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唐·摩尔 CIO之家的朋友们

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很看中决策的力量。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不同意见,你很容易就会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当你遇到一个聪明人与你意见相左,而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时候就要问,让两个人产生分歧的核心是什么呢?你们不同的信念各自建立在何种假设之上?是否有充足的证据消除分歧?谁的证据更充足?

因为意见的不统一,我们也时常会有这样的迟疑:我这样选择是对的吗?亦或者别人的选择是不是基本不用考虑?


1

如何避免太相信自己?


1982年11月,瑞·达利欧认为美国经济正在走向危机。

他在电视节目中预言大萧条即将到来:“软着陆将不会发生。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这么说,因为我知道市场是怎样运作的。”他的投资策略也说明他对此说法很有把握。

他刚刚成立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开始买入黄金。他预测黄金能够保值,尤其是在股票市场不景气和通货膨胀共存的情况下。

然而,事与愿违,用他的话来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史上最繁荣的无通胀增长时期”。

股票价格上涨,金价下跌,达利欧备受打击:“犯下如此大的错误,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是极具羞辱性的,也让我几乎失去了我在桥水创造的一切。我发现之前的我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笨蛋,顽固地坚信一个大错特错的观点。”

桥水亏了很多钱,连员工工资都支付不起了。达利欧只好遣散所有员工,仅剩他自己。他卖掉了汽车,还向父母借了债,差一点儿就放弃创业去银行上班了。

不过,他努力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希望在未来能够做得更好。他确实做到了。

达利欧认为,幸亏在1982年得到了这么大的一个教训,自己在后来才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回头来看,我的一败涂地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他在《原则》一书中这样写道。

因为这次教训,他放弃了对感觉的依赖,转而寻求批判性的思考。

他不断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他不再只是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而是积极地去找其他持有不同观点的独立思考者。

“通过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辩论方式与他们交流,我就能理解他们的推理,并让他们对我的推理进行压力测试。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自己犯错的可能性。”

他在桥水建立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努力“接受现实并应对它”。他强调追求真相的过程必须透明化。

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精英思维的模式,让有着最佳证据支持的、最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从最低级别的实习生开始,每个人都被鼓励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挑战他人的观点。

为了鼓励公开沟通交流和透明化,桥水的大部分会议都会被录下来并向公司内部所有人开放。桥水的许多员工都认为公司的成功要归功于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达利欧创办的这家公司进行了许多非常成功的投资决策,并取得了巨额回报。

今天,按照各种标准来衡量,桥水都称得上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对冲基金,其管理的基金规模达1600亿美元。

达利欧在桥水的这些做法都是相关研究中推荐的有助于抑制人们太相信自己的判断的措施。

事实上,换个角度思考,能够开拓你的思路,让你思考自己可能会出错的方式,并对支撑自我信念的证据进行批判性审视。


2

不确定性,是生活的本质


专业扑克玩家安妮·杜克讲述了打扑克如何帮助她适应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打扑克教会她的道理有二:一是尊重证据,二是提出有建设性的不同意见。

她的有些经验教训来自邀请她“赌一把”的牌友。如果有人给出了一个可疑的说法,玩家们就会发出这样的挑战。

邀请人们就不同意见下注的理论依据在于:当两个人的信念不同时,于双方而言,打赌看谁对谁错的预期价值都是正数。

2007年,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下注100万美元,他赌的是被动投资要比主动投资更加赚钱。

具体来说,他的赌约条件为,在今后10年里,投资1支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收益会优于精心选择的5支对冲基金组合。跟他打赌的人是纽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普罗蒂杰的合伙人之一泰德·西德斯。普罗蒂杰公司把客户的钱投资于对冲基金。

讨论到底是被动投资更赚钱还是主动投资更赚钱这个问题的意义重大:它会影响市场上数万亿美元资金,包括大部分养老基金的管理方式;它会影响经济学理论对高效率市场的定义;它会影响众多供职于普罗蒂杰公司和桥水的那些靠出售金融服务谋生的人的生计。

对冲基金的目标是雇用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人来帮助公司投资赚钱。这些人拿着极高的薪酬,而大多数对冲基金的管理费也高得惊人。

当时,谁也不知道巴菲特跟这样的精英打赌能不能赢。

巴菲特看好标准普尔500指数,他什么分析都没有做,直接买入了美国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且不会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调整持仓。刚开始,巴菲特遇到了很大的挫折。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标准普尔500指数跌至谷底,几乎腰斩。

