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IT架构每个人都不陌生,有人说IT架构是企业架构中的一部分,与业务架构结合,为企业打造适合业务的IT信息化建设,也有人说IT架构是方法论,是一种为企业制定IT构建策略、标准、服务、产品、解决方案及对应IT厂商的建议或决定。无论怎样,IT架构都是企业IT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它能够有效指导信息化项目的开展与执行,今天笔者就来谈谈企业IT架构的发展过程。
最早期没有IT架构一说,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就是所谓的IT架构,后来随着SOA理念的引进,企业逐渐在IT构建上具备了整体观,构建信息化设施开始从整体IT架构层面规划,如今随着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新技术模式、业务模式不断涌现,IT架构正在向着更优化的架构演变…
IT架构定义理解
说起IT架构必定会关联到企业架构、业务架构这两个词语,业务架构指企业业务运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IT架构和业务架构都属于企业架构,两者相互支撑、协作。
从技术概念上来讲,IT架构是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简单理解来讲就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模式,规划当下需要构建哪些信息化、未来需要构建哪些信息化、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拿什么构建、谁来构建、构建的顺序、需要的前提等一系列内容。
1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是IT架构的核心,数据是企业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资产,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最真实的展现,企业在数据架构的建设上会考虑多方面进行规划,数据架构包括数据之间的整合、数据的逻辑关系、数据的治理与应用,对于数据架构的建设会贯穿于企业IT架构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简单数据治理到最终的数据决策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定义数据域、系统数据之间的逻辑、系统数据集成交互统一、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安全存储访问和控制等。
2 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向上承接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向下规划和指导企业各个IT系统的定位和功能,提供业务功能和数据资产的管理,应用架构包括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核心功能等。通常企业在构建应用架构时会根据业务逻辑、需求对系统的价值、定位、用途及建设顺序进行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的扩展性、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最终出具应用架构蓝图,架构会随着建设中进行不断的修正完善。
3 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支撑业务、数据和应用所需的逻辑软件和硬件能力的描述,也是支撑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的技术基础结构,主要包括底层的IT基础设施、技术平台、组件、技术标准、技术逻辑等,具体包括安全管理、应用软件、应用平台、物理环境、系统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技术架构也会随着做出对应的调整,通常模式服务化、技术平台的整合、系统的优化是架构中固定的部分。
IT架构演变过程
在IT架构的全生命周期中,提到IT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总会伴随这样一句话:企业信息化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散的过程,后信息化时代面临着系统整合,优化IT架构,提升IT价值的新阶段。这句话的确道出了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的IT现状,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走过整合期,向着更高的阶段迈步,例如数据治理分析、业务流程再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如下图所示,图中介绍了IT架构的演变过程,这里将分为5个阶段阐述。
1 系统建设期
系统建设期并没有在上图中出现,因为笔者不打算将其严格划分在企业IT架构发展过程中,正如开头所讲,最早期没有IT架构一说,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就是所谓的IT架构,随着SOA理念的逐渐出现,所以在这个时期,企业对于IT架构的观念还是较为模糊的,但这个时期所建设的系统却为后续理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阶段由来
这一阶段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增长、流程的增多,需要依靠信息化系统来辅助业务管理、减少人工出错率、节省工作效率。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在成立初期都不会先构建信息化系统,因为初期无论从员工数量还是商机数量都不会太多,管理者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月的成本、利润、支出、收入;当前的客户、商机数量;员工的分工、职能、绩效,并可以较为容易的预估未来的规划。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扩充,已经不再是十几人,一人多岗的状态,管理者已经无法兼顾内部全体员工的绩效、项目的收款、产量、库存等数据、信息。这时会专设部门用来管理企业的专有业务,例如财务部、营销部、人事部、生产部、采购部等,每月或者每个季度由部门主管汇报情况。随着业务的加深,一些业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所有业务基于手工状态处理统计,并以纸质单据方式呈现,耗费人力效率低下的同时不利于数据的保存追溯,甚至出现人工掩饰错误的风险,造成业务数据的不准确性。
基于上述情况,为保证企业更好的管理内部运营,系统建设的需求出现。
>>>>建设内容
