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管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众多当代企业家。他曾在古稀之年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在86岁之时,他再次回顾人生,将影响一生的七段经历展示给我们,我们从中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管理大师的思想渊源,从他的每一段经历中读出深刻的价值认知及方法论。
1、18岁的学徒工——在威尔第的音乐中树立终生目标和愿景。
1927年,不满18岁的德鲁克在德国汉堡的一家出口公司做学徒工,那时他经常去歌剧院看演出。有一天晚上,当他在欣赏威尔第创作的歌剧《福斯塔夫》时,被这部洋溢着欢乐、充满对生命的热情和无限活力的旷世之作彻底征服。
德鲁克后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威尔第创作这部歌剧时已经80岁高龄。为什么他在这样的年纪还要不辞劳苦再写一部难度极大的歌剧?威尔第解释说:“我作为一名音乐家,毕生都在追求完美,可完美总是躲着我。我觉得自己完全有必要再试一次!”
追求完美,再试一次!
这句话让年轻的德鲁克感到震撼,成为指引他终生前行的明灯。他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毕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永不放弃地去追求完美——哪怕完美总是躲着自己。
德鲁克利用自己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敏锐的感知力在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当中树立了人生坐标,建立了“大教堂思维”,用一生的时间追寻完美。
2、学徒工的同一时期——在菲狄亚斯的教诲中重视看不见的东西。
就在德鲁克被威尔第的经历打动后不久,他看到了关于古希腊伟大雕塑家菲狄亚斯的故事:公元前440年,菲狄亚斯受命创作雅典巴特农神庙屋顶上的巨幅雕像。当这些流传百世的经典作品全部完成之后,雅典城的财税官却拒绝按单付款,理由是雕塑矗立在神庙屋顶上,而且神庙位于雅典最高的山上,所以大家只能看到神像的前面,可菲狄亚斯是按整个雕塑收费的。
“你错了,”菲狄亚斯驳斥说,“众神看得见!”
众神看得见!
学徒工德鲁克再一次被震撼!这句话从此成为他信守终生的座右铭。他开始明白,当真正从事一件有价值的工作时,所付出的努力有一半是不被人看到的,但不能因此而不去坚持。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敢于承担交易条款中没有的隐性成本,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这就是一个人的担当和格局。重视内部性的思维方式与大教堂思维相辅相成,成为年轻时期德鲁克的人生观支柱并贯穿一生。
3、20岁的财经记者——在终生学习与“微出轨”当中螺旋式前进
在德鲁克 20岁生日那天,被法兰克福最大的报社录用为财经和外交记者。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德鲁克养成了持续学习的习惯,而且每隔三四年就会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从统计学、中世纪史到日本艺术、经济学等等,在每个领域持续三年的学习虽然不能精通这一领域,但完全可以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这样的习惯保持了60多年,让德鲁克打破思维的僵化与路径依赖,在持续学习与“微出轨”当中拓展思路,使其管理思想持续迭代。
4、22岁的助理总编——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德鲁克很快成为一名助理总编,他在一个经验丰富的主编指引下定期回顾、审视自己的工作。他经常会被问到如下问题: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好?必须全力以赴的事情是什么?哪些方面应当提高?需要学习的东西是什么?……这既是一种审计工作价值的方式,也是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后来,这个方法成为德鲁克生命当中的重要环节,他每年都抽出2周左右的时间来回顾前一年的工作。也许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在反复多次的审计当中,德鲁克不断地在向“完美”的终极目标靠近,同时,他的价值意识正在慢慢形成。
5、25岁的执行秘书——岗位的意义与工作的价值
1933年,德鲁克从法兰克福移居到英国伦敦,先是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做证券分析员;一年之后去了一家私人银行,担任高级合伙人的执行秘书。
就在德鲁克的工作开展左右逢源之时,银行的创始人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德鲁克虽然擅长证券分析,但是在执行秘书的岗位上他依然在做证券分析,完全没有切换角色,更没有在新的岗位上贡献价值。
这些话将德鲁克的工作价值彻底击碎,同时也让他惊醒,对工作的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彻底改变以前的工作内容和行为方式。从那以后,每更换一个新的岗位,他都会思考岗位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让工作的内容与岗位的要求相匹配。这也成为他后来进行商业咨询时对组织结构及人事安排进行观察的重要维度,让企业中所有人都能够真正胜任自己的岗位,有效地避免了“人才浪费”——这与我们东方智慧《易经》当中“当位”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6、36岁的宗教研究成果——不断纠偏的前进动力
1945年前后,德鲁克选择欧洲现代史作为近三年的学习领域。他在研究中发现,神父和卡尔文教派的牧师在做一些重大决策之前,都把自己预期的结果记录下来,在9个月之后再用实际结果进行对照,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发现自己什么事情做得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有哪些东西是必须学习的,有哪些习惯是必须改变的;哪些事情是自己没有天赋的,因此做不好;能够清晰地知晓决策中的优势与失误,更好地认清楚自己。德鲁克认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一定会坚持对自己进行绩效评估,因此,他将这一做法坚持了50年,成为他纠偏与前进的动力。
7、40岁对价值的认知——用贡献改变人类的生活
1950年,德鲁克已经开始在纽约大学教授管理课程,他跟随父亲一起去探望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谈话中,熊彼特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那他就什么也没有改变”。在这次谈话后仅5天的时间,熊彼特先生撒手人寰,但他说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德鲁克的脑中,使德鲁克对人生价值与商业理论的认知又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德鲁克所经历的这7件事情,成为他一生的思想支柱和商业主张的基石。从贸易公司的学徒工到经纪公司的职员、从财经记者到助理总编、从证券分析员到执行秘书、从商业顾问到大学教授,从音乐欣赏到宗教研究,德鲁克在频繁的“跨界”与终生学习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持续升级认知,只为更接近完美的目标;他将自己感悟到的认知理论和学习方法坚持终生,让我们看到了“知行合一”的人生实践。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