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重要的两个商业启示:做对的事与找对的人
刘学辉 砺石商业评论

1

今年是小米成立十周年的时间,近期关于小米十周年有很多讨论,这也勾起我对小米这家公司的很多回忆。

小米公司创建初期,我当时的老领导正好与雷军是在金山时的朋友,所以在小米手机刚发布时,他就给我推荐小米手机“硬件+软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并且他对雷军的能力极为信任,他说,“雷军是一个勤奋、有才华、有耐性的人,给他十年时间,小米手机一定不得了”。

由于老领导的推荐,所以我很早就对小米保持了格外关注,亲眼见证了其2011-2014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了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又对小米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过极为细致的研究,亲眼看到其于2015、2016年因硬件供应链与线下渠道的短板而出现销量危机,再后来又见证了小米在产品、供应链、线下渠道等领域的一系列自救努力后,在2017年触底反弹,并于2018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重新回归到稳健增长的轨道。

正是因为这一渊源,所以笔者比较清晰地了解小米自创建以来,从战略到策略的点点滴滴变化。作为近十年中国最成功的创业企业之一,笔者在回溯小米过去十年发展历程时,也一直在思考,小米的成功带给商业界最大的启示到底是什么?

2

晨兴资本是小米公司创建早期的投资人,其创始合伙人刘芹也是小米创始人雷军认识多年的老朋友。

2008年左右,雷军在还未创建小米之前曾给刘芹打过一个电话,他说:“我一直认为你做投资是有自己独到之处的,你能告诉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为什么投资能做得非常不错呢?”刘芹当时给了他的一个答案,“我相信我极其的勤奋。我相信天道一定能酬勤!我相信如果勤奋的话,你一定能做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者。”

让刘芹没想到的是,雷军并不太认同他的观点,雷军认为天道并不一定酬勤。雷军得出这个结论源于他的亲身经历,雷军职业早期所在的金山软件,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IT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进入21世纪后金山软件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而在同一时间,以BAT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这引起了雷军深刻的反思。

雷军反思发现,不是自己不勤奋,也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因为金山软件当时的业务并未处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之上,这让雷军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创业一定要顺势而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雷军的这个思考其实已经在全球商业发展史上被屡次证明,几乎每个时代最杰出的企业都一定是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正好符合这个时代的最核心趋势。

雷军的这个商业洞察至关重要,这让他在2007年带领金山软件实现上市后,便开始思考新的创业方向。在正式确定创业方向之前他先全职做了一段天使投资人,相继投资了拉卡拉、卓越网、欢聚时代、凡客诚品与UC浏览器等一系列知名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密集投资,让雷军得以能够敏锐地把握一些最前沿的行业动向。

而就在这一时期,全球科技产业正出现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就是2007、2008年苹果与谷歌相继发布智能手机,拉开了智能手机轰轰烈烈发展的大幕。一直在对科技产业保持密切关注的雷军洞察到智能手机将是一个巨大的生意机会,结合电商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进程,雷军判定用互联网模式去撬动智能手机产业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才有了小米公司的诞生。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2010年的这个节点,雷军不是选择做智能手机,而是选择了其他产业,注定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因为除了小米之外,中国近十年最成功的创业企业就是美团、滴滴与拼多多等在移动互联网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企业,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小米手机成功带来的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所以,决定小米公司成功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选择了对的事情。

在创建小米公司多年之后,雷军有一次在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句话引起很大争议,很多人批评雷军这句话背后是追逐风口的投机主义,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回怼雷军这句话,“猪在风口上也能吹上天,风没了我们到哪里去?”

外界其实对雷军的这句话存在巨大的误解,从雷军的职业历程来看,其绝不是一个投机之人,这句话是雷军结合自己经历的肺腑之言,本义是讲趋势的力量,建议创业者要顺势而为。所以,笔者认为,顺势而为,做对的事情,是小米给所有创业者第一个最重要的商业启示。如果一个企业不是顺势而为,而只是逆势进入到衰退期的产业,或者进入到一个错误的趋势,那么企业注定无法获得好的发展,在这方面的反面案例有很多。

