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进程从互联网企业向银行内部演进,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给传统银行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各银行机构纷纷借鉴互联网企业向中台转型的做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IT架构转型。中台兴起的本质,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由需求侧的快速变化和挑战传导到供给侧,倒逼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通过组织重塑和共性能力抽象、沉淀、整合和共享,实现对不同需求的快速响应,并转化为内生动力驱动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当前,银行机构向中台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探索中台化转型过程中,广东农信认为银行向中台化转型需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图1)。
需求响应层面
银行中台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竞争,当未知的金融业务形态出现时,银行机构如何通过中台转型来应对市场挑战,在科技、业务和响应机制方面均需要一一考虑。例如,在科技支撑方面,如何快速而有效响应业务需求?在业务流程方面,如何快速适应未来市场的业务变化?在需求快速上线方面,研发的模式是否能提高从需求提出到快速开发上线的速度?
架构层面
中台转型起源于对组织架构的优化,银行中台转型对组织架构和IT架构都是一种挑战。在中台组织架构方面,如何提升跨组织的沟通协作,加强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保障一线需求快速和精确传递;在IT架构方面,传统银行的IT系统呈现烟囱式建设,如何制定演进路径稳步推进IT架构向中台转型;中台转型需从组织层面进行统筹考虑。
资产复用层面
通过中台转型对领域需求进行整合,对组件和能力进行抽象后,资产的管理和被有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实现可视化软件资产,提高架构管理能力;如何提高软件资产复用的便利性和可管理性;银行在中台转型中都需要提前谋划。
业务运营层面
中台能力搭建完成后,还需要通过业务运营来持续优化和反哺中台能力,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闭环。如何实现业务的可视化、可管和可优;如何实现业务的在线定义、配置;如何实现业务的QoS保障,以及快速部署、发布;这些对传统银行都是一种挑战。
从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中台战略,构建了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构和业务机制,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仿效了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阿里巴巴的“大中台、小前台”架构体系对传统银行业的IT架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从以下五大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互联网业务与银行业务又大有不同,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别(图2)。
从客户的维度看。互联网业务以面向2C的个人客户为主,客户种类单一,业务满足不同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即可,需要管理的客户种类简单,可管理能力强;而银行业务面向的客户包括个人、企业、集团等多种类型,需要满足不同种类客户不同个性化需求,可管理能力薄弱。
从产品的维度看。互联网企业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投入大量的产品研发资源,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出不同个性化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而银行具有大量的传统产品,业务和流程复杂,产品运营能力弱,同时,产品创新机制不灵活,产品试错机制不健全,新技术使用较慢。
从渠道的维度看。互联网业务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开展,互联网企业通过投放大量的广告和优惠信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流量,实现千人千面;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传统银行逐步将银行业务搬到线上,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提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替代率,金融业务还是严重依赖线下渠道。
从流程的维度看。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单一,交易流程短、平、快,具有易改进、易抽象、易扩展等特点;而传统银行业务的流程差异大,流程间的耦合度高,抽象难度大。
从风控的维度看。针对互联网业务的监管政策往往具有滞后性,互联网企业只需遵守法律规范,遵从行业自律即可开展业务;而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办受到外部监管和内部合规等方方面面的约束和限制。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业务在不同层面与互联网业务大不相同,其根本是银行业务的复杂性与互联网业务单一性之间的差异。因此,传统银行向中台转型不能简单采用“拿来主义”,照搬互联网企业的中台模式来构建,必须实施具备银行特色的中台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广东农信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科技对业务的快速响应,不断提升业务的满意度,银行IT架构转型的更高阶段为向中台化转型。在向中台转型的道路上,广东农信有着独特的思考。
什么是金融业务
