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才手表凭什么成了孩子社交的硬通货?

来源:每日人物 作者:易方兴

这是一张无形的网。成人对这张网并不陌生,视频会员、VIP、积分系统、聊天社交……我们既被网所困,也构成网的一部分。

成人的市场,已经变成存量博弈。如今,这张网正在朝低龄化下沉。它“围猎”的对象,变成14岁以下的儿童。

而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无疑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多年来牢牢坐着儿童手表第一把交椅,销量一度超过苹果的Apple Watch 。

这张网能织得这么密不透风,更来源于一种“蹲下来的”产品思维。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到的只有安全、控制、命令,恨不能一个电话就能把孩子传送到自己身边。但如果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角,会看到儿童的需要。

小天才做到了,由此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儿童王国”。

第一层网:社交

8岁的张小虎最近很忙。

这源于年初时,在疫情之前,他缠着妈妈买了一个小天才电话手表,Z6新款,1598元。这价格已经能买台新款的华为荣耀手机。但他没有概念,“班上同学都用这个。”

不能小瞧孩子对社交的渴望,尤其是在有了电话手表之后,孩子的这个需求被无限放大了。

张小虎一天在社交上花的时间,可能比有的大人都多。早上被手表的闹钟叫起床,他要刷一波手表上的“好友圈”——跟微信的朋友圈差不多。为了能看到更多人的好友圈,他把小区和班上用小天才手表的孩子加了一个遍。

“又要上网课,真郁闷。”他在好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很快,他得到小区另一个孩子的回复,手表内置的微聊里弹出一条消息:“家里太无聊,晚上出来嗨。”

不光如此。在成人世界里,搭建积分体系是公认的增加用户黏性的办法。坐飞机会有积分,刷信用卡会有积分,充电话费也会有积分。这一套玩法也被复制到了小天才手表体系之中。

身份与荣誉体系常与积分相伴而生。在张小虎的小天才手表上,他的名字显示和其他人不同,是彩色的。这是个性和拥有积分的象征。某种意义上,积分是与货币同等的存在。买炫酷的表盘背景图需要积分,使用七彩昵称也需要积分,想快速提升手表账号等级同样需要积分。

小天才手表的账号等级没有上限,对积分的渴求也没有尽头。为了攒更多的积分,拥有更高的等级,张小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签到、每天五次的免费摇一摇以及开宝箱获取积分的机会。他甚至总结出一套“玄学”:晚上7点摇一摇有可能摇出来更多积分,于是还专门定了个闹钟。

▲ 小天才手表内置了许多小朋友版社交功能。图 / 小天才官方微博


被迫买小天才的家长大有人在。 山东济南的家长刘涛最终决定买小天才手表的时候,已经是女儿第4次求她了。最开始是陈述的语气,后来成了羡慕,“谁谁买的是第五代”,最后已经变成哀求了。

刘涛起初很纳闷,要说电话手表,家里是最不缺的,去年办宽带送了一个,今年交话费的时候又送了一个,只不过都是别的牌子。“我女儿说她到了学校,就立刻把手表摘下来放到书包里,生怕别人过来跟她碰一碰,因为只有小天才手表碰一碰才能加上好友。”

孩子的世界大都比较简单,玩到一起往往基于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比如,都拥有小天才手表。

刘涛无奈,只能答应。小天才型号分为Y、Q、Z三个系列,价格也从两三百,到最高的接近2000元,她选了个700元钱的Q系列,为此还遭到女儿的不满,“为什么不买最好的?”

而孙东林曾是小天才积极的抵抗派,不过只坚持了3个月。他原本打算把退休的iphone4手机给儿子用的,反正能打电话,还准备教会儿子使用微信。但儿子说,一定要一块能跟别人碰一碰的小天才手表。

他也尝试用性价比的说法,跟9岁的儿子讲道理:首先,家里有不少退休的手机,你用起来是再次利用;其次,你不买手表省下来的钱,可以买其他你喜欢的玩具;第三这个小天才手表的配置,比起其他品牌同样配置的,价格贵了一倍不止,买了岂不是交智商税吗?