例如,中国著名的老牌科技企业联想集团,其本有很多好的机会选择,但在2015年选择了两个逆势而为的重大并购,一个是在智能手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花巨资从谷歌手中购买了颓势尽显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另外一个是在云计算成为新兴IT基础设施的趋势下,购买了将逐渐被云服务替代的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正是这两个已经不在时代趋势上的业务让联想深陷其中,不仅亏损严重,还导致联想集团再也无暇去关注那些真正符合时代趋势的机会。

再比如搜狐与网易两个互联网领域的元老级企业,它们的业务一度高度重叠,搜狐有搜狐新闻与畅游游戏,网易有网易新闻与网易游戏,但这两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分水岭,就是搜狐创始人张朝阳选择沿着搜狐新闻的媒体逻辑,在搜狐视频业务上压下重注,而对畅游的网络游戏业务较为忽视,而网易创始人丁磊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游戏才是真正有“钱景”的领域,于是坚定地将网易从一家门户网站公司变成了一家游戏公司。

而对于网络视频这个本与网易的门户业务看似有着高度协同性的业务,丁磊很早就意识到其微薄的商业化收入,很难覆盖高昂的内容成本、带宽成本与人工运营费用,缺乏好的盈利模式,并且在观察到BAT等巨头相继进入时,便意识到网络视频不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战场,于是果断放弃,只聚焦教育这个细分市场,做了较具差异化的网易公开课。

这带来的结果是,搜狐在网络视频业务上亏掉数十亿人民币后铩羽而归,而网易凭借游戏业务始终是国内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追究核心根源,就是网易相对搜狐,基于未来趋势做了更正确的选择。

3

站在时代的趋势上,选择做对的事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选择对的事情,但要把事情做成,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把事情做成的能力。对于小米手机而言,决定其成败的是要兼具实现铁人三项模式的硬件、软件与互联网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载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小米在找人方面,堪称业内最佳典范。

在前不久小米10周年的公开演讲中,雷军分享了这段找人的经历。其在围绕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组建团队时,首先精准地确定了最合适的团队人选,雷军分析认为当时硬件做得最好的是摩托罗拉,软件做得最好的是微软,互联网最厉害的是谷歌,所以他便将创始团队的组建瞄准了这三家公司。

雷军找的第一个人是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林斌,当时正巧林斌正在考虑出来创业,雷军便劝说林斌成为他之外的第2号员工。后来,雷军又连续找了十个谷歌工程师,都被拒绝,直到第11个,找到了谷歌非常出色的工程师洪锋。洪锋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除了来自谷歌的林斌与洪锋,雷军还找到了曾担任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获得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电磁学与无线技术博士的周光平;在微软工作14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的黄江吉;获得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工业设计硕士,曾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的刘德;以及雷军曾经在金山软件的老部下黎万强。

从小米公司创建初期的6位联合创始人团队来看,均具有非常耀眼的职业履历,即使把这个联合创始团队放到今天,其水准也可能是全球范围内都绝无仅有的一支创业团队。小米之所以能在2011年小米1发布时就初战告捷,正是有赖于小米在创业初期就组建了这个高标准的超级创业天团。

这支团队不仅让小米初战告捷,更让其在之后面临魅族、乐视、锤子、360等各种竞争对手时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团队优势,即使到最后与华为、oppo与vivo这样的老牌劲旅竞争时也没有处于明显下风。所以在组建团队时找到对的人,是小米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根源。

很多创业者经常会抱怨早期没有合适的人才,其实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创始人从未向雷军那样意识到团队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也没有像雷军那样用心地去投入精力。雷军在10周年公开演讲中谈到,他在小米创办的第一年,花了80%的时间在招人,并表示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只要有足够的决心,花足够的时间,就可以组成一个很好的团队。

与小米相似的还有国内最成功的两家互联网企业阿里与腾讯,行业很多专家经常从各种角度去论证二者的成功根源,但都较为忽视的一点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创建初期就组建了腾讯五虎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创建初期就组建了十八罗汉。无论腾讯五虎将,还是阿里十八罗汉的团队配置,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们在面对高度依赖单一创始人的竞争对手时,就获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4

当然,在小米发展历程中还有很多数不清的亮点,例如“硬件+软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思维,性价比战略、硬件生态链战略、工程师文化、小米网的线上销售模式、小米之家的生态店以及应对危机的纠错能力........