传统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贷款、汇款,现代的金融业务不断进行了外延,包括中间业务、资管、票据、金融市场、信托、国际业务等等。通过对金融业务进行解构,广东农信发现一个金融业务具有客户、产品、渠道、风控、流程和能力等6大维度的特征,从而对金融业务进行了重新定义,金融业务是金融产品在适宜的风控下,通过合适的流程,在恰当的渠道上销售给目标客户。例如,网上个人消费贷业务,从6大维度进行解构,一一对应为:客户对应为个人,产品对应为消费贷,渠道对应线上,风控对应为大数据风控,流程对应为自动审批流程,能力对应为大数据能力支撑。
银行中台的本质
通过对金融业务的分析,广东农信认为银行中台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快速化组装的过程。更加具体来说,银行中台的本质是将银行的产品、流程、风控和能力进行多维度组装并上架到渠道,转变为一种商品并销售给目标客户的过程。
中药铺的启发
古老的中药铺对银行中台转型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中药铺的药屉里面存放着各种各类药材,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病人的体质,按照处方通过标准流程、标准计量对药材进行组装,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中药铺是通过按照药材来存储基本单元,而不是按照药方来存贮,通过单元的组装能够快速搭建一套解决方案。中药铺对药材的存放模式对银行中台转型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将金融业务按照6大维度进行拆解,将公共部分沉淀为公共组件进行存贮,当有新的金融业务需求时,对组件进行快速拼装,从而实现IT对业务的快速响应(图3)。
通过上述的思考,广东农信编制了特色化的IT规划蓝图,实施了中台战略,并在IT规划落地实施中,利用华为、阿里云等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平台,探索构造产品、渠道和数据中台,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了中台转型的基础能力,初步形成了“薄前台、厚中台、稳后台”的IT架构(图4)。
构建产品、渠道和数据中台架构。从互联网到银行业,在构建企业级中台架构时,通常考虑采用业务和数据双中台的一体两翼战略。广东农信认为,任何一个金融商品是产品上架到不同渠道的过程,它的商品价格既和产品属性相关,也和渠道属性相关,既可以在全渠道针对某个产品进行定价,也可以在单一的渠道对某个产品进行定价,甚至是对所有的商品进行定价。因此,经过对金融业务进行充分解构,将业内普遍统称的业务中台切割为产品中台和渠道中台进行建设,同时,配套建立数据中台,为产品中台、渠道中台以及前台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化支撑和运营服务。
自主研发中台技术框架(GMF)。通常,传统银行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多采用不同技术平台进行搭建,平台内部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等特点,但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组件不能有效复用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广东农信通过自主研发了中台技术框架(GMF),作为构造产品、渠道和数据中台的技术支撑,为各技术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规范,实现了中台能力在各平台的共享。其核心是一个包含了能力模型、配置模型和配置数据的框架,涵盖了业务划分、流程分解、需求结构化设计、开发指导、业务运营等领域的标准和规范,为整个中台业务的分析、建模与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供“透明化、可复用、端到端”的个性化服务,还为业务、产品及技术人员提供协同化、可视化、统一化工作平台。
打造“百行百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针对农信系统为多法人的组织架构,广东农信在中台架构转型实践过程中,打造出“百行百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在产品和渠道中台构建15个能力中心,将银行的互联网业务进行了拆解,并对公用服务组件沉淀,实现能力设计标准化、组件沉淀标准化,同时打造了能力开放平台,实现能力的快速共享和灵活复用。通过中台化打造“金融天猫”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支持辖内农商行入驻到此平台,自行装修店铺,开展宣传营销,售卖金融理财类产品、生活服务和电商商品,实现了“省联社搭舞台,农商行唱戏”的新格局,统一的基础设施由省联社负责建设,农商行快速搭配出个性化的营销和运营模式,达到了“百行百面,千人千面”的效果。
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中台。广东农信充分借鉴中台的架构理念,从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运营等五个统一来统筹谋划,循序渐进地打造数据中台体系,推动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数据中台构建分解为以下步骤:一是强心。通过引进互联网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快速构建了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多种计算能力的融合支撑,构建统一、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为数据中台的心脏,为中台建设提供原生动力。二是活血。引入外部优质数据源,持续的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并以业务场景为驱动构建标签中心和特征中心,打造统一的客户画像和产品画像,为智能决策提供充分支持,保障优质的数据血液,为数据中台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三是健智。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察过去、感当下、晓未来”的数据挖掘和预测能力,并持续开展业务能力的沉淀和数据模型应用的扩展,加快挖掘数据的业务价值。深入的数据挖掘分析是数据中台的大脑,为中台的价值释放树立核心灵魂。
未来,广东农信将遵循《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为原则,凝心聚力深耕金融科技发展,持续推进中台战略转型,以先进的科技水平为业务转型全面赋能,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深化落实。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