为了方便儿子理解,他甚至画了一张图,画了小米、360、小天才等手表的电池容量、待机时间、功能等等,没有写品牌,让儿子选择价格最划算的那个,结果儿子不上当,“我只要小天才。”

孙东林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只有成年人的世界里才有性价比,孩子们只会说我想要。

2015年卖出的100多万台小天才手表,如今看来,更像是一枚枚种子。或许,进入其中的家长和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之中,成为这张网的编织者。

湖北武汉的小学老师吴凡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看到班上有同学戴小天才手表。

“一开始只是两三个人戴,我就总看到这两三个人在一起玩。”有一回,其中一个同学手表的闹钟响了,她没收了,等放学后才还给他。半年后大半个班上的学生都戴着手表。

吴凡感叹,小天才像一张网,每一个进入其中的孩子都成为新网的编织者,捕获着更多孩子的加入。再到后来,这甚至引起了校长的注意,专门开过教师会议,讨论到底要不要禁止学生佩戴手表。

最后由于家长的意见分歧,禁止戴手表的决定不了了之。


第二层网:营销

事实上,这正是小米、360的儿童手表做不过小天才的原因,尽管他们有的布局儿童手表比小天才更早,互联网思维也用得更熟练,但他们只专注于成年人的世界。

就职于某互联网企业iot部门的负责人赵晓东说,他们在国内比小天才更早推出儿童手表的概念,“但我们想的是从家长的需求出发,主打儿童安全、定位,因为我们觉得给孩子买手表的肯定是家长。”

▲ 360、华为等企业也都推出了儿童款智能手表。图 / 视觉中国


赵晓东团队打造的第一款儿童手表样机,在2014年就推出,足足比小天才早了1年。从外形上看,这手表是外观较为简陋的液晶数字表,只不过内置了GPS,方便家长随时查看孩子位置。“我们当时没考虑那么多,主攻方向就是更精准的定位。” 然而,小天才完全是用的另一种思维。步步高教育电子公司的CEO金志江做演讲时专门讲述过,为什么小天才能成功。

“网”的搭建,源自于一种蹲下来做产品的态度。如果只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到的只有安全、控制、命令,恨不能一个电话就能把孩子传送到自己身边。但如果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会看到孩子们也有通讯的需要,也有积分和游戏的需要。

在众多品牌的儿童手表中,小天才是唯一一个把“make friends”刻在手表表盘上的,这是孩子的核心诉求。借着交朋友,小天才一步一步铺开了这张网。他们没有止步于安全,因为安全的需要不足以承载这张大网。

“在分析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内部也 PK 了很多次。这个产品来自对‘安全’的需求——家长怕丢孩子,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觉得这是不对的——如果中国的治安变好,是不是这个需求就不存在了呢?” 金志江说。

最后,小天才的研发团队确认,需求的核心是通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通讯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

市场的反馈说明了一切。2015年6月,小天才第一款Y01型号手表一经推出,行业里的玩家都傻眼了。“GPS定位只是个小功能,小天才还加入了微聊、社交、摇一摇等功能,我当时想,这哪是手表啊,这简直就是个儿童版的微信啊。”

此时,赵晓东依旧对自己研发的手表有信心,小天才的第一款手表售价798元,已经是行业内最高的水平,“一个正常有判断力的家长,不会买溢价这么高的产品。”

但数据狠狠打了他的脸。2015年,小天才第一年的出货量就高达107.6万台。也是在这一年,小天才就凭借着这款手表,跻身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前五厂商,与三星并列。

孩子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只想追上潮流。在2015年,正是《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大火之后,各地的家长和孩子们,都在地方卫视上看到了森蝶和天天拍的小天才手表广告,用的是蓝精灵动画片的曲子,洗脑的广告词不断循环,“无论你在哪里一通电话马上能找到你,马上能找到你……”

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小天才手表作为步步高教育电子公司旗下的核心产品,这家公司还曾打造出步步高电子词典、复读机和点读机这类耳熟能详的产品。就像是“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一样,小天才的广告营销,也是一种典型的步步高模式。

“我儿子,不管在家里哪个地方,一听到这个广告马上就要跑出来看。”当年买了小天才Y01款的家长孙小桃说。她是黑龙江人,当时2015年黑龙江卫视正在放《甄嬛传》,电视剧中间就反复插播的小天才广告,让她不堪回首。到了后来,她的儿子已经发展到吃饭时都要哼唱的地步。

而在同一时间,当地商场里都开设了小天才柜台。“当时我儿子就尖叫说,这是森蝶天天同款,不给买就躺地上打滚,实在没办法就买了一个。”孙小桃说。


▲ 被网友们形容为”魔性洗脑”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广告。图 / 视频截图

人们一生可能都无法离开步步高的这张网。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幼儿时,孩子用小天才手表,再长大一点,开始用点读机、复读机,上了大学,开始用vivo、oppo手机,毕业了,又开始用上拼多多了。这些产品背后,都可以追溯到步步高的影子。 正是步步高式的洗脑营销广告,外加辐射到全国的总数超过18000个的销售网点,迅速攻克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心智。此时此刻,小天才的竞争对手们还在用开新品发布会的方式,给家长宣传儿童手表。