对于初建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不会一步将所有业务系统建设到位,通常围绕最基本的运营支撑体系建立,即管钱、管人、管业务,通俗来讲为花多少钱、谁来花钱、挣多少钱、如何来钱等。财务系统管钱的进出,客户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管来钱,人力系统管人、管薪资花钱等。涉及系统包括系统界四大天王: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OA办公,还有核心业务系统。
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建立的核心业务系统也不同,每个行业都有对应的业务系统,例如地产行业的售楼系统、采招系统、计划系统;医疗行业的影像系统、HIS系统;建筑行业的工程系统、BIM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制造行业的MES、ERP、项目系统等。
2 系统整合期
走到此阶段的企业,通常已经建设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在当今多元化形势的背景下,企业业务扩张的同时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化系统持续增长,IT环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现象, SOA理念兴起,为企业优化IT架构的过程中,带来整体架构观念,从系统整合期开始到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可以说是将SOA理念及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阶段由来
前文已经提到,走到此阶段的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系统建设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管控体系等方面都已经初具规模并不断巩固,期望从业务到信息化一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可以为业务持续提供支撑。很多管理者走到系统整合这一阶段都会产生困惑,明明系统建设到位,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前沿,为什么仍会出现员工处理业务效率低下,密码丢失、遗忘;一个账号多人使用,业务出错无人担责;单个部门数据上报准确,但各个部门整合起来的数据就不靠谱;系统没少用,合力不明显…产生应用系统建设不到位、不够的错觉。
事实上,并不是系统没建够,而是在无规划的情况下建设了太多的应用系统,系统间种类多、各系统使用的平台技术、标准规范、互操作接口、技术架构都存在差异,很多拥有共同业务的数据、信息、功能无法有效在系统间传递,甚至处理一个业务需要员工同时登录登出多个不同系统,大部分时间花在系统的数据、信息处理汇总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进入系统整合期。
>>>>建设内容
对于信息部来说,工作政绩的体现就在IT环境的建设上,让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有效的帮助,所以,在系统整合期实施方不仅解决企业内部系统的问题,还会为企业管理者及IT信息部门树立整体的企业架构观念,包括业务架构和IT架构,明确当前建设内容、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梳理规划后期需要的建设内容,让其具备IT架构的大局观。
应用集成
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数据、功能共享,消除不同系统间技术的差异,例如业务财务一体化,实现生产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凭证对接,采购与库存系统的单据对接等,达到应用系统功能的整合。
身份管理
通过IDM身份管理平台实现群组、角色、用户的统一管理,以人力或OA系统为源头,实现人员变动的统一同步,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多套系统间的单点登录。
门户集成
IDM身份管理平台与Portal门户平台结合,通过菜单集成,将单个系统的功能集成在Portal中,页面集成通过Portlet方式和链接直接链接跳转门户平台的首页,最终将所有系统的页面、功能整合在同一界面,模糊系统之间的边界,员工只需登录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访问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页面,感觉就像在一个系统中操作一样。所搭建的门户平台是企业IT价值的展现窗口,不只是企业内部员工使用,同时提供供应商门户、经销商门户、访客门户等,供不同的业务人员使用。
移动办公
在移动办公部分,有的企业使用了当下移动应用系统,例如:云之家、钉钉或者企业微信等来帮助其实现移动办公,系统整合期,这些移动应用也经常被整合在统一的移动平台之下,除系统自带的功能,还包括财务、人力、销售、采购等系统移动化的功能,打造移动版应用中心。
3 数据治理期
数据治理期与系统整合期不同,系统整合期不分行业,任何企业都有这方面需求,而数据治理具备行业特征性,根据客户所在行业不同,需求的显现程度也不同,有的呈显性,有的呈隐性,但数据治理是每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阶段由来
系统整合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运营的管理,而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梳理业务过程发展问题,对一段时间的经营结果进行统计,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一旦被合理充分的利用,可以发挥很多有用的价值,特别是在当下的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企业都知道这一道理,而实现数据有效利用的手段就是数据分析,很多企业在该项目的建设上跃跃欲试,但却因忽略了最基本的前提——数据治理,不得不叫停项目,或做成面子工程,无法真正发挥平台价值。
一些企业走到本阶段是因为自身的IT规划已经建设到这个阶段,内部的确有数据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系统内部数据无法流通,各系统数据源头不统一、数据冗余、缺失、内容不一致,很多需要统计的数据还是以人工的形式进行统计,既不能保证时效也不能保证准确率等问题,数据无法给业务提供有效的利用,还有一些企业因为需要构建数据分析平台或业务流程再造而进行数据治理项目的构建。
>>>>建设内容
本阶段对第一阶段建设成果深化的同时,主要对企业内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一治理,包括主数据治理及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满足企业对业务的初步分析。
