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本质:重新解构人、货、场

来源:岳小鱼 作者:岳小鱼

新零售这个概念最早被大家熟知,是2016年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到: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新零售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风口。

如今已经过去了近5年,每一年都会新炒出各种概念,从AI到VR/AR,到区块链,再到如今的元宇宙,当初人人谈论的"新零售"早已成为昨日黄花。

但是零售这个市场一直都在,零售的商业模式存在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公司,零售的本质也未发生变化。

零售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同时互联网时代里又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不断涌现新的模式,新老交织,不断碰撞。

因此本文结合刘润的《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梳理零售的基本要素,重新探寻零售的本质。

01 关于零售

首先,什么是零售?

零售,是一系列商业模式的统称,是通过某种交易结构,让消费者和商品之间产生连接,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反之亦然,让消费者找到商品。

零售其实就是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零售是一个连接器、一个场景,帮助消费者找到商品,也帮助商品找到消费者。

那什么是新零售?

所谓新零售,就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既然加了一个"新"字,那么就代表它是动态变化的,永远不会有最新的零售,只有更新的零售。

五年前的新零售和如今的新零售并不是一个东西。

那零售的本质是什么呢?

先说结论:零售的本质,是连接"人"与"货"的"场",而"场"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

零售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人、货、场。

1.关于人

关于人,研究人就是研究流量经济。

比如购物中心之所以收商家的租金,是因为购物中心为商家带来了人流量,人流量才是真正的核心和价值。

租金的本质,就是购物中心把人流量折算成一个价格,卖给商家。

站在商家的角度来说,租金的本质,就是它付出的流量成本。

不管是万达,还是阿里巴巴,其本质都是"吸引流量,再出售流量"的商业模式。

人即流量,研究人,就是研究流量经济。

研究流量经济,具体来说,就是研究销售漏斗公式: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提高销售额,就是需要从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这四个关键要素入手,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优化。

2.关于货

根据商品的整个价值链条,可以总结为D-M-S-B-b-C 模式。

D:design,指产品款式的设计过程;

M:manufacture,制造,指工厂;

S:supply chain,供应链,通常指总代理、省代理、分销商、经销商等机构;

B:business,大B,指的是大卖场、超市、连锁店等;

b:business,小b,指的是夫妻店、地摊、微商等个人销售者;

C:consumer,消费者,也就是最终端的客户。

一般来说,D-M称为创造价值,比如做鞋子;S-B-b称为传递价值,比如卖鞋子。

零售从"货"的角度讲,就是在研究D-M-S-B-b-C,以及如何不断提高物流速度、减小库存规模、缩短产销周期,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3.关于场

场就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1)信息流是商家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决策的一个资源。

(2)资金流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资金的流转链路。

(3)物流就是商品从设计和制造到发送到各个零售终端,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传统线下零售时代,人们非常自然用"封装"的商业逻辑做生意,没有从"人货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角度深挖过零售。

开车的人未必懂车,只有修过车,才真的懂。

接下来,聊下基于人货场三个基本要素下,可以采用哪些商业策略。

02 重构人货场

新零售,就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围绕着人货场中所有商业元素的重构是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其核心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是不是有效,能不能真正提高效率。

可以从人货场三个方面提高零售的效率:用数据赋能,提升"场"的效率;用坪效革命,提升"人"的效率;用短路经济,提升"货"的效率。

1.关于"人"的策略

人,即消费者,对零售意味着什么?

一切商业活动的起点,是消费者获益,零售当然也不例外。

如何衡量销售的效率呢?

根据成本结构的不同,我们通常会用"人效"或者"坪效"来衡量。

互联网公司因成本结构和员工人数基本正相关,所以非常重视人效,即每个员工创造的年收入。

人效=(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人数

而对于线下零售,成本结构和店铺面积基本正相关,均摊在每平方米面积上的销售额,才能真正体现一家店的销售能力,每平方米的销售额,有个专业名称叫坪效,即每平方米面积创造的年收入。

坪效=(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店铺面积

从销售效率角度看,在线下,经常会出现无论怎么努力,每平方米创造的年收入都提高不了,甚至无法抵消该平方米的租金的情况。

这就是所谓的"坪效极限,不够租金底线",说明当下的业态不该出现在这里。

线下不同的地段,养不同的业态,层次分明,比如在核心商圈会有各种高端品牌店,而街边都是一些普通品牌。

可以说,坪效极限限制了传统线下零售的想象力。

怎样才能突破传统的坪效极限呢?