不过,其他品牌没法复制小天才的营销手法。

“步步高式的营销我们学不来,一是没有渠道,二是也没有钱。”赵晓东说,小天才手表的高溢价是行业里公认的事,在高定价之下,就算是下沉到三线城市的专卖店里,商家依然可以有利润,“我们的手表都在互联网上卖,利润空间只有小天才的几分之一,线下的商家都不愿意卖我们的手表,利润太低了。”

在社交和营销的双管齐下之下,小天才搭建出了一道护城河。由于各家手表的用户数据并不互通,因此不同品牌的手表无法互相加好友。就连家长孙小桃都发现,班上的孩子已经分为了小米派和小天才派,小米派只有4个人。

在这个儿童网络里,小天才手表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存在,能解决孩子的各种需求,是孩子最渴望的礼物。就连广告里都在暗示:“妈,六一快到啦,说好给我的惊喜呢?”

一切正朝着步步高所期待的方向变化着。市场分析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小天才已经是国内销量第一的儿童手表。截止至2019年3月,小天才电话手表国内共累积出货超2000万台。按照中国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来算,几乎每1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在用小天才手表。


第三层网:利益共同体


网正在逐渐变大。

小天才的网络,不光网住了孩子们,还网住了一大批跟小天才有关联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联通研究院专门做过研究,目标也对准了儿童群体,他们发现,“超过1亿人规模的幼儿园儿童及小学生群体,是儿童电话手表的受众群体,可作为运营商新用户发展的目标人群。”

联通研究院格外重视小天才。因为在2017年做了用户画像分析之后发现,当时中国联通网内的电话手表用户中,小天才一家独大,占据76%份额,剩下的搜狗糖猫、360等品牌,加起来还不到小天才一半。

这是一块潜力巨大的蛋糕。小天才用的大都是副卡,孩子们每天平均使用时间达到39分钟,每个月话费20元左右。这些小孩子,现在虽然是联通副卡用户,在长大之后极有可能转化为真正的联通用户。

“要积极发展儿童电话手表用户。”中国联通研究院最后得出结论,尤其是要和小天才这样品牌占有率高的厂家合作。

逐渐平台化的小天才,还汇聚了一大批第三方应用。这些应用也加入到编织这个网的过程中。成人世界里的软件,不少都能在小天才的软件商城找到儿童版本,比如网易云音乐、全民K歌、支付宝等。



▲ 最新款手表淘宝页面下方,支持的功能一览(可下滑查看)。图 / 淘宝页面截图




如今,小天才已经发展到第6代,价格越卖越贵,功能也越来越多。这块手表几乎满足了一个儿童能想到的所有需求。孩子老喜欢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拍照识物功能;想听故事,手表里有各种故事app;要学英语,手表里可以买英语课;遇到不懂的单词,手表里还有字典。这一切的便利性,都让人心甘情愿为小天才买单。

青岛的刘秀发现,弟弟每天用小天才手表听故事4个小时以上。故事里不光有小猪佩奇、超级飞侠等动画片,还有各种童话、名著之类。

“我弟弟正处在识字的年龄,这样光听不看,我担心会弱化阅读能力。”尽管家长可以在家长端对手表app进行禁用,但是一旦禁用,“弟弟就会呈现出一种百无聊赖的状态,而且也容易哭闹。”

也有担忧功能太多因此坚决不买小天才的家长们。比如上海的妈妈王娟觉得 “孩子们交朋友是要当面一起说话一起玩的,哪有靠手表交朋友的道理?”她也丝毫不担心孩子在班上被孤立,“如果一块手表就能孤立我的孩子,我倒是更希望孩子和没有买小天才的孩子们一起玩。”

她最后给孩子买了个最简单功能的儿童手表,只有两个功能——定位和给她打电话。

家长们的心态也在变化。

张敏从前觉得带娃太累,儿子张小虎一天到晚低着头,不知在手表上摁什么,也不烦她了。“轻松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孩子越来越不粘我了,有时候一让他不玩手表,他就哭闹。”

甚至连家里的狗,都体会到了这张网的威力。张小虎抱来家里的狗,把小天才手表挂在狗脖子上,“这样可以增加步数,步数PK获胜,我也能有积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小虎、孙小桃、赵晓东为化名)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大模型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PDF

1741743508 林子雨 6.64MB 118页 积分10

津药达仁堂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PDF

1741071203 叶辉 5.28MB 25页 积分6

当创新药拥抱AI能否破局双十定律.PDF

1741071159 谢辉 3.76MB 32页 积分6

小米AI布局.PDF

1740983781  2.01MB 0页 积分4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规划项目报告.PPTX

1740033519  2.75MB 91页 积分8

DeepSeeK开启AI算法变革元年.PDF

1739234484  1.71MB 14页 积分4

AI安全我们在路上.PDF

1738973338 崔世文 7.27MB 26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