主数据治理
在使用技术平台进行主数据治理前,首先要解决企业内部意识上及业务上的问题,在项目建设前帮助企业明确当前系统内部有多少数据,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重复的、数据都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之后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业务调研及梳理,明确哪些数据可以作为源头,统一数据口径。
调研梳理结束后,通过MDM主数据管理平台对企业内部当下主要主数据,如:组织、人员、岗位、会计科目、客户等主数据的标准建模、统一编码规范、历史数据清洗等。
数据决策分析
本阶段数据决策分析主要围绕内部业务应用场景,实现内部系统间的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的来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根据业务划分不同分析结构,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者都会关心财务方面的数据,之后是特有业务的数据,例如:财务成本利润分析、产量分析、销售统计、商机统计、人员统计等。
项目开展前仍是对业务进行调研,梳理企业中需要分析的业务指标,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平台类工具建立起企业决策分析平台,结合元数据的治理,数据仓库技术,改善人工数据与信息的统计方式,面向管理者提供实时、智能化、多维度的运营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数据决策分析平台类工具与BI系统不同,它具备后续支撑大数据分析决策的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预测等,BI可以集成在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之下。
4 流程再造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走到这一步,一定会伴随着很多理念和技术的出现,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已经帮助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本阶段企业进行全面流程再造的同时,通常会根据技术发展形势,融合一些适合企业建设阶段的产品、技术,一同支撑信息化的发展。
>>>>阶段由来
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数据治理分析,甚至处在数据治理分析的后期阶段,不断的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利用,本阶段也将顺应数据发展趋势,辅助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治理与分析。但提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普遍对这个概念较为陌生或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在系统建设期或整合期就已经存在流程管理能力,事实上,他们所指的流程管理只是某一系统中的工作流功能或者基于OA协同中将涉及的部分业务串联成的小流程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跨异构系统流程集成。
企业内部流程割裂的问题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的问题表现为企业内部出现处理业务存在线上线下并行操作,或全部依靠手工处理,交叉审批文件需要在各部门间纸质形式传来传去等;隐性的问题表现在企业内部职责的管理上,如业务流程审批节点混乱,多人审批或跨权审批现象严重,审批操作无法追溯,出现遇事无人问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内部的职位设置、职责划分、绩效监督问题。
>>>>建设内容
融合数据中台
近期中台架构技术理念深入企业心,一些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深入数据治理分析的同时,开始融合数据中台的理念进行构建,一方面结合新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为迈向更高的阶段奠定基础。在数据的治理部分,扩大主数据治理范围项目、供应商、物料、自定义核算项目等,融合数据中台的架构与技术,建立初步大数据分析平台,内外部数据决策,来自伙伴、用户等数据源。
业务流程再造
以流程驱动方式实现企业闭环管理,以流程为驱动力倒逼业务问题,根据业务需求,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流程集成,包括完成前阶段建设成果企业应用中心与流程管理中心的统一集成,实现业务跨系统(财务、ERP、门户)跟踪管理等。实现工具为BPM流程集成平台,集成整合后的内容以流程中心的方式融入在企业应用中心,通过统一入口、用户习惯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管理自动化及全面整合的服务能力,让业务规范、有序运行,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低效、无序等问题,从原有的“人找事”变为“事找人”,实现敏捷管理。
5 智能企业期
所谓智能企业期为全面实现智能管理的阶段,理想化的状态为人机协调,当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都是为实现这阶段的产物,智能企业期阶段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只要在技术、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实现融合协同,指日可待。
>>>>阶段由来
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仅做到内部管人、管钱、管业务是不够的,内部决策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内运营管理见成效,而不能支撑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若想走得长远,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防范风险、预测未来、支撑创新的能力。这时利用企业内外部数据的需求显现出来,需要对政府、银行、友商、行业/产业上下游、网络社交等一系列相关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并找寻数据之间的规律,通过对政策和用户信息的挖掘,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量身定制企业发展方案,做到有效把控市场风险,促进决策发展,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建设内容