根据销售额公式,可以从四个要素入手:

(1)流量:用流量思维取代旺铺思维,旺铺思维是坐在那里,等着消费者来;流量思维是用户在哪里,就跑到哪里去。

(2)转化率:在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更容易抱团,形成群峰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的过程中,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

在一个巨大的社群里,销售与本社群共性精准匹配的产品,其转化率会前所未有地高。

(3)客单价:提高客单价的传统方法,是"连带率",互联网模式里,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推荐,提升消费者购物时的连带率。

(4)复购率:复购率,不但是用户自己不断购买,还包括介绍朋友购买。

提高复购率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利用互联网传播,可以方便地推荐给朋友购买;另一种方式是会员制,消费者成为会员后,意味着在交易之外,双方建立可持续互动的关系。

相比较普通用户,会员无论在营收贡献、成本控制方面,还是在品牌认可、口碑传播方面,都比普通用户更具价值。

小米的案例非常典型,同样可以从销售额公式的4个因子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下小米是如何提高坪效的。

1.提高流量:

(1)选址对标快时尚:小米确定了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对标开店的选址策略;

(2)低频变高频:小米投资了许多生态链企业,包括充电宝、耳机、平衡车、电饭煲等,小米有20-30个品类,200-300种商品,所有的低频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

2.提高转化率:

(1)爆品战略:每一个品类,小米只做少数几款产品,比如雨伞就一款,而其他做雨伞的公司会做几百款。

爆品战略有两个好处,一是单件产品的品质可以做得更好,二是爆品的巨大销量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最终一件品质好又便宜的商品自然能够提升转化率。

(2)大数据选品:线下门店可以优先选择线上被验证过的畅销产品,同时根据大数据来安排不同区域门店的选品并统一调度,卖当地最好卖的货品,最终可以大大提高转化率。

3.提高客单价:

(1)提高连带率:小米不同产品之间技术的关联性、协同性,形成了小米生态,用户买了其中一件产品后,后续也会购买其他产品;

(2)增加体验感:小米的门店非常强调体验性,不会强制推销,比如像电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高客单价产品,由于线下门店可以体验,因此在线下会卖得更好。

4.提高复购率:

(1)强化品牌认知:小米线下门店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给消费者建立小米品牌的认知;

(2)打通全渠道:小米的零售渠道从上到下分为三层,分别是米家有品、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其中米家有品和小米商城是线上电商,小米之家是线下门店,分别有2万、2千和2百种商品。

消费者在小米之家购物时,店员会引导顾客下载小米商城APP,实现从线下到线上引流。

每一个到店的用户,就会成为小米的会员,有机会成为小米真正的粉丝,这将产生惊人的复购率。

2.关于"货"的策略

首先看下货的整个链条,企业从D(设计)开始构思产品,经过M(制造),经过S(供应链),经过B、b(大小商家),终于到了C(消费者)手中。

从D到C的整个链条就是商品供应链,从B或b到C则是零售。

零售这个词,是相对于批发而存在的。

批发是把大量的商品卖给中间零售商,零售则是把少量的商品卖给末端的消费者,在一些地区,只有80%的商品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B,才允许叫作零售商。

那怎样评估供应链效率?

定倍率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定倍率是从服装业借过来的概念,服装业的定倍率大概是5-10。

定倍率就是商品的零售价除以成本价得到的倍数,定倍率越低,效率越高。

提高供应链效率,核心的策略是短路经济模式。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有三家企业对他创建小米影响深远:一家是同仁堂,让他知道要坚守品质;一家是海底捞,让他懂得用户超预期口碑的重要性;而第三家就是Costco,让他了解如何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更便宜。

因此,这里以Costco为例进行分析。

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其采用的是M2B模式,短路了"S"。

Costco最知名的就是其会员制,会员制有非常多优势。

首先,会员制可以缩小目标客户范围,在会员费的门槛之上,Costco圈定较为精准的客户群体,相应的,对会员的数据检测更简单,也更容易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会员制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会员制的商业模式,使得Costco必须进行短路经济,砍掉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

怎么才能降低商品价格呢?