不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慢慢恢复了,在双方打赌的这十年间,年均收益率为7.1%。而普罗蒂杰公司投资的对冲基金只得到了2.2%的年收益率。巴菲特将自己赢得的这笔钱捐献给了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女子协会。最新的报道显示,这家慈善机构也不打算把新获得的这笔财富交给对冲基金打理。

没有几个人真的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但人们还是经常会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考虑自己犯错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把这种倾向称为“朴素实在论”。这种倾向让我们认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唯一明智的方式。

根据这种推理,那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因为愚蠢,他们无法认清摆在眼前的现实;如果他们明明看到了真相却否认现实,就更可能是因为他们心怀不轨。

其实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视角反而是有益于我们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那些我们错过的东西,发现新的机遇,并认识到我们自己容易犯错的倾向。

约翰·穆勒曾说过:“只有借助对立观点的冲突与碰撞,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被忽略的真相。”

当然,只有在考虑预期价值的时候,打赌才是有正收益的。如果只有一方是正确的,一方获益的同时另一方的利益肯定就会受损。

基于这一点,如果参与打赌的双方都绝对理性的话,双方打赌的逻辑基础就完全站不住脚了。

如果双方都知道对方是理性的,他们就不会放任对方对未来坚持不同的判断。

另外一个理性的人很乐意站到与你相反的立场上,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信息,这说明双方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观点。

如果双方都以这样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话,他们最终会达成一致,也就没有打赌的必要了。


3

依据事实,才能做出有益的选择


所谓日内交易,就是关注股票的短期行情、频繁交易,力图通过所谓的低吸高抛赚钱。

短线操作者会紧密关注商业新闻,并根据当天的新闻寻找当日可能会上涨或者下跌的股票。

他们试图找出估值过高或者估值过低的股票,还会通过非常复杂的算法来根据一家公司的盈利情况和发展前景来计算其股票估值的高低。

每次你交易股票的时候,都是在跟其他人交易。所以有必要考虑一下自己交易的对家到底是谁。

你所掌握的信息是不是比对方更充分、更准确?你选择交易这只股票,很可能是因为你自认为掌握了足够信息来做出明智决定。那么,别人知道多少呢?

一般而言,其他人对这只股票的了解也许不如你。但是,跟你交易的人也许并不是普通的投资者,他们很可能是跟你一样自认为了解这只股票及其未来价值,并且对自己的交易决策充满自信的人。

如果卖家遇到了一个愿意购买的理性买家,那么,必然的推理就是买家知道一些让他对这项资产的价值有更高估计的信息。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理性的卖家就会调高自己对资产的估值。

而买家在看到理性的卖家愿意出售一项资产时,也会调低自己对资产的估值。最后,理性的推理让双方就该资产的价值达成一致,双方从而失去继续交易的理由。

如果卖家和买家对股票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一定有一方是错误的,而且股票交易是需要支付手续费的。

然而,每天都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在全球股票市场上被买入卖出。为什么呢?其中一种解释认为原因在于太自信:如果双方都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错误的,他们就都会认为这笔交易有正的预期价值。

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学者们发现,投资者愿意交易的内在原因通常是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而事实上,他们中有一半人的判断很可能是错误的。

高估了自己估值准确性的投资者倾向于相信自己比交易对手更加理性,或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他们可能更愿意相信自己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轻易就否认了其他人的智慧。

从理论上来讲,获得足够多、足够准确的信息的个人有可能会比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更精明。但是,不要在这上面下赌注。在每一笔股票交易中都存在掌握的信息不如对方多的一方。

正如在每一次扑克牌局中都有一个最糟糕的玩家一样——这个笨蛋的钱包肯定会变薄的。

沃伦·巴菲特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打了半小时的扑克,还没有发现谁才是那个容易吃亏上当的人,那么,你就是那个笨蛋。”

有估算表明,超过99%的日内交易是那些用自己的钱炒股的人干的。

像银行和对冲基金这类经验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很少会选择日内交易。一般而言,频繁买卖股票的人都是亏钱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投入1美元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日内交易,在1年的努力之后,就只能剩下77美分。

如果自己进行股票交易是傻瓜才会做的事,而你又不愿意支付高额的佣金给基金经理,因为他们也无法承诺带给你丰厚的回报,你该怎么做呢?

沃伦·巴菲特给我们这样的散户投资者的建议很简单:把钱投向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费用比较低,因为它们不需要雇用很多高薪的基金经理来挑选股票—它们只要投资指数就行了。

你可以如上面提到的沃伦·巴菲特一样选择被动投资,这样做就相当于是依靠集体智慧赚钱。毕竟,如果你不知道交易对手为什么会跟你交易,有必要考虑一下你就是那个笨蛋的可能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