但在对很多因素进行筛选后,笔者认为小米带给创业者的最重要的商业启示只有两点:一个是做对的事,另外一个是找对的人。因为如果没有这两点,其他一切都是无源之水,而具备了这两点,其他领域的成就都是水到渠成。小米极为难得的是在创业初期,便将这两点做到了极致,而在创业初战告捷之后,更是将这两点作为小米的优良传统。

例如,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成功之后,其又敏锐地捕捉到了物联网这个新的趋势,在各种场景下推出了非常成功的智能设备,形成了智能硬件生态链战略。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小米又开始将AI与IoT相结合,形成行业最领先的AIoT战略。就在最近雷军面向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其又宣布小米新十年的战略升级为“手机 X AIoT”。

在“手机 X AIoT”战略下,由于智能手机依然是最强大的个人移动计算中心,陪伴用户时间最长、交互最为频繁的控制中心,也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电子设备,所以智能手机依然是直接关系到小米事业成败的核心业务,是小米商业模式持续成立的基石。但“手机 X AIoT”,区别于之前“手机 + AIoT”的简单加法,它是一种谋求手机与AIoT之间化学反应的一种新战略:一方面让小米的AIoT业务从小米手机的用户规模上受益,同时也将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助力小米手机渗透更多场景、赢得更多的用户,获得海量的流量和数据,成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在之前小米手机2015-2016年的销量危机中,其实小米在IoT设备上的出色表现,已经在捍卫小米公司整体业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护城河作用。

除了把握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小米还围绕业务的需求变化,不断吸收新的人才加入,其中较早的是引进了小米现任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川。王川曾是多看创始人,后带领多看团队并入小米,主导了小米盒子与小米电视的研发,在小米电视的崛起过程中居功至伟。

王川之后,小米又有王翔、周受资、张峰与卢伟冰等几位核心高管加盟。其中王翔于2015年7月加入小米,王翔加入小米时颇让外界感到意外,因为在加入小米之前,王翔正担任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高通公司的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美国高通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和运营,这几乎是华人能在跨国企业当中做到的最高位置。王翔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小米核心团队的全球化视野,其最早出任小米国际业务总裁,为小米的国际化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升任为小米集团总裁。

周受资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并持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曾就职于高盛、DST,其中小米就是周受资在DST投资的项目之一。除了小米,周受资主导投资的还有京东、阿里巴巴与滴滴打车等知名企业。他于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任首席财务官,是推动小米成功实现上市的关键人物。在带领小米完成上市后,2019年11月,周受资又接受了新的挑战,接替王翔出任国际部总裁。

张峰,曾担任南京英华达总经理,英华达是小米早期最重要的代工厂之一。张峰先是于2012年创办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并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2016年,张峰正式进入小米负责供应链管理业务,成为帮助小米成功解决硬件供应链短板的核心人物,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参谋长与小米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

卢伟冰,曾任金立集团总裁,具有较为全面的企业操盘能力,其于2019年1月加入小米,先是出任Redmi品牌总经理,由于在带领Redmi完成品牌重塑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后又被委以重任,接替雷军出任小米中国区总裁。

王翔、周受资、张峰与卢伟冰四个人加入小米并非偶然,依然是小米围绕业务需求去匹配最正确的人,上述四人恰好补足了小米在国际化、资本运营、硬件供应链与线下渠道四个非常重要领域的短板,也是带领小米走出危机的股肱之臣。就在最近雷军的全员信中,其宣布王翔、周受资、张峰与卢伟冰正式荣升为小米合伙人,再加上雷军、林斌、洪锋、王川与刘德五位留任的早期合伙人,小米当前的核心团队更加趋于完美。

除了合伙人制度,小米还宣布了新十年创业者计划。该计划将选拔百位认同小米使命、愿景、价值观,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在核心岗位有突出战功的年轻干部,给予类似早期创业者的回报,激励他们以创业者心态和投入度,和公司共绘未来十年的美好蓝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小米的未来发展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当下这个阶段,我对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已经颇为笃定,这种笃定背后是因为我看到了小米最核心的两个特质,就是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找正确的人。换做专业的商业术语,正确的事就是指战略,正确的人就是指组织,而战略与组织是决定一个企业持续成功的最重要两个关键要素。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