歉,并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好好采访了他作为一名B站Up主的经历,以及他对这个平台的感受。

同时,我又花了一个星期泡在B站上,翻看各种内容。最后结合之前手上的研究报告,为客户做了一份深度解读B站的方案出来。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巨大。说它间接改变了我以后做事的心胸和格局一点也不为过。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当面对一个未知领域时,我们都习惯从过去的经验里找熟悉的方法来“套用”。

用旧认知来理解新问题,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思维惯性。这种做法有时的确有用,但不能把它当做一劳永逸的方法。

尤其在面对那些一直在改变甚至进化的事物时,学会摒弃旧的认知观念,积极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才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分水岭。

就像上面例子中的B站。

它在刚出来的时候,的确是二次元小众者的聚集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B站上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元化,服务的用户基数也越来越庞大,我们不能再以“二次元”这个简单的标签去定义它。

这时,“不耻下问”就是了解它的最好方法。

去找到那些在该领域里更专业的人,他们深耕其中,了若指掌。你要虚心请教,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要知道,在其他行业你可能很专业,但在这个领域你就是个弟弟。

哪怕是去向年纪比自己小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讨教,也一点都不丢脸。你心里可以自动把这个行为转化成:

去向比我更专业的高手请教。

如果你的目标是快速成长,那么一切能够服务这个目标的做法,你都应该去尝试。而不是端着那份可能根本不存在的“自尊”,耽误自己的前途。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3个让你相见恨晚的工作秘诀,让你效率倍增:

1. 学会拆解,遇事不慌;

2. 学会复盘,寻找关联;

3. 学会讨教,不耻下问;


相关文档推荐

大语言模型服务管理的实践.PDF

1744103522 马元元 8.6MB 27页 积分5

T GDWJ 016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指南.PDF

1743652887  1.62MB 79页 积分6

AI时代的管理者全球思维.PDF

1743585702 邓子梁 1.89MB 16页 积分5

AIGC如何助力工作和学习.PDF

1742949482 尹健 10.53MB 93页 积分8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PDF

1740034311 陈亚盛 3.89MB 60页 积分8

DeepSeek赋能职场.PDF

1739405448  4.45MB 33页 积分5

推倒部门墙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187 邱明俊 1.49MB 73页 积分1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