如前提所说,做好这一阶段必须具备各方面全面的支撑,首先需要深化前几阶段的IT建设成果,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之后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结合现有的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及大数据相关技术Hadoop、Hbase、Spark、Storm等工具,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算法预测、实时分析、机器学习、配置展现等技术环节,完成追溯过去、分析当下、预知未来的生态体系构建,帮助企业聚焦主营业务、实现产能精耕细作、淘汰过程产能、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
智能企业期信息化将稳步走向成果价值持续彰显的阶段,表现为全系统的深化集成,业务系统间无缝衔接,风险的有效管控,持续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同时基于建设平台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持续支撑企业后续建设应用系统的平滑接入,信息化的迭代推进,还可以支撑后续新技术的引进,引领企业信息化时代的同步发展,企业的IT与业务融为一体,IT推进业务升级、业务创新,保障企业的竞争优势;业务的长足发展又反过来对IT进一步要求、从而推动IT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
如何构建IT架构
企业IT架构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维护,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适合未来发展的IT架构,什么样的IT架构才是适合企业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架构不是随便说说,需要将多种因素组成在一起统筹的考虑,包括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资源、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等,以规划为开端,集成为切入点进行。
1 整体规划、通盘考虑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以一种架构走到头,需要与形势(内外)结合,以整体规划为开端,并在规划落地的过程中逐步细化。盲目跟风构建仍会出现信息孤岛、流程割裂、架构不适用等现象,造成信息化问题的重蹈覆辙,最终导致IT建设成为鸡肋。
在规划时间上,不代表规划的时间越久远就越好,因为政策、市场环境、科学技术、自身业务都具有多变性,企业可以根据当下业务及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情况制定3-5年的信息化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需要站在整体企业架构层面,结合业务架构全面规划,以提升IT规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可执行性,这样才能保证业务流程相互运转、信息化系统合理支撑、构建步骤有条不紊,逐步深入推进。
2 支撑业务、推动发展
任何时候IT架构都应该以支撑业务、辅助创新为前提,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环境来说,变化是主旋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政策、环境、业务上的变革会处于常态,战略的改变必定会导致业务架构的改变,而IT架构做为业务架构的支撑,也需要随着改变,两者是相互牵制的状态。
在IT架构的规划设计中需要构建统一的规范平台,输出统一标准规范、服务接口,使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可以持续为业务提供支撑。在IT建设规划方面,所接入的系统或平台要能够支持后续系统接入、新业务功能的扩展、新兴技术理念的融合;业务发展理念方面,要以IT系统推动业务的升级,持续的收集提供最新政策、产业上下游信息,为业务创新提供战略指导和分析。
3 集成整合、统一治理
笔者对“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发展形势构建信息化系统”这个理念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在IT架构的规划上,建议先以集成整合为切入点,通过IT架构演变过程的几个阶段不难发现,在系统建设期的应用构建量明显高于后期建设阶段的平台构建量,根据企业规模不同,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系统,如果不解决系统之间异构断连的问题,很难进行后续的建设。
IT架构不是独立的某一部分架构,单独的应用、平台只能算做架构中的一小部分,企业真正需要搭建的是具有强大兼容能力的IT支撑平台,为各种信息化资源提供有序的环境, 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梳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业务的流程走向、集成关系等。
4 加强管控、迭代上升
在IT架构规划及后续的逐步落实中,需要进行IT相关管控,如:制度、团队、工具等一系列的规划,做为IT架构建设成功的基础。制度包括全体员工对IT信息化的认知、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统一标准规范、项目建设的沟通机制等;团队包括IT团队的建设,人员除了基本技术能力外,要具有前瞻性及IT架构的整体宏观性,可以推动架构的建设落实;工具为构建IT架构的应用、平台类产品,从产品质量、扩展性、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进行考核选型。
企业的IT架构建设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涉及组织、业务、流程、技术、形势等各个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的更新迭代,抛弃糟粕不断革新。随着当今形势的多变,业务多元化发展,每个企业的战略、业务情况都不同,本文所讲述的IT架构建设过程也许不会符合所有企业的情况,但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对IT架构规划的理念、方式可以做到复用,最终达到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中、底层应用中、平台集成中、数据利用中凸显IT的价值。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