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关键技术选型
CIO之家的朋友 CIO之家的朋友们
  • RPA关键技术选型的要点

在关键技术选型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技术可以用来进行办公自动化的。

    技术选型主要考虑以下6个维度:

  1. 是否可以执行对应的操作

  2. 执行效率是否满足需求

  3. 运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4. 开发实施周期估算

  5. 产品运维难度

  6. 许可费用高低

1-3考虑的是可行性。1是直接决定了这个产品能否应用到该流程中,2决定了能否实现最终业务需求,3是机器人运行的可靠性与健壮性能否做得比人还好。

4-6考虑的是性价比。4决定了当期项目成本,5决定了远期成本,6影响当期和远期成本。

特别指出,只要流程设计得当,6的成本是稳定可控的,并且可以和其他流程进行摊分。很多客户刚接触RPA的时候,认为许可费太高。而我认为其实许可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更像是服务器支出这类基础成本,因为一个机器人可以服务多个项目(流程)。

是否可以执行对应的操作

我把这一评估称为连接性测试。机器人从设计上来说是模拟人对于一个流程的每一个操作,所以最关键的是机器人是否可以模拟人进行操作。

具体的做法是确认机器人是否能够捕捉到一个系统的每一个元素。

理想的情况是全部的元素都能够很轻松地抓到,包括每一个按钮,每一个字符串,每一个控件。但是如果说选取的时候只能选到整个应用的大框,则意味着可能只能用位移或者图像进行自动化。

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也发现过有的系统完全无法被捕捉到,如某些银行的密码输入控件,某些windows通知等。

连接性测试的结果,决定了流程将会采用全自动还是半自动的解决方案。如果说RPA能够执行全部的步骤,那意味着该流程可以做成全自动的。反之则要考虑人机交互的半自动方案。

执行效率是否满足需求

我把这一评估称为性能测试。机器人的操作一般都是会比人快的,这也往往是业务对机器人的期望。对于一些希望机器人大幅提升操作频率的需求,就需要进行性能测试。

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一个流程的POC,多次运行统计时间,估算出上线后与业务需求的匹配程度。

理想的情况是机器人的操作毫无停顿,按部就班地把操作处理完,业务量大的时候也不会慢下来。

在实际的情况中,有的时候可能由于应用开发架构的不合理等原因,机器人识别元素的时间很长,导致出现机器人操作比人慢的情况,有可能导致机器人需要经常重启流程。

性能测试的结果,决定了流程是否适合采用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还是说需要更高效率的定制化系统来完成,如高频交易等。不过其实从流程优化的角度来看,只要把人工操作改成机器人操作能够释放人力,哪怕机器人操作时间比人稍长也是会带来收益的。所以我认只要能确保机器人效率满足业务需求的,就算通过了该测试了。

运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我把这一评估称为稳定性测试。在完成了上述两点评估后,需要重复多次来测试该RPA产品的稳定性。前两步主要是判断一个RPA产品能否完成流程的自动化,从这步开始就是考虑影响投入的因素了。

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一个流程的POC,用不同的产品实现,多次运行统计出错率,通过POC完成时间与出错率的比例来考察。

市面上有许多的RPA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有多种。虽然都能完成差不多的效果,但是有一些产品会出现同样的代码有时候可以运行,有时候不行,需要进一步调试才能保证稳定。

这并不代表该产品不能最终完成流程自动化,但是如果一个产品无需额外调试就能够稳定运行,和另一个产品需要多花功夫去调试,想必大家都会选择前者的,这会显著影响开发时长与后续的运维效率。我们应当选择表现最佳的产品来完成流程的自动化。

开发实施周期估算

我把这一评估称为投入成本估算。进行了上面的提到的POC后,我们可以进行项目实施时长的评估。主要是借用POC的表现来测算实际项目的人员投入与时间投入。

具体的做法是针对POC的流程,给出复杂度的评分,对需求也用同样的标准评分,按比例估算。

理想的评估会在详细操作梳理清晰后进行,具体到每一个鼠标的点击和键盘输入(一个步骤如果有多种情况,则每一种情况单独计数)。简单的算法可以用以下的公式:

  • 开发时间=平均单步操作时间*操作步骤数量

  • 单元测试时间=开发时间*N(因工程师级别而定)

  • 系统测试时间=(开发时间+单元测试时间)*M(因工程师级别而定)

实际上往往没有那么具体的操作指引,往往是让投标单位或者实施团队进行估算,然后再加上一些缓冲。

对于POC的选择也应该要覆盖需求所有的系统,确保不会出现产品选定后发现有的功能无法实现。如果需求太多,简单的判断可以从RPA封装好的控件数量来评估。目的是选出实际开发效率最高的产品。

 产品运维难度

我把这一评估称为后续维护成本估算。机器人上线后运维工作量一般与开发方案有关,不过从产品角度,主要看的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用者数量,代码易读性,日志功能完整性,售后服务等。

具体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产品评测、售后服务条款与模式来考量。

理论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使用者多可以方便找到合适的运维的人员;开发环境简单,写注释方便,日志记录高效,查看界面友好可以提升运维的难度;售后条款支持力度大,售后流程操作简便能更好利用厂家资源减轻运维压力。

实际上也要考虑到具体运维团队的人员储备和整体IT技术规划,选取更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

许可费用高低

最后来谈一下许可费的评估。在第一个项目立项的时候,许可费经常会被视作一个重要的评估点。诚然这直接影响到了这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但是如果认为RPA是企业战略一部分的话,许可费其实就像基础计算机设备一样。如台式机、服务器的支出一般。许可费的高低往往代表了产品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用好的电脑设备办公与不好的电脑设备办公,可能影响的是业务的开展。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许可费的评估应该是更全面的。应该考虑到一个许可能支持多个流程,还有机器人的运维成本等。如用流程日均运行时间/24*许可费来计算许可费,这样子来比较的话可能才更能体现产品之间许可费的差别。

在选好产品后,进入真正的机器人设计之前,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办公环境的调研。下一期的内容是介绍项目启动时要做的办公环境调研。欢迎继续关注。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