商品的售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进货的价格,二是零售商的毛利。

在进货价格方面,Costco采用超低SKU策略,选择有爆品潜质的商品上架,经过Costco精挑细选的商品,相对优质,且包装大量足;更少的SKU,降低了平均库存成本,同时有足够大的订单量和更少的品牌竞争,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进货价非常便宜。

在毛利率方面,Costco内部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

总的来说,Costco通过会员模式、低SKU,获得极强的议价能力,通过自有品牌减少中间经销商环节,用巨大的溢价能力,直接从制造商(M)采购,最有效率地陈列在自己的卖场(B)里,短路了中间的供应链(S),极大提升了整个链条的效率。

3.关于"场"的策略

传统线下门店高昂的房租和人工成本,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信息流,即展示了实体商品以供消费者挑选,因此传统线下门店的交易结构是:用商品差价,补贴信息流成本,只要资金流的差价能涵盖信息流的成本,线下店就有钱赚。

线下零售的成本在于信息流,但是优势同样在信息流。

比如用户在线上买鞋会很纠结,因为买鞋一定要试穿才知道合不合脚,这说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流太简单,不足以支撑买或不买的决定,而线下的体验,是更强大的信息流工具。

互联网擅长信息流的"高效维度",更快、更全、更便宜;线下擅长信息流的"体验维度",更复杂、更多感、更立体。

因此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机会在于,互联网可以重组三流,获得更好效率的新交易结构:线下获得信息流、线上付出资金流,即线下负责体验,线上买单。

而线下物流,依然是传统零售在三流中最大的优势,因为它具有即得性,比如当你紧急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可以直接在街边的便利店买到。

互联网电商"货找人"的物流体系,与线下零售"人找货"的开店逻辑,一直在博弈,它们在速度和距离之间,进行着一场至今未分出胜负的较量。

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或者让互联网的物流更快,都是新零售的机会。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如何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用大数据赋能现代物流,通过预测用户的购买行为,在你下单之前就提前备好库存,把商品放在离你更近的地方。

关于提升互联网物流,不同的公司在尝试不同的方式,比如无人机送货等。

"近"几乎是小卖部唯一的优势,然而,这个优势也逐渐被"集团军作战"的711、好邻居、全家等连锁便利店取代了。

互联网的数据为线下赋能,提高效率;而线下小店,为互联网带来新的流量,增加用户。

所以,互联网从来不代表新零售,线下更不代表,只有用数据赋能、线下线下结合的零售,才是新零售。

03 总结


零售的本质:重新解构人、货、场 - 第1张


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可以总结为4点:

(1)零售的本质,是连接"人"与"货"的"场";

(2)"场",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

(3)"人",会通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的层层过滤,接触"货";

(4)"货",要经历D-M-S-B-b-C的链条,抵达"人"。

那怎样才能提高零售的效率呢?

同样可以总结为3点:

(1)用数据赋能,优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组合;

(2)用坪效革命,提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的效率;

(3)用短路经济,缩短D-M-S-B-b-C的路径

每年都会有非常多风口,鼓吹各种商业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一定能够成功运转,关键是看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效率。

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更高效,主要看这一模式让整个系统节省了哪些成本,同时为节省这些费用,不得不新增哪些成本,如果新增的成本小于节省的成本,那么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更高效。

拿早年非常火但是已经沉寂的无人超市模式举例:

在资金流环节省掉了收银员,这个是无人超市节省的成本,但与此同时,也有新增的成本,比如复杂设备的成本、信息标签的成本,因为没有人管理,货架的摆放很快会变得越来越乱,还会增加一些理货成本。

从成本结构来看,其节省的成本很难一定高于新增的成本。

所以无人超市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立,更多只是一些科技公司鼓吹和炒作的概念。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在分析行业时,同样只会看两点:第一,任何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都是要提升行业效率的;第二,消费者要因此受益。

如果一种商业模式的效率足够高,那么最终将会体现在为用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


相关文档推荐

新零售行业Agent解决方案.PDF

1742957777  6.72MB 34页 积分5

DeepSeek大模型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PDF

1741743508 林子雨 6.64MB 118页 积分10

阿里云AI搜索RAG大模型优化实践.PDF

1741175482 欧明栋 0.79MB 28页 积分6

腾讯会议助力药企内外部效率提升.PDF

1741071263 郑毅 3.28MB 14页 积分0

津药达仁堂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PDF

1741071203 叶辉 5.28MB 25页 积分6

当创新药拥抱AI能否破局双十定律.PDF

1741071159 谢辉 3.76MB 32页 积分6

小米AI布局.PDF

1740983781  2.01MB 0页 积分4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规划项目报告.PPTX

1740033519  2.75MB 91页 积分8

DeepSeeK开启AI算法变革元年.PDF

1739234484  1.71MB 14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