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之上者的三个资质,聪明只排第三

来源:北大纵横 作者:稻盛和夫

对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懂得珍视那些看似简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

这些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聪明的人往往对这样的哲学一扫而过或视而不见,但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却极其珍视它,“不仅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血肉的一部分。”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呻吟语》。

换言之就是“人格、勇气、能力”。吕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备以上三个资质。这三个资质如果按顺序排列,就是

人格第一,

勇气第二,

能力第三。

谦虚、内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义的勇气,或者不断磨砺自己的慈悲之心——一言蔽之,就是他必须是抱持“正确的生活方式”的人。这就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远离“虚伪”、“自私”、“放纵”和“奢侈”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不能虚伪、不能有私心、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有奢侈之心。

在漫漫的宇宙历史长河中,人生也许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以为,就是在这一瞬间,将生命即将终结时的价值高于生命开始时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再进一步说,在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过程中,就有人的尊严,生的本质。

六个“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2、戒骄戒躁;“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语,谦虚之心能召来幸福、净化灵魂。

3、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4、感谢生命;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

5、行善积德;“积善之家有余庆”,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

6、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地,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

忽视自己而利于他人,致力于后自己而先天下。一旦产生这种利他之心,人类就能不受世间欲望的迷惑而生存。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烦恼的毒素才能消失,欲望的污秽才能被消除而显露出“美丽的心灵”,美好的愿望才得以描绘。如果是远离自己利益和欲望的美好愿望,那么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而且能够持久实现。

我认为人类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悦的是工作。也许有人反驳一个劲儿地工作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人生需要兴趣和娱乐。但是,所谓兴趣和玩乐,只有在工作充实后才能体会得到。工作不认真即使能够在兴趣和游玩的世界里得到快乐,那也只是暂时的快乐,一定不能体会到从心底涌现出来的喜悦。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对不是游玩和兴趣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

布施就是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人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通过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那个时候,就可以靠近制约天地自然力大本理和掌管宇宙的真理,换言之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智慧。

劳动时所感受到的精神的愉悦,在单纯劳动中加进自己的创意技巧,使工作更愉快,不是被他人强制的“被动工作”,而是自己成为劳动行为主体。把劳动当作只是为了获取生活所需食粮的物质手段是错误的。

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虔诚、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人类原本具备希望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善良之心。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

“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利他精神——即谋求公共利益甚于私利的精神——曾经是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为了不停留在低层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养成更广视角看事物,立足更大范围对待自己的个人行为。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利润并非罪恶。但是,方法必须是符合人道的。并不是不管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行,为了获取利润必须走正确的道路。“真商人须思客立则己立”。“动机善则事必成”。

人生受“看不见的手”的驾驭。而且,“看不见的手”有两只。第一只手是命运。另一只手是“因果报应的法则”。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不是宿命,能够通过因果报应的法则而改变。上天决定的命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不断思善事、做善事,因果报应的法则就能发挥作用,就能度过一个比命运好得多的美好人生。

“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自行暗长”。因果报应需要时间。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暂时没有好的结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积累善行,最终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宇宙自身具备使一切更好的意志,促使从属于它的一切万物成长发展。因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不断成长、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如果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与宇宙的意志相同,工作和人生必定都会通畅顺达。

我认为人的内心有多重结构,是由多个同心圆分层组成的从外层说起:

1、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和伦理;

2、感性——掌管五感或感情等的精神作用;

3、本能——为了维持肉体的欲望;

4、灵魂——是围绕在真我之上的现世的经验与孽;

5、真我——在内心深处,是核心部分。充满真、善、美。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以为没有别的活法。


相关文档推荐

AI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理解与落地安排.PDF

1743586083 侯宏 1.42MB 16页 积分5

字节AI战略全面复盘.PDF

1743585751  9.24MB 57页 积分5

从DeepSeek到ManusAI如何重塑企业价值.PDF

1741937117 华中科技大学 6.23MB 58页 积分6

AI辅助编程真实测评与企业落地实践.PDF

1741936506 蒋志伟 10.17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大模型及其企业应用实践.PDF

1741743773 林子雨 9.39MB 144页 积分8

DeepSeek企业落地应用.PDF

1741743699  2.16MB 22页 积分5

DeepSeek大模型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PDF

1741743508 林子雨 6.64MB 118页 积分10

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PDF

1741572850  5.27MB 0页 积分6

津药达仁堂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PDF

1741071203 叶辉 5.28MB 25页 积分6

AI智能驱动的制造企业SRM系统.PPTX

1740995066  19.44MB 34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